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层系油藏开发设计时合理部署注采井网,应用双靶定向井钻井技术,采用高压增注技术,利用高效射孔技术和整体压裂等技术,改造油层,补充地层能量,避免了采油井暴性水淹.采用小泵深抽工艺,增大生产压差,保证油井具有较高的产能.沙三中6~10层系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实践经验,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濮城特低渗断块油田的地质特点,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双靶定向井钻井、油层保护、注采井网部署等系列配套技术。在进行综合开发方法探讨的同时,介绍了该油田沙三中6-10层系的成功开采方法,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濮城油田特低渗的具体情况 ,通过双靶定向井 ,油层保护 ,注采井网部署等八个方面 ,介绍了沙三中 6 - 10层系的成功开采方法及取得之效果。这些综合工艺的实施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台兴油田阜三段油藏为典型的中低渗复杂断块油藏。初期采用大井距基础井网、长井段合注合采,油藏长期处于"注不进、采不出"低效开发状态。针对开发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在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细分层开发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对主力断块整体细分、小断块注采完善及滚动扩边的开发新思路,对油藏进行综合治理,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油藏日产油水平由15↑58 t/d,增加可采储量22.8×104 t,提高采收率6%,综合调整取得初步成功,为条带状复杂断块油藏有效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开发实践表明,多层合采合注开发中,层间非均质性是造成水驱动用状况极不均衡的内在因素,受经济效益的限制,深层低渗多油层油藏一般采用一套层系笼统开发,效果较差,需要研究新的层系组合与划分方式,使之既能满足开发的需要,又能使注采井距达到注水开发的要求,文东油田具有深层低渗多油层油藏的典型特征,其高效,经济细分层先导试验的经验、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头屯河组油藏具有的低幅度、薄油层且油水同层、低孔低渗等特点,分析了油藏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即采用压裂增产措施,改善油井生产能力;逐步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油效率;加强注水研究,优化合理注采比;加强跟踪研究。不断滚动扩边;制定合理开采技术界限,确保油藏稳产。生产实践证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岭油田P167井区以延10油层组为目的层,采用300m正方形反九点井网滚动开发。该区延10油层组油藏含油面积大,储层物性好,试油产量高。通过对P167井区延10油层组油藏的地质特征、油藏特征及开发效果的认识,对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对后期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油藏下一步的开发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巨厚层砂砾岩底水油藏注水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64块为块状砂砾岩底水油藏,油层巨厚,最厚可达200 m,储量丰度大.在油藏天然能量、储层特征分析和应用解析公式、数模方法对注水开发采收率变化、采液和采油指数变化趋势、注水方式、注采井网、见水时间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雷64块应该采用两套层系、人工注水开发.下层系以注底水层为主,在局部底水与油层之间隔层较发育的部位,进行层内注水.与潜山油藏不同,块状砂砾岩油藏仍具有层状特性,实际工作中需要认真分析隔层因素,在实施两套层系、正方形井网210 m井距的情况下,注采井距成为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采用分采合注,将因部分注采井距达到150 m而大大加速水淹水窜,影响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对井楼油田、古城油田超薄层稠油油藏储层特征、原油性质分析的基础上,评价筛选井楼、古城油田超薄层稠油资源可动用储量,建立超薄层稠油油藏数模地质模型。通过超薄层稠油注蒸汽开发注采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和矿场实验验证,规模动用井楼、古城油田1~3m超薄层稠油油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桥口油田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典型的非均质油藏,由于油藏平面及纵向上非均质严重,低渗层水驱动用难度大,油田因高速开发过早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水平变差,水驱采收率偏低。针对油田非均质严重,水驱采收率偏低的开发现状,研究应用了适合油田特点提高采收率技术,平面上利用大位移定向井技术,部署调整井,降低油藏平面非均质性;纵向采取以堵水、储层压裂改造为主的产液结构调整及以分注、增注注水结构调整相结合,降低油藏纵向非均质性,实现层间转移。通过实施,使油藏平面、层间矛盾逐步缓解,油田采收率得到提高,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马王庙油田储层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平面各小层渗透率变化较大,在注水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四敏”现象。油藏在投入注水开发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暴露出注水井吸水能力普遍下降,难注井层增多,直接影响其注水开发效果。本文通过分析马王庙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的各种因素和储层损害机理研究,在提高注水井吸水能力矿场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提高新沟嘴组油藏注水井吸水能力的配套技术。