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求解相变传热问题的等效热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业涛  关振群  顾元宪 《化工学报》2004,55(9):1428-1433
采用等效热容法求解伴有相变过程的瞬态热传导问题.在整个区域建立统一的能量方程,将分区域求解问题化为整个区域的非线性问题处理.给出了解决相变温度为单一温度或者相变温度区间很小时产生的数值奇异问题的方法.用热焓判据判断单元是否发生相变,并考虑了固液两相材料物性参数的变化,相变界面位置按线性插值计算.算例表明,等效热容法求解相变传热问题,程序简单,计算效率高,相变界面位置计算准确.  相似文献   

2.
通过IR、DSC和X-ray研究了用化学键联法和溶液共混法制备的聚乙二醇/二醋酸纤维素(PEG/CDA)型相变材料的相变热焓、相变温度和结晶度等物性,探索了两种材料的链结构与储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相同PEG含量的共混材料和化学改性材料而言,共混物的相变焓要大于化学改性材料的相变焓;但化学改性物是一种固固相变材料,而共混物不具有固固相变特性,只是一种形状稳定的固液相变材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IR、DSC和X -ray研究了用化学键联法和溶液共混法制备的聚乙二醇 /二醋酸纤维素 (PEG/CDA)型相变材料的相变热焓、相变温度和结晶度等物性 ,探索了两种材料的链结构与储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对相同PEG含量的共混材料和化学改性材料而言 ,共混物的相变焓要大于化学改性材料的相变焓 ;但化学改性物是一种固固相变材料 ,而共混物不具有固固相变特性 ,只是一种形状稳定的固液相变材料  相似文献   

4.
脂肪酸类相变材料传热及液相渗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雪  崔英德  张步宁  冯光炷  尹国强 《化工进展》2014,33(10):2676-2680
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储热技术研究越来越重要,相变材料作为一种有效的潜热储热材料在潜热储热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脂肪酸相变材料因其来源广泛,具有共熔和共结晶特点、相变焓高和清洁可再生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脂肪酸相变材料也存在热导率低和固-液相转变时液相渗漏等缺点。本文对国内外脂肪酸相变材料的传热和渗漏进行了综述与讨论,就热导率低的缺点提出了强化传热的方式,通过建立传热模型研究其导热行为并预测传热系数;就渗漏问题提出4种有效解决液相渗漏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解决脂肪酸相变材料的传热和渗漏已成为热点问题。最后对脂肪酸相变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尿素合成的化工计算——焓模型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华民 《中氮肥》2009,(1):7-11
采用焓值法对尿素合成物系进行能量平衡的计算,建立了尿素合成物系气、液物流焓值的计算模型。用该气、液物流焓值计算模型来计算CO2汽提法大型尿素装置高压甲铵冷凝器、合成塔、汽提塔设备的热负荷,计算值与设计值一致,说明该焓值计算模型能满足尿素合成系统设计和生产控制之需。  相似文献   

6.
卞雯  何观伟 《化学工程》2014,42(9):40-41,47
蜡的熔点是表征蜡物化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是常见的物理性质,但要获得科学而准确的测试结果并非易事。文中通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分别对58号石蜡和费托蜡的熔点及相变焓进行测定,研究了蜡的液固相转变过程。取熔融石蜡的DSC固化曲线放热峰的两端基线与前沿斜率最大点切线的交点为熔化点,即熔点。结果表明:与GB/T2539—2008法相比较,DSC法更加简便,试样用量少,有良好的精确度和重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陈光  闫孝红 《化工学报》2020,71(z2):62-69
提出了一种基于VOF(volume of fluid)方法的相变模型,用于计算气液相变过程的控制方程中的传热传质源项。在单位时间步长上相界面附近发生的传热以瞬态热扩散来考虑,并假设该传热导致了相变的发生。相变模型能够通过相界面单元的温度、流体热物性以及时间步长来计算传热传质源项。通过一维Stefan问题和二维水平膜沸腾问题对该相变模型进行验证,对比了相界面位置以及温度分布,结果与理论解吻合良好。进一步探讨了相变模型中的时间步长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步长越小,本相变模型模拟得到的结果与理论解的偏差越小。  相似文献   

