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杨军  胡耀明 《电子器件》2009,32(4):781-783,787
在研究了OFDM系统高斯信道中,不同信噪比下漏同步的情况,针对OFDM系统符号判决门限与信噪比不能自适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ark算法的符号同步优化设计方案,即通过对系统添加预设信息,使系统的符号判决门限能够在不同信噪比下进行自适应选择,使系统的漏同步概率达到零.  相似文献   

2.
刘振玉  杨昉  邹强 《电视技术》2011,35(4):13-16
搭建了TDS-OFDMA系统的Simulink仿真平台.仿真系统采用基于SNR门限的子带自适应编码调制算法(SBLA),根据各用户子带的信道估计结果自适应地选择编码速率和调制方式,进而在保证BER性能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传输吞吐率.仿真表明,该多址接入系统可以支持40个用户同时进行信息传输,最大净荷速率达到40.8 Mb...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天线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质量的自适应分组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对信道矩阵作修正的选主列QR分解,然后根据各检测层的后检测信噪比与预先计算并存储在系统中的分组门限相比较的结果,将待检符号矢量分为敏感符号分组和可靠符号分组.对敏感符号分组优先采用具有接近最大似然性能的球形译码算法检测,在消除了敏感符号分组影响后,对可靠符号分组采用低复杂度的逐层检测算法.由于分组门限的设置依据后检测信噪比的统计特性,而后检测信噪比与信道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该算法能够根据信道质量自适应调整敏感符号分组中的符号数目,从而可通过选择分组门限,实现对系统检测性能和复杂度的折中考虑.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无人机数据链自适应调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无人机数据链对传输可靠性与传输速率的要求,在对自适应调制技术原理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自适应调制技术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信道估计和调制方式的判决准则。首先对信噪比估计模型进行分析,针对该模型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信道的信噪比进行估计,对自适应调制判决准则进行了分析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信噪比门限判决自适应调制方法,可使无人机数据链在误比特率较低的情况下(10^-5)提高系统的信息传输容量。  相似文献   

5.
彭婧  刘辉 《电信快报》2008,(2):35-38
速率自适应技术是一种链路自适应方法,它在特定时间内根据信道质量状况选择最佳的数据发送速率。对于支持多速率传输的无线系统来说,采用速率自适应技术之后系统能够在很好地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地增大网络吞吐量,提高无线链路的利用率,更好地利用时变信道的有限带宽。文章将速率自适应过程划分为信道质量估计和速率选择两个阶段,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得出了速率自适应技术的基本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电子技术》2017,(14):136-138
为了提高分组交换网络的信道均衡性,改善通信质量,降低网络传输的误码率,提出一种基于判决反馈自适应筛选的分组交换网络传输信道分类选择算法。采用自适应加权控制对分组交换网络的信道相位信息进行星座图划分,采用横向时域滤波器方法进行信道中的干扰抑制,然后结合判决反馈自适应筛选方法实现网络传输信道的分类选择及均衡处理。最后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分组交换网络传输信道分类选择时,信道的自适应均衡性能较好,网络数据传输的误码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压缩感知实现联合信道估计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韦刚  杨震  胡海峰 《信号处理》2012,28(6):778-784
针对无线通信中多个信道之间存在相关性的现象,本文研究了基于压缩感知的联合信道估计。通过选取多个节点与簇头之间的信道为研究背景,本文建立了多信道下的联合信道估计模型,推导了判决门限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门限自适应-正交匹配追踪联合重构技术(TA-SOMP)的信道估计算法,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的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相比,本文算法所重构的信道与原始信道之间的均方误差(MSE)更小,传输信号误比特率(BER)更低;在相同信噪比环境下,TA-SOMP算法所需导频数量更少,频带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高欢芹  酆广增  朱琦 《电子学报》2009,37(7):1465-1469
 自适应调制根据瞬时信道信噪比选择适当的调制方式,能够改善系统的BER性能以及平均吞吐量性能.在常用于高速移动环境的六径瑞利衰落信道模型下,研究自适应调制系统的最佳信噪比门限值,使系统的平均吞吐量最大,同时能够保证系统达到目标BER性能.得到的最佳信噪比门限值可以用于ITU-R M.1225 Vehicular Test A 模型的自适应调制系统.给出了最佳信噪比门限值用于IEEE802.16e 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的性能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OFDM通信系统中,判决门限与时变信道不能自适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S&C [1]算法的符号同步设计方案,即通过对系统添加预设信息,使OFDM系统能够在不同信噪比下,进行判决门限的自适应选择,提高符号同步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卫星移动信道模型及长期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坡  曹志刚 《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33(12):2948-2953
卫星移动信道可被描述为基于有限状态马尔可夫过程的衰落模型,该文分析了卫星信道的可预测性,然后基于加权预测思想提出了一种卫星移动信道长期预测方法,该方法在当前信道采样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采样,采样频率大于马尔可夫状态转移速率的2倍,利用信道状态的相关性和信道状态转移概率信息来加权预测未来长期内的信道状态,并依据自回归预测模型给出信道预测输出值,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对卫星信道未来的信道状态进行预测,在信噪比较高时均方误差能够达到10-2量级,在自适应传输过程中可以降低系统平均误比特率,且能够提高系统吞吐量性能,这对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自适应传输和自适应资源分配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适应编码调制的遥感数据传输方案实现了传输速率阶梯式换挡,但未能充分利用链路余量。为进一步提高遥感卫星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频谱效率,提出了基于无速率码的遥感数据自适应传输技术。将无速率码与QPSK、8PSK、16QAM、64QAM调制方式结合,通过设定译码成功概率阈值得到离散信噪比下的最佳译码开销和最佳码率值。采用多项式拟合求得卫星过境期间码率值的变化情况,进而得到有效数据率变化曲线,实现了遥感卫星过境时段内有效数据率随仰角的无缝切换。通过求解有效数据率曲线的积分值,得到了采用联合译码算法的Raptor码在4种方案下的传输数据量。分析结果表明,与第二代数字卫星电视广播标准(DVB-S2)中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案相比,所提出的传输方案使传输数据量提高了10.29%~27.65%,且在信噪比低至-5 dB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数据自适应传输。  相似文献   

