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存厚 《酿酒》2003,30(2):108-111
二锅头酒是北京的特产。它始创于北京 ,流传于全国。大约从清朝至今 ,二锅头酒蕴含着北京丰厚的酒文化流传、发展和创新 ,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为北京增香添彩 ,展现出北京悠久历史的酒类明珠。北京二锅头酒清香芬芳 ,强劲刚烈 ,醇厚甘爽 ,回味悠长。它的风格和韵味 ,使饮用过的人长期萦绕在心头 ,久久不能忘怀。对于二锅头的品味 ,清朝徐水县令吴延祁有诗赞曰 :“自古才人千载恨 ,至今甘醴二锅头”。这是他吊刘伶孤冢时写的诗 ,他遗恨“旷达真成第一流”的竹林七贤代表人物刘伶即是那么嗜酒如命 ,也无福享受味如甘醴的二锅头酒。他是对…  相似文献   

2.
对酒当歌     
说不清什么原因,有时候,我特别想喝酒,以便大醉一场。 翻开厚厚的诗册,扑面而来的竟是混着酒香的诗香。对诗与酒,我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把诗倒进酒里/一个朝代就诗兴大发/悬浮着兴衰/把酒倒进诗里/一首诗歌便醉意十足/荡澜着悲欢……我确信,自己从一句句酒诗互融的诗词中嗅出了酒酿的诗情和诗酿的酒香。 沿着醉意十足的诗句上溯,首先便看到横槊而立、临海而啸的曹孟德。他把一首《观沧海》写得坦荡而铿锵,豪放而自由,沉雄而浑厚。  相似文献   

3.
“酒肠宽似海,诗胆大如天”。古往今来,诗人和酒特别有缘。纵观中国文学史,诗和酒常常相提并论,大概没有一个诗人不爱酒的,即使他不善饮,其诗作也未必没有酒。诗凭酒使诗人灵感勃发,酒借诗使饮者的韵味隽永。人说“诗酒同源,诗酒一家”,自在其理。 古今将诗与酒结合得天衣无缝的首推李白。杜甫称之“敏捷诗千道,飘零酒一杯。”他自斟自饮:“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  相似文献   

4.
东坡豆腐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不但文章写得好,诗做得妙,还擅烹调。他在杭州做官时,疏浚了西湖,使杭州老百姓和四乡八里的农户得益,杭州百姓为了感谢他,特置备了许多猪肉和美酒送给苏东坡,苏东坡让厨师将猪肉用酒和酱油,盐等焖煮之,由此而首创了杭州名菜——东坡肉。殊不知,苏东坡不但首创了东坡肉,还创制了东坡豆腐,此菜在宋代  相似文献   

5.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大家,他的诗、词、散文,标志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一生写词三百三十余首,留有《东坡全集》。在唐宋文人作品中,有很多写酒和月的佳句,其中,写的多的,特别是写月联到酒,写酒联到月,把酒和月溶融到一起,从而烘托出一种深雅意境的,有两个人,一是李白,一是苏轼。现在,让我们在苏轼的诗词中找一点例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文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365~427)是我国东晋后期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中曾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就是这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平生却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单《饮酒》诗就写了二十首。南朝文学家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可见陶渊明是个以酒为题来抒情写意和寄托抱负的清逸之士。陶渊明不但喜欢喝酒,到了“不可一日无酒”的地步,而且他还很会喝酒,“觞至  相似文献   

7.
《中外食品工业》2006,(12):38-40,42
他这样评述自己:好诗,好酒,好吃,诗不成正果,酒不比豪客,只有吃,40多年每天不间断,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之中,总算有些心得。  相似文献   

8.
吴昌硕与酒     
作为“海上画派”领袖人物的吴昌硕早年作为“酸寒尉”时,虽不乏“饥看天”(其友任伯年曾为他作《饥看天图》)的经历,但他晚年在上海功成名就后,生活相对富足和安逸,酒自然也就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必需之物。 有花复酌酒,聊胜饥看天。 扣缶歌呜呜,一醉倚壁眠。 酒醒起写图,图成自家看。 闭门空相对,空堂如深山。 这是吴昌硕醉后作画题在画上的诗句。作为书画艺术大师,酒在他的艺事活动中也经常出现。他曾“和酒画梅”、“醉后写桂”、“蜡梅下共”、“虎丘狂饮”、“醉  相似文献   

9.
刘禹锡老夫子一生寄情诗酒,在他流传下来的八百多首诗歌中,有不少地方写到酒。对于他的作品,史家已经作了诸多评价,我们不去漫议。这里想要着重提到的是,和刘禹锡诗词中表现出的尖锐的批判与讽刺的锋芒相对称的,是他在写到酒的时候,不是哀伤悲成,不是消极颓废,而是借着酒,抒发出一种积极奋发、乐观旷达的气概。这在封建文人中是少见的,尤其联系到他长期被贬谪边远、坎坷磨难的一生,更是难得。这方面的代表作,当然得首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中国人酿出的酒也真经斟,从古斟到今,源远流长,从不断流。 我们中国人酿出的酒,如其说是一种酒文化,倒不如说是一杯文化酒。从这杯文化酒里,不仅斟出了千古传颂的诗词歌赋,斟出了脍炙人口的妙语佳联,也斟出了为数不少的英雄豪杰,更斟出了倾诉不尽的儿女情长…… 诗仙加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在他传世的九百多篇诗中,仅正面写酒的就达七十多首。真可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杜甫诗)。  相似文献   