通过保障注水水质,合理提高注入压力,搞好斜井分层注水,适时改造油层,选择合理生产压差,进一步提高了马王庙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油藏剩余油挖潜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饱和度监测、钻密闭取心井、常规油藏工程分析等手段,寻找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热采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通过新钻井、老井侧钻、深度调剖、注氮气等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综合递减率下降10.0%,采收率提高2.94%,油汽比上升0.11。对单10块剩余油研究拓展了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的挖潜方向,对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红河油田长8超低渗油藏先期利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进行天然能量开发,存在递减快、采收率低的突出问题。为明确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对注水开发试验区的井网井距、注采参数等进行跟踪评价,采用理论计算、相似油藏类比和矿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就避免快速水窜、确保有效注水开展研究,明确了现有井网井距及油藏工程参数进一步优化的原则:1平注平采优于直注平采;2注采井距一般应大于700 m;3宜采用温和注水,单井注水压力应小于15 MPa,单井日注水量应控制在15~20 m3。基于研究成果,在红河油田长8油藏采用抽稀井网、适当扩大现有井距的方式,对其它的6个井组提出了油藏工程参数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中主要通过运用数模软件--SIMBESTⅡ,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在油田注水开发中对同一口注水井进行两层或三层轮流注水的可行性。由目前轮注工艺技术表明,同井轮流注水管柱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成功率高、实用性强,而且从数值模拟结果来看,轮流注水的效果是不错的,轮流注水工艺是可行的。因此,对于油田注水开发中,老区管线腐蚀严重、不易分注的井,轮流注水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孤岛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开发层系多,井段长,历经40多年的开发,注水井吸水剖面及油井产液剖面明显改变,储层剖面的改变导致油水井层间矛盾加剧,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现场采用细分注水、分层注聚、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堵聚及氮气泡沫调剖辅助注汽等技术,有效地改善了油水井剖面现状,为孤岛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很难用构造图和精细计层预测结果一次搞清楚岩性油藏的储层空间分布特征,也很难据此一定完成这种油藏的整体开发方案编制,为此提出了一种4-D储层预测技术的思路与流程。4-D储层预测技术是一种针对岩性油藏滚动开的应用技术,实际上是时间序列的多次3-D精细储层预测技术。随着新完钻井的资料的不断补充和应用,3-D精细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次数和精度将不断增加,据此所编制的油藏整体开发方案也愈切合油藏实际。通过该技术在周清庄油田E3s3-5^1砂岩岩性油藏的开发应用,先后所部署的13口开发井均取得100%的钻探成功,从而也证实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七个泉油田目前分三套层系开发,采用反九点法注水开发,井距240~260m。目前注水油压范围为4~20MPa,浅部一、二层系大部区域很难形成有效注采系统,注水效果较差,深部三层系通过压裂大部分区域能形成有效注采井网。本文通过实验,运用非达西渗流理论对七个泉油田进行注采压差和极限注采井距计算,并对七个泉油田目前开发井网适应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曙1-6-12断块属于浊积厚层砂砾岩、中高渗中质稠油油藏,1980年9月开始注水开发,注水开发过程中适时应用早期注水、动态调注、周期注水、水井调剖以及注采井网调整等技术,实现了区块的高效开发.文章重点阐述了不同开发阶段注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开发效果,总结成果经验.对同类油藏采用注水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靖安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矿场注气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室内实验,油藏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研究,确定了靖安油田长6油藏注干气开发合理的井网形式、井距、射孔位置、注气方式、注气速率等,根据1998年3月开始实施的现场注气试验结果,分析特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的适应性和可行性,以及影响注气开发效果的因素,提出油田早期注气开发的合理技术政策界限及实施方案的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20.
田淑芳  张鸿文 《测井技术》2005,29(4):382-384
针对曙光油田油层平面、层间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渗透率差异,非均质相对较为严重等油藏特点,通过压力、注入剖面、产出剖面、示踪剂等各种生产监测技术在曙光油田的应用效果分析评价,充分认识到生产监测技术在揭示油藏平面、纵向开发矛盾及油藏剩余油研究和挖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生产监测技术应用表明,由注入剖面、产出剖面反映了主力油层动用较好,其余油层动用相对较差,其挖掘潜力在非主力油层;通过定点压力测试井连续监测地层压力,及时调整注采井网,保持地层能量;通过应用环空产液剖面资料确定出水层位,实施堵水措施11井次,有效9井次;应用同位素注水剖面测井,有针对性地与以前所测注水剖面资料进行对比,及时进行分调注措施,年均应用同位素注水剖面技术实施分调注井约60井次,效果明显.生产监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为油藏稳产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