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冷轧奥氏体不锈钢加热时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和取向分布函数函数计算分析了95%冷轧奥氏体不锈钢板γ相在900℃加热时的转变和α相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γ相再结晶被定向形核过程所控制,并因此在特定的冷轧亚稳(112)〈111〉、(100)〈001〉和(110)〈001〉取向上生成织构。α相体积分数的变化与γ相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另外还探讨了调整工艺参数,控制织构生成以消除板耳效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AZ91D镁合金的半固态加工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研究了AZ91D镁合金热挤压坯料在二次加热过程中的组织演化,探讨了AZ91D合金在二次加热过程中液相产生的机理,给出了液相体积分数与再结晶组织的关系。试验证明:提高二次加热的升温速度可以细化再结晶晶粒,增加一定条件下的液相体积分数,从而改善合金坯料的触变性能。采用半固态工艺压铸了汽车空压机连杆,对压铸件进行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物理模拟方法,对隧道式感应加热中间罐内的夹杂物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体积比(A室体积:B室体积)、液位、流量、加热功率及加热管道内径对夹杂物去除的影响。同时采用微机数字采样系统,对其最佳条件下的B室温度分布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熔模铸造模料加热的一种全新方式-磁电涡流加热方式,它具有安全、易控、节能、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过共晶Al-17Si合金通过双重变质处理获得初晶硅细小且有α枝晶的显微组织.在固-液两相区保温重熔加热时,研究组织中α相的转变规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共晶体不断熔化成液相,液相体积分数逐渐增加,直至液相薄膜包围着α相,α相由不规则形状向球状转化,α相的粗化和合并几乎同时进行,最终获得非常理想的半固态组织;不同变质剂对重熔加热时α相的形态变化有重要的影响.从形状系数和等效直径两个方面评价了近球形α相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的塑料成型方法中有不少方法,如注射成形、压制成形、挤胶成形、热成形等,都有模具的加热和模温控制的问题。要对模具加热和控温,必须进行精确的加热功率计算。如加热功率计算不准确,会给模具的设计带来很大的麻烦。计算功率过大,则势必增大模具体积,提高模具成本和加工难度,计算功率过小,则会影响生产率和降低加热器的寿命。因此,对模具加热功率进行精确计算,将为加热方式和加热器的选择,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模具设计等,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对高强度预应力钢棒生产线中的加热线圈-钢棒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加热线圈的形状结构参数中以及影响加热线圈-钢棒系统电气参数的主要因素及规律,并提出了感应加热线圈结构参数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8.
感应加热调功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感应加热过程中几种常用的和新型的功率控制方法的比较,分析了每种方法的理论根据和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选择标准,为不同工艺要求下选择调功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焊锡焊接过程中脉冲加热电源输出峰值温度不可控、升温速度慢、加热能量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提高加热过程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实现升温曲线的平滑过渡,设计了一种基于能量-峰值温度控制的精密脉冲加热电源。分析了电源负载特性、热电偶动态响应特性对电源电气特性的要求。基于逆变变流技术设计了电源系统主电路及控制电路。基于高性能STM32控制器设计了数字化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能量-峰值温度控制的控制算法,对设计的电源进行了输出温度-电特性测试,与传统PID控制进行了比较。对焊头端面加热温度分布特性进行了测试,以微型贴片电感验证电源的工艺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电源实现了加热脉冲能量的精密控制,输出温度、时间控制精度高,可实现快速升温条件下峰值温度的精确控制,有效抑制温度过冲,焊头温度分布均匀性得到改善,能满足电子器件微型化对焊接工艺参数精密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刘芳 《防腐保温技术》2005,13(2):9-10,15
依据标准GB1410-89《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对聚乙烯胶粘带的体积电阻率进行测试,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各个分量进行评定、合成,得出在该试验条件下聚乙烯胶粘带体积电阻率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1.
