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国际石油科技十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台盆区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近年来,世界台盆区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开发及配套技术在气区构造识别、储层展布预测、储层改造与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下刚果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主力勘探层系白垩系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分布复杂、纵横向变化快,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难度大。针对此难题,通过精细的岩石物理分析,形成了以井震结合地震相识别和匹配追踪谱分解分析等技术为手段的碳酸盐有利相带预测技术,建立了融相控建模、叠前联合弹性参数预测及物性直接预测于一体的物性预测技术。在此基础上,对远景目标以吸收衰减和拉梅弹性参数分析为主进行含油气性风险评估。形成了一套适合研究区及类似区域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碳酸盐岩有利储层空间展布进行了预测。该技术系列、方法和研究思路对类似区域的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与常规构造油气藏相比,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规律更复杂,勘探难度更大,对储层预测等技术要求更高。实践表明,充分发挥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优势,并将其有机结合应用,可为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本文在A构造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以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综合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关键层序界面进行识别追踪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开展精细储层地震反演,并对孔隙灰岩的分布进行预测,为碳酸盐岩油藏勘探提供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已成为主要的勘探目标之一。由于研究区目的层具有储层分布广、横向变化快、勘探难度大、地层对比困难等特点,所以本文采用稀疏脉冲反演技术进行精细的岩性预测,并运用地震分频技术、地震属性提取等技术手段对储层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经钻井结果表明,砂体的展布规律和岩性边界的预测是准确可靠的,进一步证实了储层反演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实用性,为以后岩性油气藏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T区块勘探开发研究表明,白垩系地层平缓、构造简单,圈闭类型主要为低幅度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等隐蔽型圈闭。结合T区块油气勘探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其北部地区隐蔽型圈闭识别难点,提出了以精细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为基础,地震属性提取技术、频谱分解技术以及测井地震联合反演技术等储层预测手段为核心的隐蔽圈闭识别技术研究思路,进而开展研究区的隐蔽圈闭识别工作,提高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碳酸盐岩开发以及勘探的领域中,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技术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高效的技术。本文即建立在反射波法地震勘探应用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勘探基础上展开分析。首先,介绍了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其次,通过对几项主要的核心技术进行现状分析以及技术应用分析,来体现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最后总结了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技术在未来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勘探中应用的发展趋势,以进一步提升我国能源勘探技术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顺北油田一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在加里东中-晚期及海西早期,受构造活动及热液溶蚀改造等因素影响,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十分发育。本文通过对该区岩石矿物成分分析,结合沉积相特征,将储层类型主要分为溶洞型、裂缝-孔洞及裂缝型。针对储层发育特征进行分析识别,描述有利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总结储层的展布规律,根据实钻井资料,井震结合,实现了研究区内有效储层识别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现状,运用地层基准面原理,通过岩芯、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重点介绍贯穿勘探开发全过程的地震储层预测的应用,提高层位的标定、相干体分析、平衡剖面技术,从地层、构造、沉积相与储层砂体展布、控制气藏富集因素等方面,开展有利区块目标评价、气藏精细描述与取噪模拟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P区块位于哈萨克斯坦曼格什套州中部,目前中三叠系下部(T)以碳酸盐岩发育为主,勘探程度低,储层横向变化快,纵向不连续,油气分布隐蔽性强,有利目标区域难以有效追踪和寻找落实。针对上述特点,本次研究通过区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利用地质属性、地震反演、岩石物理分析等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技术,并结合地质、测井、录井资料,对多种地震储层方法效果进行了比较,结合BP神经网络反演地震成果对T段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M油田东南部、Q油田西北部、Z油田南部为碳酸盐岩较为发育区域,是下步勘探及井位部署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0.
