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河中游"03.7"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中游是黄河洪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本文通过对2003年发生在河曲~府谷区间“03.7”洪水的成因、组成和演进的介绍,初步分析了其暴涨陡落,峰高量小,含沙量不大的特性,并指出应加强该地区降雨产流、产沙以及龙门~潼关河段洪水演进规律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2010年汛期,抚顺地区受极端天气系统影响连续发生了多次暴雨洪水,历史罕见。从降雨特性、洪水过程及灾害防御等方面分析了“2010.7.30”暴雨洪水过程,通过灾情分析,总结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防御洪水灾害中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流域水文特性和有效防御洪水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以来,温岭市先后遭受数十次大暴雨袭击,城市内涝严重。其中达到特大暴雨标准的就有13次,因台风暴雨而成灾的有16次。特别是“2009.9.29”和“2010.7.26”这两次特大暴雨影响尤为深重。以这两次特大暴雨为例,分析温岭市暴雨洪涝成灾的主要原因,针对温岭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防洪能力仍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望的问题,就如何落实“人水和谐”理念,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提高全民城市防洪意识,为更有效地应对特大暴雨带来的洪涝灾害,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安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湘西北“2003.7”暴雨洪水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江垭水库和五强溪水库调度及澧南垸分洪时降低下游水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黄陵县防御“2010.7.23”暴雨洪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黄陵县“2010.7.23”暴雨造成了群众受困受淹、水利基础设施毁坏、农林牧业受损、粮食作物减产等严重灾害。分析了各级政府在防御灾害中采取的措施,并就存在问题和暴雨灾害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健全黄陵县水灾害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帆 《广东水利水电》2011,(12):42-43,46
通过对“09.7”西江及三角洲突发性常遇洪水水文情况的分析,阐述了西江单江发洪的特点以及天文潮汐对三角洲洪峰出现时间的影响,并对思贤浯的水文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安徽水利科技》2005,(5):45-47
淮河“03.7”洪水是王家坝站2003年汛期出现的最大一次洪水,潆洼蓄洪区自1991年以来首次运用。在洪峰到达之前,淮干水位出现异常变化,给当时淮河洪水调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从水文学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26~28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遭遇强降雨,降雨造成全县多处受灾。安图县防指以确保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精心部署,科学调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抗击暴雨洪灾,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总结了抗击暴雨洪灾的经验,提出了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普及洪水防御知识等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拒马河干流典型场次暴雨洪水情况,通过研究拒马河流域紫荆关和张坊的水文数据,结合相关气象背景资料,从降雨和洪水两方面对“7·21”和“23·7”暴雨洪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因“7·21”和“23·7”降雨特点不同,导致拒马河流域洪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场降雨中紫荆关—张坊区间产流量均高于紫荆关上游流域;受降雨时空分布差异影响,“7·21”洪水中紫荆关和张坊断面流量过程均呈现单峰形状,“23·7”洪水中两站则呈现多峰形状,且“7·21”洪水涨落速度快于“23·7”洪水。此研究为今后更好开展拒马河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受230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房山区“23·7”暴雨历时长、雨强大,累计降雨量达到627.1 mm。房山区河道在“23·7”特大暴雨灾害中全部行洪,其中拒马河、大石河超标准行洪,大石河最大洪峰超200年一遇。超标准洪水对河道防洪体系造成较大冲击,洪水破坏的主要特征是上冲下淹,上游以山洪灾害为主,洪水携带大量漂浮物,冲击力大;下游以洪涝灾害为主,淹没水深大、历时长、淤积厚度深。“23·7”特大暴雨灾害暴露出我国超标准洪水的防御存在明显短板,应在强化洪水灾害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洪水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以数字孪生和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为抓手,提升洪水灾害的预测能力、预警能力、感知能力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定量分析北京"7·21"暴雨与"63·8"暴雨,总结两场暴雨及洪水的特点。从降雨总量、时程分布、强度、中心走向、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径流系数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论是"7·21"暴雨比"63·8"暴雨时间短、强度大,洪峰接近"63·8"洪峰,径流系数郊区低于"63·8"暴雨,城区高于"63·8"暴雨。初步原因是不透水面积增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延河、清涧河暴雨洪水关系,讨论了水利水保工程对暴雨洪水的影响,认为在超渗产流地区洪水与雨强关系极大,而“84.7”暴雨因雨强不大,因而洪峰不大,并非完全是水利水保工程削峰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月,淆江流域发生了超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该场洪水来得快、来得猛、水位高、流量大、水流急,设在淆江中游的淆江水文站各种水文测验设施遭到毁坏。这些情况导致渝江站的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对高洪水测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该文就此场特大洪水洪峰流量的确定,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比较,部分站查测了对比河段的洪痕,计算出查测河段的洪峰流量值进行对比,还进行了洪峰。流量模数、上下游站水量平衡分析等合理性检查,其分析成果可为今后流域防洪建设提供拳者。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96.8”洪水特性的基础上.根据降雨径流预报,提出了岗南、黄壁庄两水库的联合调度预泄方案。预泄方案同实际调度情况比较,在不增加两库下泄流量的情况下,可降低水库最高蓄水位,以减轻洪水压力。  相似文献   

15.
湘东南“7.15”暴雨山洪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外围云系影响,7月14~16日湘东南一带普降暴雨和大暴雨,致使湘江一级支流耒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超历史特大洪水,湘江干流全线超警告急。这次降雨强度之大、历时之长、产水之多、影响之广、成灾之重、防御之难都属历史罕见。本文从天气背景、暴雨特性、洪水要素等方面,对“7.15“暴雨山洪的特性作了初步分析和总结,供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受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外围云系影响,7月14~16日湘东南一带普降暴雨和大暴雨,致使湘江一级支流耒水发生了100年一遇超历史特大洪水,湘江干流全线超警告急。这次降雨强度之大,历时之长,产水之多,影响之广,成灾之重,防御之难都属历史罕见。文章从天气背景、暴雨特性、洪水要素等方面对“7·15”暴雨山洪的特性做了初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95.7”特大洪水洪峰流量大,为20年一遇;洪峰水位高,桃江、益阳、桃源、常德4站为建国以来实测资料第1位,比1955年、1969年型还高,属100年一遇洪峰水位。应该肯定水库在此次洪水中所起的拦洪削峰作用。分析洪水成因,河道行洪能力锐减是主要原因,应该采取标本兼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来防御大洪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皇甫川流域的地貌特征,对2012年"7·21"洪水的水文情势进行了分析,发现次洪洪量、次洪沙量和洪峰流量等特征值均比历史上相似面平均雨量和雨强形成的典型洪水偏低。在对流域下垫面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此次洪水水、沙量偏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良好的植被条件、淤地坝削洪拦沙、河道内采沙改变了洪水演进环境等是此次洪水水、沙量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63·8”“21·7”均为河南省卫河流域发生的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洪水。通过2次暴雨洪水对比,包括暴雨成因、降雨过程、河道行洪、洪水调度等情况,分析了卫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演变规律和变化特点,针对流域防洪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出了意见建议,较好地总结了经验教训,为提高卫河流域防洪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将“7·20”降雨产生的特大洪水特征值纳入单变量洪水频率分析,采用Copula函数构建联合分布,计算两变量联合分布函数和重现期。以常庄水库69年洪水资料为例,绘制洪峰、24小时洪量的两变量联合分布频率图和联合重现期等值线图。结果表明,Clayton Copula函数对峰量联合分布的拟合效果较好;同一设计重现期条件下,两变量联合分布洪水频率分析结果较单变量分析结果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