11.
酒,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宴宾会友,烹任调味,或是制药等都得用它。酒起源于远古,它比人类文明文字还要早得多,所以究竟起于何时,没有准确的年代记载。不过,据考证,仅从人类自己会造酒算起,迄今已有七、八千年了。台湾人民何时开始酿酒,目前尚未见到可靠的资料记载,但从清代人齐体物的一些诗中,获得一些印证。他在《台湾杂咏》中曾写了这样一段:"纪男中山浪得名,何如蛮酒拨酷清,宁知一醉牢愁解,几费香腮酿得成。"这首诗中可以说明,早在清朝以前,台湾人民就已酿出了美酒。而诗中说的"纪望中山浪得名",…  相似文献   

12.
“酿酒”1984年第1期,朱梅同志写的“从蜂蜜酒谈起”,读后十分激动,我仅仅是在酿制蜂蜜酒中走了第一步,朱工对我的评价,令人鼓舞,也感到内疚。的确千百年前著名诗人苏东坡酿造的典型蜂蜜酒,曾经风行一时,深受人们欢迎,在他的《真一酒》中有《蜜蜂又欲醉先生》。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蜂蜜酒远在宋朝就已经很吸引人的生活兴趣了,为何近几十年来市场默默少闻。在日本,蜂蜜酒已成为一种高级酒,而  相似文献   

13.
文人·诗·酒     
酒是水制的诗,诗是心酿的酒。 文人曾撰联写“七雅七俗”——“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把“诗酒”并列“七雅”之中,足见诗与酒的缘分由来已久。翻开古代卷帙浩繁的诗卷,几乎页页都散发着浓浓的酒香……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中,茅台酒以其独有的酱香型风格举世闻名,它“酒体幽雅,细腻醇厚,协调丰满,回味悠长,香而不艳”,它醇和、甘美、不上头,具有独特的保健和医疗功效。被专家称为中国酒的经典,被国人定为“国酒”。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茅台酒还含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酒是文化的产物,同时,酒也记载了文化的发展。在我国的唐诗宋词中就有不少描写好酒的佳句,不是还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说吗。从我国的美酒河──赤水河周边考古中发现有“豆”这一盛酒容器,这足以证明早在五千年前,赤水河流域便露出了酒文明的曙光。四…  相似文献   

15.
茶诗谈趣(四)──苏东坡茶诗赏析钱时霖(杭州市茶叶研究所)苏东坡是一位爱茶人,他写过近80首茶诗,还有多首茶词,这些诗词都写得很好,而其中有一些篇章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一、杨万里评苏诗东坡写过一首《汲江煎茶》诗,全文为:“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个在宦海和商海中几经沉浮的朋友 ,曾写了一首诗给我 ,其中有一句 :“解愁何须酒 ,淡茶加朋友。”我不善于文艺评论 ,不过 ,我确信他说的是大实话。因为此君既爱酒 ,又爱茶 ,当他自认为事业上了不得或商场上“发了”的时候 ,他周围总免不了有一群宴会上的酒肉朋友 ,吹的吹 ,捧的捧 ,使他昏昏然加飘飘然 ,满以为自己确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超人。此时 ,他的自我感觉特别好 ,如果那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茶朋友提醒他 :可能表面现象掩盖着事物的另一面 ,最好正视一些自己面临的潜在不利因素时 ,其结果是轻则以冷笑回答 ,重则斥之曰 :“…  相似文献   

17.
人生是一壶酒,甘冽醇香;人生是一首诗,意境高深;人生是一本书,隽永渊博。 在人的一生当中,不管你爱好酒,还是讨厌酒,或者介于二者之间,抱无所谓态度,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是不能排除的存在。我们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都得和酒搭上关系,它流注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湘楚 《美食》2001,(2):13-14
自古以来,酒与人类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酒是一种神奇的的饮品,它能使人如痴如迷。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杜甫是诗圣,也是酒圣;白居易留诗二千首,其中饮酒诗就有九百首。酒能激发灵感,有谓“李白斗酒诗百篇”;酒能助兴,唐书法家张旭,草书逸势奇伏,连绵回绕。相传他往往在大醉后呼狂走乃落笔,世人谓之“张颠”。古代骚人墨客常在酒兴来时,给酒起了种种别称,有雅称,有贬义,还有隐谓;有根据酒的性状取名,有以造酒为名,还有官衔,甚至圣贤也被列入,并将它融入他们的诗词作品之中,形成了绚烂多彩的中华酒化。  相似文献   

19.
鲁达 《中国酒》2024,(3):12-17
郑板桥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艺术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诗、书、画、酒”四绝闻名于世。郑板桥一生历经三朝——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他历尽磨难。五十岁才谋个七品芝麻官,他举止怪异,放荡不羁,幽默酸辣。曾经有朋友告诫过他,世间只有狂生狂士而无狂官。郑板桥却说,“为了求官之故,有酒不能饮,有口不能言,自加桎梏,自抑性情,与墟墓中之陈死人何异乎”?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他题的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款跋,和他撰写的“吃亏是福”,即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也是其处世哲学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20.
浓香型苦丁茶酒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苦丁茶分别采用加水煮沸与酒精浸提制成浓茶汁,两种茶汁合并、精滤后得茶叶调味酒。将调味酒稀释后兑入到38%(v/v)浓香型基酒中,用冰糖、甜味剂、柠檬酸勾调,再用10%的明胶悬浮液使酒液澄清,得酒精度20%(v/v)的苦丁茶酒。该酒既保持了浓香型酒的特点,又有茶饮料的风格。(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