致密砂岩油气藏在当前油气勘探开中占有重要地位。综合利用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开展致密砂岩储层的沉积微相分析及地震储层预测研究,综合预测有利储层,是此类油气藏有效勘探开发的重要途径。为了发掘研究区内有利储层与沉积微相的关系,预测有利储层,笔者在论文工作中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研究区地层层序格架,并进行精细解释地震特征,分析地震属性,开展地震叠后反演,预测砂体展布,再进行重点区目的层段的反演及多信息油气检测研究。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成果认识:1、开展了地震波形分类、多属性分析、地震频谱分解、地震反演等研究,综合应用可以较好地确定研究区上古盒8段的砂体展布。研究表明盒8段砂岩地层主要发育在北北东-南南西方向;2、综合沉积微相、地震分形、地震属性、地震反演、地震频谱分解及吸收衰减等研究成果,综合预测上古地层盒8有利目标2个,为钻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滨海断鼻构造位于歧口生油凹陷中心,是大港油田滩海岩性油气藏勘探寻求突破的重要领域。该区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且沉积体系多样,相变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度较大。本文在充分研究该区构造和储层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地震精细层位标定、属性分析、地层切片、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分频处理解释等技术对该区不同油层组砂岩和火成岩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下步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杜寨构造紧邻前梨园生油洼陷,油气资源量丰富。濮深12井在目的层段钻遇28m厚气层,但是其余各井的储层厚度变化大。因此,根据杜寨构造的储层发育及沉积特征,寻找厚储层是研究区勘探突破的关键。本文利用钻井资料,在三级层序格架内精细分析储层的纵向演化及横向展布特征,划分储层组合类型,根据正演模拟特征分析不同储层组合类型的地震反射特征,结合研究区的三维地震资料,以三级层序格架为约束,建立岩性-地震相的识别模型,为后期地震多属性岩性圈闭预测建立地质-地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Cabiona区块为小断块探区,构造幅度低、断层断距小,储层厚度薄,且横向变化大。圈闭由断层线、构造等深线、储层分布线三者组合形成,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利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针对该区圈闭三要素展开识别和研究,成功识别和描述出了低幅度复合圈闭,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低阻油层在珠江口盆地广泛发育,油层段为砂泥岩薄互层,储层岩石粒度细,泥质含量重,储层的各种岩石物理参数与围岩接近,储层平面展布范围及厚度的预测一直困扰着本区低阻油藏的勘探开发工作进展。受本区客观地质条件制约,应用传统的基于测井约束的地震反演对低阻油层进行储层预测风险较高。根据该区低阻油层储层特殊的地质条件,以文昌X构造ZJ1ⅢU油组为例,采用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技术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提高了地震资料对薄层的识别能力。采用提高分辨率之后的地震资料进行有色反演,对低阻油层的储层平面展布范围进行预测,采用谱分解技术对低阻油层储层的厚度进行定性和定量预测。预测结果与已钻井资料吻合良好,建立起了一套适用于本区低阻油层储层预测的地球物理技术系列,为邻区低阻油层的储层预测研究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深层地震资料往往品质较差,对深层构造评价和储层预测都相当不利.本研究针对两个不同情况的油田,采取不同研究对策,总结出了对深层储层评价比较有效的两个开发地震技术:①地震属性与地层切片技术预测储层砂体横向展布特征;②叠前AVO同步反演技术落实油田构造潜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西南庄太古界潜山变质岩储层埋藏深、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储层解释和预测难度大等技术难题,借鉴国内外太古界变质岩潜山油气勘探的研究思路与地质新认识,利用高分辨率处理地震资料,通过玫瑰图裂缝方向分析、地震多属性分析与优选、裂缝和缝洞综合评价等多项技术,形成了一套西南庄太古界潜山风化壳与内幕裂缝和缝洞储层叠前、叠后预测技术。通过对太古界花岗岩风化壳与内幕地层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富集因素等方面的预测与研究,降低了有利目标的勘探风险,为西南庄太古界花岗岩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已成为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它利用地震和测井资料追踪储层的横向展布,为精细描述储层深度、厚度、物性等参数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次研究在构造解释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多井约束反演方法,预测秦家屯油田储层的横向变化,为寻找有利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深入发展,地震勘探已从传统的构造研究发展对岩性圈闭、缝洞、薄储层等隐蔽性油气藏的研究。针对薄层的厚度薄、变化大、横向连续性差和各向异性强的特点,提高对薄层的识别、追踪和评价的有效性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此,将地震解释技术、测井参数反演技术、沉积相和层序等有关方法技术以及地震信息对薄互层储层进行综合识别研究。本文主要概述对薄储层的研究,从地震出发,结合测井约束地震反演、谱分解、地震属性及边缘检测等技术识别薄储层,从而提高钻井资料。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东濮凹陷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及构造一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已成为主要的勘探对象。通过文东斜坡带目标区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应用效果分析阐述了适合于东濮凹陷隐蔽油气藏区域地震勘探的储层预测等地震综合解释技术。  相似文献   

20.
对于低压、低渗碳酸盐岩气层 ,常规解堵酸化已解决不了问题 ,而越来越多地采用酸化压裂作为储层的重要改造措施。本文主要针对中原油田外围陕北探区渗透率小于 1×1 0 - 3μm2 的低渗碳酸盐岩气层 ,从多级注入酸压机理、闭合酸化机理及工艺实施三个方面对多级注入酸压—闭合酸化技术进行研究。拟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 ,达到提高气井产量 ,提高气田开发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