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中首先根据电机基本理论建立了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在转子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以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为基础,分析了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DSP的系统数字化实现方案.仿真以及实物实验研究表明,本文设计的方案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2.
岑宝俊 《机电一体化》2010,16(12):17-19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特点,结合直接转矩控制方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和调速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介绍了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在转子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再以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为基础,分析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原理。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参考转速给定下的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朱勇 《机电技术》2006,29(4):51-52,50
分析了永磁同步电动机起动过程的平均起动转矩和定子电流,围绕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起动性能。根据已知参数,推导出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电阻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功率感应电动机效率较低、功率因数不高等问题,对已有的三相感应电动机改造为一种新型同步电机-开槽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了研究。对Y90L-4,1.5 k W型感应电动机进行了分析,利用其定子,重新设计一新型转子。所设计的转子采用实芯结构,沿转子铁芯外圆周开槽,且铁芯内置永磁极。利用有限元计算并分析了转子槽参数对电机自起动能力和稳态运行性能的影响,归纳出了其中的规律性。最后对比了感应电动机和基于改进的开槽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起动和稳态运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开槽实心转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起动转矩倍数更大,不同负载转矩下的功率因数更高。  相似文献   

5.
盘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是盘式永磁电动机的重要部件,它直接影响着电机的可靠性及功率密度。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转子盘体的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转子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对提高盘式永磁电动机的功率密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一种高功率、高效率的车用电动机,其结构简单,主要由定子、转子、传感器和逆变器等组成,工作中主要依靠磁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运转。一般情况下,决定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参数主要是电动机的定子线圈电阻、永磁磁链、交直轴电感等,这些参数在精准控制过程中不能够当做常量来处理,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分析,从而实现对上述参数的精确控制,以此来更好的为控制系统提供更优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解决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时,文章应用DSPTMS320LF2407开发了永磁同步伺服控制系统,应用转子磁场定向矢量和弱磁控制,完成了软硬件设计方案,实现了对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矢量控制,结果表明,应用高速DSP芯片,采用矢量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和静态性能,其结构紧凑,控制灵活。  相似文献   

8.
煤矿生产中常采用直流电机驱动的蓄电池电机车作为运输工具,对煤矿蓄电池电机车技术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直流存在的不足,并对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进行了建模,设计了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装置的控制策略,最后对煤矿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了永磁同步牵引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在蓄电池电机车中的应用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分析基于DSP的交流伺服系统的功能,并基于交流电机矢量变换控制理论探讨了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主要的伺服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讨论了基于DSP的永磁同步伺服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及设计方案,采用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和TMS320L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了对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矢量控制。采用高速、高精度的DSP芯片以及矢量控制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和静态性能,并具有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和控制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凌刚  陈其工  江明 《机电工程》2009,26(12):93-96,117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启动速度振荡问题,在PMSM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速度零振荡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基于PMSM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算法模型;然后利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极点配置方法将系统等效成一个四阶闭环控制系统;并在此基础之上,对闭环系统施与分时整形输入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证明,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达到速度零振荡的目的,并且减少了功率损耗,延长了PMSM的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发一种可以取代传统有位置传感器的无传感器PMSM驱动控制系统,在分析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SMC)及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基于滑模观测器(SMO)的无传感PMSM矢量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搭建了采用id=0矢量控制策略的无传感PMSM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滑模...  相似文献   

13.
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主轴伺服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讨论了永磁同步电机主轴伺服系统的工作特性,并对不同形式转子结构的弱磁能力、抗不可逆法磁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分析了电机关键参数Xd、Xq和Eo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电机数学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最优控制策略,同时,阐述了永磁同步主轴电机弱磁子结构选择和电磁方案设计原则。实际样机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和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在两相静止坐标系(d—B)内将滑模观测器法与MRAS结合,提出了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滑模观测器,并利用自适应律估计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速度。仿真和试验表明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频信号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运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注入特定的高频电压信号,利用电机的各向异性以确定转子的凸极位置,在同步电机无传感器矢量控制中,对包括零速度在内的所有速度下都能获得精确的转子位置信息。详细讨论了同步电机的转子位置估算方法,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高动态性能控制问题,对传统矢量控制存在电流内环PI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传统滑模观测器中动态转子位置角估计不准、稳态转速估计不精确等观测器性能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根据永磁同步电机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选择了电机d、q电流作为状态变量,利用前向欧拉法推导出永磁同步电机d、q轴电流的预测模型。通过实时评估价值函数选出使得下一时刻电流跟踪效果最好的电压矢量,将其对应的开关状态作用于逆变器。同时,推导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观测器模型并对其观测出的转子位置角和转速进行补偿,得到较为精确的估算值。最后将算法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动态性能好、稳态精度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种基于模糊观测器的PMSM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阐述了其控制原理,介绍了模型观测器设计。数字仿真试验验证了其控制系统性能良好,在0~4 000 r/min转速范围内能够得到较高的转子位置和速度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8.
Precise control of vibration modes become critical when one wants to push the state of the art with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In this paper, a complete control strategy, concerned about the design based model, controller design, and dealing with the shaping of the system input is presented. First, a modeling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the vector control scheme in the synchronously rotating reference frame that is used for controlling the PMSM. Then, the pole-placement scheme is used to design a desirable closed-loop system. After that, the shaped input technique together with the designed controller is considered to yield the shortest actual system input. The Matlab/Simulink software is used to perform the simulation. This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eliminated oscillation response gives much better transient performance in the aspects of faster settling time and decreasing energy to supply for the PMSM.  相似文献   

19.
Precise control of vibration modes become critical when one wants to push the state of the art with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In this paper, a complete control strategy, concerned about the design based model, controller design, and dealing with the shaping of the system input is presented. First, a modeling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the vector control scheme in the synchronously rotating reference frame that is used for controlling the PMSM. Then, the pole-placement scheme is used to design a desirable closed-loop system. After that, the shaped input technique together with the designed controller is considered to yield the shortest actual system input. The Matlab/Simulink software is used to perform the simulation. This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eliminated oscillation response gives much better transient performance in the aspects of faster settling time and decreasing energy to supply for the PM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