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徐铁华  王龙 《通讯世界》2016,(6):157-157
现如今我国能源结构依然以煤炭为主,而且这一能源结构在比较长的时间内都不会发生改变。发电厂以煤炭为原料来发电,煤炭燃烧过程中会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的SO2,这对大气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大型燃煤发电厂,排放的SO2量非常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此种物质的排放,而锅炉烟气脱硫技术无疑是最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电站锅炉和众多工业锅炉中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煤粉燃烧技术。虽然电站锅炉燃烧效率已达99%左右,然而在燃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NO_2和SO_2以及粉尘。据统计数字表明,1993年全国向空排放的SO_2约在18 Mt,电站锅炉燃煤时SO_2排放量约占1/4强,预测我国在2000年向空排放SO_2将达21.6Mt。燃煤时排放的SO_2是由煤炭中的硫析  相似文献   

3.
变频器在烟气脱硫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髓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它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SO2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十分严重,因此减少燃煤烟气中SO2的排放量,解决酸雨污染,创造一个清洁、健康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人民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烟气脱硫的工艺流程分析、提出了以PLC为控制核心,采用芬兰Vacon变频器进行变频控制的设计方案。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运行稳定、操作简单、节约能源、脱硫效率高等许多优点,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近年来众多燃煤锅炉积极开展环保升级改造,实现锅炉尾部烟气中烟尘、SO_2、NO_x等气态污染物"超低排放"。本文针对烟尘、SO_2、NO_x气态污染物在"超低排放"后面临更高的在线自动连续监测要求,探讨了原有CEMS系统在后续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优化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烟气对环境有很大影响,为了减少SO2的排放,一些钢铁企业在烧结系统中增加了烟气脱硫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烧结烟气脱硫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过程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长期以来能源构成以煤为主,大气环境以烟尘(TSP)、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_x)、二氧化碳(CO_2)等为特征的煤烟型污染。大气环境中的TSP和SO_2浓度普遍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呈加剧的趋势。值的提及的是,由SO_2和CO_2产生的酸雨和温室效应,引起了邻国和全球的关注。为此,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控制  相似文献   

7.
据环保资料表明,大气中90%的SO_2是来自煤炭燃烧,70%的烟尘也是由于煤炭燃烧造成的。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日本用电子束处理煤炭燃烧的烟气,是一种新型的烟气处理方法。 用电子束处理煤炭燃烧排烟(见图),依靠电集尘器除去烟气中的飞灰,烟气经冷却塔冷却到65℃后加入氨,进行电子束照射,在烟气中生成高活性的OH、O、HO_2等,SO_x、NO_x被高活性基氧化,生成硫酸、硝酸。这些酸再经氨中和,形成  相似文献   

8.
火电厂的烟气很大,大量的烟气会污染环境,因此需要加强对烟气的治理。在治理烟气的时候,可以使用脱硫脱氮技术。在这种技术中要添加尿素,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尿素在脱硫脱氮法中的应用。本文中以250t/h的烟炉作为例子,简要探讨了火电厂在脱硫脱氮中会花费的费用。  相似文献   