12.
何碧贵 《激光技术》2013,37(1):48-51
为了优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中低信噪比环境下的同步算法,采用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调制信号的改进同步算法,得到了信号同步成功率对比图.结果表明,在接收端对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调制信号先进行相位反旋转,再对其进行符号化,最后应用滑动相关同步过程的同步算法,比传统基于训练序列的滑动相关同步算法成功率高,不但可以大幅提高低信噪比情况下同步成功率,而且简化了门限计算过程.这一结果对信噪比环境下的信号调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适应小波消噪的数字调制识别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数字调制识别在低信噪比下的识别性能,该文提出了基于瞬时信息的自适应小波阈值消噪的调制识别优化算法。该方法采用自适应小波阈值消噪算法对瞬时信息进行消噪以提高瞬时信息的信噪比,并在已有的两个特征参数ap和df的基础上,改进了特征参数Ra和Ra,以降低判决门限设置的敏感度。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在信噪比低达1 dB时,7种数字调制的成功识别率都达到96%以上。与已有算法相比,该优化算法具有实现简单、计算量小和极低信噪比下识别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增大网络寿命,降低误符号率,优化无直传链路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提出基于接收信噪比和网络寿命的最优中继选择算法。由于网络寿命的问题无法直接求解,将其转化为中继节点剩余能量与目的节点达到接收信噪比门限时发射功率的比值。首先计算各个中继在目的节点的接收信噪比,将大于信噪比门限加入候选中继,然后依次计算候选中继的联合优化函数值并排序,值最大者即为最优中继。理论推导了系统误符号率的上下界,仿真表明理论值与仿真值较为吻合,验证了系统在保证较低误符号率的基础上延长了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15.
王艳岭  达新宇 《无线电工程》2010,40(11):16-18,32
为了提高Ka频段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频谱效率,提出了一种子带自适应调制和功率分配算法。该算法在目标误比特率下首先通过等功率分配确定各子带的初始信噪比大小和调制方式,并根据子带信噪比和调制方式的关系,迭代运算出最优的有效子带个数、调制方案和功率分配的比例关系。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系统中低信噪比下的频谱效率。  相似文献   

16.
The performance of a speech transmission scheme with application to cellular digital mobile radio systems is considered. The source coder is embedded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 (DPCM) and the modulation schemes belong to the class of partial response continuous phase modulation (CPM). Both quantizing noise and transmission errors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mean square error. The performance measure is the audio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It is seen that in a fading environment space diversity is very effective in bringing down the threshold of channel SNR to maintain the required audio SNR. The number of channels the system can support is evaluated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Joint optimization of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target and transmission rate adaptation is examined for multilevel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MQAM) over flat-fading channels, to maximize the spectral efficiency subject to an average transmit power constraint. We propose an adaptive transmission scheme in which the outer-loop SNR target and data rate are adapted to bit-error rate (BER), where total or truncated channel-inversion strategies are exploited for the (fast) inner-loop power control. We obtain the optimal solutions for both continuous and discrete rate adaptation, and consider cases where diversity combining is performed in the receiver. We show that by using this BER-based adaptive scheme, spectral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optimal SNR-based variable-rate variable-power MQAM. We also show that for continuous rate adaptation, the optimal SNR target monotonically increases with BER, while it descends within a BER range with constant rate  相似文献   

18.
根据检测顺序不同,贝尔实验室垂直分层空时(V-BLAST)检测算法分为正序和逆序检测。本文针对自适应调制的特点首次将两种检测算法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混合检测顺序。首先检测调制尺寸已达最大的饱和信道,然后检测信噪比不能满足最低门限的无效信道,最后按检测后信噪比距离门限值最近者优先的原则检测剩余子信道。仿真结果表明,在平均信噪比较高或较低时,混合检测的频谱效率分别趋于正序或逆序检测,当信噪比适中时,新算法的频谱效率优于其它两种算法。  相似文献   

19.
In error controlled packet reception, a packet is received only if its error probability can be kept below a predetermined level. Error probability control is achieved by posing a minimum 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 threshold with corresponding packet internal coding scheme, which upper-bounds the packet data rate. We first consider packet transmission over a single-user wireless fading channel with additive Gaussian noise. We derive the optimal SNR threshold that maximizes the communication throughput. We show under a set of generous conditions that the optimal SNR threshold in the low-SNR regim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transmit power; the ratio depends neither on the packet internal coding scheme nor on the pre-determined error probability level. The result is then extended to packet multicasting where common information is transmitted to a group of receivers over fading channels.  相似文献   

20.
肖枭  赵璐  牛宝 《电子科技》2016,29(4):154
将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与正交频分复用相结合的编码调制方式引入到无源光网络中,并通过Optisystem和Matlab进行联合仿真,研究了基于LDPC-OFDM编码调制的PON系统的下行传输性能。结果显示,由LDPC-OFDM编码调制的信号,在无源光网络中可以实现10 Gbit·s-1的下行传输。在误码率均为10-4时,基于LDPC-OFDM编码调制的系统传输性能较未编码传输光有4.2 dB的提升。当信噪比>2.6 dB时,Gallager构造法较Mackay构造法和BIBD构造法有更好的误码率性能,以及当信噪比>4.6 dB时,LLR-BP及其改进译码算法能使系统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