刘飞  陈志强  陈其伟  杨树宝  杨奕 《轧钢》2016,33(6):45-49
大棒材在线淬火-感应回火是棒材生产中的先进工艺。本文根据产量120 t/h的需要,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不同规格(50 mm以上)的42CrMo棒材在线淬火-感应回火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回火温度均匀性,确定了感应线圈的布置形式;根据回火温度,确定了感应加热棒材的行进速度,进而获取了回火工艺关键参数。同时,计算了不同规格42CrMo棒材在线淬火-感应回火的均匀化温度、均匀化时间及单条生产线产量,为大棒材在线淬火-回火线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邵红霞 《大型铸锻件》2011,(2):23-24,38
用铅浴淬火试验模拟感应加热,对MC5冷轧工作辊的感应加热淬火工艺进行了试验.预备热处理宜采用910℃淬火,660~680℃回火.感应加热淬火温度在930~950℃之间,轧辊的下降速度为0.5mm/s.  相似文献   

13.
厚壁筒形工件连续感应热处理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麦克斯威方程组和导热微分方程进行分解化简 ,得到计算无限长轴对称工件的电磁场、感生涡流和温度场分布的基本方程。基于这些方程在ANSYS软件上实现了对厚壁筒形工件连续感应热处理的计算机模拟计算。计算了加热、淬火和回火等热处理过程中 ,工件温度变化和加热功率变化 ,预测工件淬火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计算中考虑了工件材料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对加热过程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 ,实现了对连续感应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分析 ,而且找到了一种对连续感应热处理设备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配置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有色金属轧机工作辊感应淬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模型简化,将复杂感应淬火过程转化为普通热交换过程。研究了不同加热层深度及线圈移动速率对工作辊淬火层深度、温度场、淬火后组织的影响,对大型有色金属轧机工作辊感应淬火过程参数设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汪敏 《金属热处理》2006,31(10):74-75
分析了H32058从动齿圈经中频淬火后出现的淬硬层分布不均和淬火裂纹等缺陷的原因,通过重新设计感应器和反复工艺调试,利用两次中频加热淬火方式实现预热中频淬火,获得了沿齿廓分布的淬硬层。  相似文献   

16.
Simulation of stresses during heat treatment relates usually to furnace heating. Induction heating provides a very different evolution of temperature in the part and therefore different stresses. This may be positive for service properties or negative, reducing component strength or even causing cracks. A method of coupled simulation between electromagnetic, thermal, structural, stress, and deformation phenomena during induction tube hardening is described. Commercial software package ELTA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power density distribution in the load resulting from the induction heating process. The program DANTE is used to predic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phase transformations, stress state, and deformation during heating and quenching. Analyses of stress and deformation evolution were made on a simple case of induction hardening of external (1st case) and internal (2nd case) surfaces of a thick-walled tubular body.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因抽油杆的长径比较大,手工控制调质处理温度存在温度控制精度差、工人劳动强度大、废品率高等问题,在介绍CAN总线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围绕PID控制策略设计了一套基于CAN总线的抽油杆连续调质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总体框图及工作原理,以单片机为中心设计了现场节点,介绍了全套软件的设计方法。该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扩充性好等特点,为中频热处理工艺过程的温度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人为的方法,在表面温度高于T1时产生超前扩展点的做法叫做超前扩展点的诱导.用液态介质中冷却的四阶段理论分析指出:通过诱导产生超前扩展点可以克服自然超前扩展点的随机性,可以提高工件获得的冷却速度,还可以减小工件上的冷却速度差异.提出了两种诱导超前扩展点的方法:诱导锥法和冲液法.用实际的诱导试验演示了这两种方法的诱导效果.超前扩展点的诱导将成为精细淬火冷却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20CrMo钢D级重载抽油杆串联感应加热快速调质过程中淬,回火感应器参数的确定及加热功率,温度,进给速度对能耗和调质后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快速调质工艺的高温回火机制。结果表明:串联感应加热快速调质能明显提高抽油杆的强韧性和拉伸疲劳力,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率大量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20.
针对感应加热工件淬火质量和生产过程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台达PLC和MCGS组态的感应加热工况监控系统解决方案。详述了感应加热工况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下位机PLC控制程序及MCGS组态软件设计。实现了工件淬火工序的时序与逻辑控制,并集控制、操作、显示、输出于一体,提高了感应加热工件淬火效率及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实现了工件淬火质量追踪,性能安全可靠,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