9.
自动控制系统在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控制系统着关键作用,要提高脱硫效率就必须提高控制系统的水平和控制质量。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空气二氧化硫污染严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是引起我国二氧化硫污染日趋严重的最重要原因,煤火力发电站是煤炭消耗的主体,其排放的二氧化硫已接近全社会排放总量的50%这一特点决定了控制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是我国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重点,控制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又是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赵刚 《通讯世界》2017,(3):227-228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致使用电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尽管国家大量倡导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但火力发电份额将在一定时期内占主导地位.为了满足社会与人民生活的电力所需,由此所排放的二氧化硫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危害人们日常生活.基于此种环境,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践中火电厂在发挥效用的同时为了达到有效控制二氧化硫的目的,推动脱硫产业化发展,所以火电机组脱硫系统控制与单机容量300MW已全面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但是该系统整体侧重于设备控制的应用,然而电气系统的自动化装置与继电保护多是以硬接线方式接入后实现实际应用,本文对其具体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并经过实践应用,推荐全通信电气控制方式在烟气脱硫工程中的应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发展洁净煤技术应覆盖煤炭开发利用的全过程,针对多终端用户,优选实用的先进技术。中国的洁净煤技术是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为目标,以煤炭洗选为源头,以煤炭气化为先导,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和洁净煤发电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框架包括4个领域共12个方面:煤炭加工(选煤,型煤,水煤浆);煤炭高效洁净燃烧(流化床燃烧,高效低污染粉煤燃烧,燃煤联合循环发电);煤炭转化(气化,液化,燃料电池);污染控制(烟气净化,粉煤灰综合利用,矿区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型广义预测算法的含氧量软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德忠  何群 《电子学报》2006,34(12):2255-2258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新型广义预测算法的烟气含氧量软测量方法,并与传统GPC算法软仪表以及氧化锆仪表的烟气含氧量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表明运用新型广义预测控制算法构建的软仪表能够客观反映锅炉燃烧过程中任何时段的真实情况,提高了烟气含氧量的测量精度,优化了锅炉燃烧控制系数的性能.基于广义预测的含氧量软测量技术为工业锅炉的氧量测量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锅炉燃烧过程中其它关键参数如烟气温度的准确、实时、在线软测量开辟了新的途径,对实现燃烧系统的闭环控制和优化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三氧化二铝(Al_2O_3)为载体,以钯、铜及锰等为活性组分,用浸渍法制备了Pd-Al_2O_3、CuO-Al_2O_3及CuO-MnO-Al_2O_3催化剂,在民用煤炉上评价了催化剂对烟气中一氧化碳及有机物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燃烧方式对烟气组成有较大的影响,采用上燃方式可减少烟气中CO及各类有机物的排放量。无论采取何种燃烧方式,在火炉的烟道上加催化剂后,不仅使烟气中CO的排放量明显减少,同时也使其中低碳烃、酚类及多环芳烃的量减少。催化氧化性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d-Al_2O_3>CuO-MnO-Al_2O_3>CuO-Al_2O_3。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和环保治理力度的提升,平板玻璃窑炉烟气氮氧化物治理已经全面落实。而由于平板显示基板玻璃窑炉烟气性质的独特性,其脱硝技术路线的选择也取决于不同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限值差异。详细介绍了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和逆向流选择性催化还原法(CSCR)三种脱硝技术并对比了三者之间在脱硝效率、反应温度、初始投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差异。同时,对未来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地域性大气问题严重,以燃煤为主的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等是最主要的SO2、NOx排放源。现行的燃煤烟气排放标准做了严格规定,从而对烟气连续排放在线监测技术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基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与伴热式多次反射池技术,研究燃煤电厂SO2、NO污染气体超低浓度检测系统。针对SO2、NO的分子吸收光谱特征, 采用SiC作为光源,选择测量波段1900~2600 nm;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测量光谱进行处理,与现场两台设备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SO2、NO气体的相关性良好,满足超低排放烟气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6.
烟道SO2浓度的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测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烟道SO2浓度的紫外差分吸收测量方法,采用氘灯作光源,旋转式光栅单色仪,用光电倍增管做探测器;对实际测量数据的分析表明,方法可精确测量烟道SO2的浓度,由于采用了差分吸收测量,烟道中的其它气体成份和光源强度随时间的慢变化对测量结果和精度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7.
综合我国燃煤工业炉窑烟气主要治理方式及特点,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湿法干法联合脱硫除尘技术。利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对该技术实例工程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技术脱硫除尘效率高,是针对燃煤工业炉窑排放烟气的一项新治理技术,该技术运行维护费用低,社会效益好,适用于治理燃煤工业炉窑排放的高温或高湿含硫含尘烟气。  相似文献   

18.
A key challenge in elemental mercury (Hg0) decontamination from flue gas lies in the design of a sorbent with abundant reactive adsorption sites that exhibit high affinity toward Hg0 to simultaneously achieve rapid capture and large capacity. Herein,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 (ZIF‐8) supported copper selenide (CuSe) nanocomposites are synthesized by a newly designed two‐step surfactant‐assisted method. The as‐prepared CuSe/ZIF‐8 with CuSe to ZIF‐8 mass ratio of 80% (0.8NC‐ZIF) exhibits unparalleled performance toward Hg0 adsorption with equilibrium capacity and average rate reaching 309.8 mg g?1 and 105.3 µg g?1 min?1, respectively, surpassing all reported metal sulfides and traditional activated‐carbon‐based sorbents. The impressive performance of 0.8NC‐ZIF for Hg0 immobilization i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 adequate exposure of the Se‐terminated sites with high affinity toward Hg0 resulted from the layered structure of CuSe. The adsorbed mercury selenide exhibits even higher stability than the most stable natural mercury ore—that is, mercury sulfide—hence minimizing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when the CuSe/ZIF‐8 sorbent is dumped. 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mindset for future design of sorbents for efficient Hg0 capture from industrial flue gas. The results also justify the candidature of CuSe/ZIF to be applicable for mercury pollution remediation in real‐wor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烟气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组分复杂和恶劣的检测环境对在线检测带来极大的困难。介绍了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烟气多组分在线FTIR监测系统,该系统对烟气气路采用全程180℃伴热方式,并对多次反射池进行高温伴热,解决探测过程中烟气的冷凝和吸附损耗等问题。该系统可用于烟气中二氧化硫、氯化氢、氮氧化物等多种气体浓度的监测。采用该系统与MCS100FT烟气在线检测系统进行实时比对实验,测量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实验表明对抽取烟气进行全程高温伴热方式的FTIR在线监测系统可用于烟气中多种气体浓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时监测工业烟气中SO2的排放,设计了一种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SO2浓度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原理,在深入研究差分吸收光谱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在实验室状态下获取了与仪器分辨率相匹配的SO2标准吸收截面,采用光路反射设计和透紫石英镜片,改进了气体池结构。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实时测量浓度值与标准浓度值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满足对SO2气体排放的高精度实时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