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弱土层中自由场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中,采用层状剪切箱,研究了软弱土层中不同强度地震荷载作用下场地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地基土的地震响应与地震强度条件密切相关,地表地震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基岩入射地震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对土体的侧向位移和地表沉降等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基于有效应力原理的有限元程序,计算了埋立在软弱成层地基上的高耸式结构物地震响应,重点考虑成层地基的土层构成对结构物地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土体为松散的冲填砂时,地震中产生砂土液化,极大的降低了地表承载力,高耸式结构物的埋深应适当增加;(2)地表土体为软弱的冲积黏土时,地震中并未产生液化破坏,但由于地表黏土层放大了地震波振幅,结构物摇晃剧烈,应着重验算结构物自身的抗弯刚度;(3)地表同为易液化的冲填砂、结构物埋深足够大时,还应考虑易液化层厚度,厚度较大的易液化层能够有效的减弱地表处地震波振幅,降低结构物的倾覆风险。  相似文献   

3.
地震地表破裂成因分析——以玉树地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树地震区4个典型地表破裂观察点地表破裂的观察分析,认为地表破裂可以分为同震地表破裂和震后受重力等影响而形成的滑坡后缘破裂以及河岸垮塌体破裂等。同震地表破裂大部分与发震断层的出露位置一致,是断层错动引起的,但有一部分地表破裂与断层位置并不重合,其形成可能另有原因。断层是地壳中相对软弱带,其消耗能量的作用大于传递能量的作用。这类同震地表破裂很可能是震源体破裂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通过极不均匀的上地壳传播,再经过地壳中断层、裂隙、岩层岩性界面、褶皱面等复杂的折射、反射过程,在局部地段叠加增强后最终突出地表释放能量形成的。这种由于地震波突出地表形成地震破裂的过程,可以称之为地震地表破裂的波突成因。由于地震波携带有发震构造的相关信息,因此即使是波突成因的同震地表破裂,其组合形式也能够反映发震构造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地震时砂土液化,不仅会引起地表破坏,还可能使建筑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在我国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喷砂冒水等地表破坏现象的记载。但是,关于地震时砂土液化对建筑物危害的严重性的认识,在国外开始于日本新泻地震,而在国内,海城地  相似文献   

5.
地震次生水灾史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分布广泛和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发生后,不仅对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地震破坏性的后果还将引发其他灾害,即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中次生水灾是主要类型,表现为地震后地表形变造成的水环境改变,引发的浪涌、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以及水利工程破坏(如溃坝、渠道断裂)等,由此导致洪水泛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绵阳涪江二桥隧道的地表地震测量结果,说明了采用砂差雷管比毫秒雷管更能够减小地表震动,而且采用秒差雷管主要应控制最先起爆段别。采用了秒差雷管以后既能够保证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又能够保证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7.
地震引起的地质松动、滑坡、崩塌、植被破坏等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原状或者稳定下来,并且上游水库为保证坝体安全而被迫大量放水,强烈的河道冲刷及山体滑坡会造成地表水体泥沙悬浮物质等大量增加,导致地表水厂原水浊度剧烈变化,严重影响水厂安全运行。以"5.12"地震时绵阳市第三水厂原水浊度变化为例,说明地震对地表水厂原水浊度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时间,并针对震后地表水厂原水浊度可能出现剧烈变化(数值从几十至两三万NTU)的情况,提出地震灾区地表水厂应针对高浊度原水在原有常规工艺的基础上增设预沉池(自然预沉池或混凝预沉池)工艺,实践证明运行效果良好,为保障地震灾区其他城镇供水安全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利》2008,(10):85
垂直地震剖面法又称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法,是一种地表激发.井中接收、垂直观测人工波场并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得到井孔及其近旁垂直剖面的地震方法,所得剖面称垂直地震剖面。这种方法由于是在钻孔中接收,减少了表层干扰,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加之可与钻孔资料对比,解释精度很高。它对改进地震勘探方法,提高地面地震勘探精度以及发展岩性勘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采取高密度电法、地震CT两种物探方法分别对隧洞区域地表以下地质情况和含水情况、地表至隧洞之间塌方体的空间形态以及开挖的前方工程地质结构进行综合勘察,然后根据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解释得出地质结构情况,得出物探结论,为隧洞衬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间以来,三峡库区发生多处滑坡和崩塌险情,11月22日,湖北省秭归屈原镇又发生4.1级地震,于是社会上有许多猜测,对三峡工程亦颇有指责。这次地震究竟与三峡工程有多大关系?它的危害有多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姚运生先生。  相似文献   

11.
地表微变形远程监测雷达在大坝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坝表面变形监测是大坝工程安全监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一种用于快速追踪地表微小变形的新型监测技术——地表微变形远程监测雷达,通过比对实验和应用实例详细分析了微变形监测雷达用于大坝表面变形监测工作中的性能指标,最后根据微变形雷达监测成果对“5·12”地震后紫坪铺水库大坝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1.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2.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及自然边坡现状对某水电站开关站边坡稳定性进行宏观判断,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边坡在天然、地震、暴雨、暴雨+地震等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辅以赤平投影对工程开挖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依据计算与分析成果针对性提出边坡开挖处理建议,为工程施工及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通过对爆破参数的计算选取,以及采取地表柔性覆盖方法,取得了对飞石的控制效果;通过施钻减震孔、减小单响药量等措施,消减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取得对邻近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实施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水库库岸稳定性监测中,经历了蓄水前、水库蓄水初期和水库运行期3个阶段全程监测。水库在初期水位上升中,库水通过岸坡裂缝、溶洞或断层渗透,使渗透压力增大,引起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发生,而地震次生灾害作用又直接使滑坡体深部和地表变形加速,严重时可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利: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您作为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工作组的成员在5月13日就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在灾区与其他工作组成员一起查勘现场、制订处理方案,5月29日才返京,但随后又二次深入地震灾区。根据您对灾区的实地查勘.您认为此次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请您对专家组开展的地震一地质灾害对库坝和道路安全影响的快速评价作一下介绍。  相似文献   

17.
芦山地震诱发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建立土壤流失方程是进行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估的最有效方法。通过对芦山地震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总结与提炼,介绍了芦山地震灾区土壤流失方程的基本形式,给出了降雨侵蚀力因子(R值)、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坡长坡度因子(LS值)、地表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值)的具体计算方法。本方程对芦山地震灾区水土流失调查与动态监测、水土保持规划、灾后生态恢复重建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利科技》2009,(2):68-68
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作为地震、暴雨或冰湖溃决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链生灾害,危害非常严重.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山区。由于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属于地表自然过程,人们目前还无法制止。但是。人们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减轻或避免堰塞湖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新疆某水电站位于强震区,厂址区50年超越概率10%场地地表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30g,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该工程压力管道作用水头为184.5m,控制管道内流速为4~6m/s,压力管道长约750m。  相似文献   

20.
跨活动断裂的建筑物极易发生错断破坏,抗错断设防是跨活动断裂建筑物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根据对我国西部地区走滑断裂引发的历史强震资料的分析,建立了震级与破裂长度、最大水平位移之间的拟合关系式,同时对曲江断裂未来百年内最大突发地震地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变形带宽度以及蠕滑位移进行预测,并提出了曲江倒虹吸的抗错断设防参数建议值。结果表明:曲江断裂未来百年内最大突发地震地表水平位移量和垂直位移量分别为1.02 m和0.19 m,变形带宽度为300 m;未来百年内蠕滑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分别为0.34~0.51m和0.06~0.10 m。研究结果对曲江倒虹吸跨曲江断裂抗错断设防参数取值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