8.
引入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忠  马学虎  张宇  周兴东  陈嘉宾 《化工学报》2005,56(9):1626-1632
针对液固界面相互作用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以Rose滴状冷凝传热模型为基础,考虑接触角、脱落直径对冷凝传热的影响,对滴状冷凝过程中液滴空间序列上的构象,作时间序列上的重构,建立了包含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液固表面自由能差越大、接触角滞后越小则越有利于冷凝传热.为滴状冷凝文献数据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即液固界面效应的影响.模型可计算得到在不同界面条件下的不同传热结果,模型计算结果与Rose实验值以及本文滴状冷凝传热实验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9.
何东  魏顺安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7,24(5):466-470,F0003
在建立炉膛燃烧传热模型和管内气固相催化反应模型的基础上对布朗工艺合成氨装置一段炉辐射段进行模拟计算.炉膛燃烧传热过程采用Hottle区域法建立三维辐射换热模型,与管内的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迭代求解,得出了炉膛三维温度分布以及管内温度、压力、组成随高度的分布.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由于炉膛燃烧传热模型采用三维模型,与传统的一维和二维模型比较,计算结果更为精确.计算方法和结果对于节能降耗以及设备的改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东化工》2021,48(8)
相变材料是具有热能储存和温度调控功能的物质,在相变转化过程中,伴随大量的吸热或放热热效应。按材料相变行为主要分为固-液相变、固-固相变、液-气相变和固-气相变4类相变过程。季戊四醇是一种典型的新戊基多元醇类,具有较长的碳链和较高的分子量,在187~189℃时,其面心四面体分子结构与体心立方结构相互转化时,伴随着很大的热焓变化(260~280 k J/kg),因此,是一种理想的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季戊四醇作为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加入导热纳米材料提高其热导率以及相关稳定性和储能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序批式生物膜(SBBR)法和SBR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中填充弹性立体填料,形成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对SBBR和SBR去除CODCr和NH3-N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BBR对CODCr,NH3-N及浊度的去除效果均高于相同试验条件下SBR,特别是在反应温度较低时,SBBR出水水质优于SBR。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国标法、分光法和微波法同时测定国家标准样品和不同类型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结果表明,微波法适用于分析受污染较轻的废水,分光法虽然操作简便但有较大的局限性,受水样的影响大。在进行受污染较轻的废水分析时微波法可以作为国标法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合成对氟苯甲醛产品分析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英  沈纬 《山东化工》2000,29(1):42-44
制定了盐酸羟胺法测定电合成芳醛的条件,并用该方法测定了电合成对氟苯甲苯样品,方法的回收率为99.97%~100.4%,相对标准念头为0.084%~0.42%,测定结果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芳醛和亚硫酸氢钠反应不完全,使亚硫酸氢钠法测定结果偏低,证明了亚硫酸氢钠法不适用于芳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季猛猛 《广东化工》2011,38(6):155-156
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成分复杂,不易降解,任意排放,会对环境严重的影响。应用微电解与生化混合工艺处理合成类制药废水,运行结果表明,经该法处理后,出水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完全达到广州市污水排放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压差法测算流化床床密度的基本原理及其准确性,并介绍了测压差、观察旋风分离器料腿料封高度的方法和装置,对于科研和生产中测取基础数据、监视床内过程进行的情况及保证正常生产操作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外标法、内标法双结合的分析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春艳 《广东化工》2010,37(9):138-138,143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对水质的分析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水中杂质含量很少,样品处理过程会带来误差,但对其分析精度的要求却很高,这给分析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文章采用了内标、外标双结合方法对水质中一些特征污染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亚微米炸药的新方法——微乳状液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志建  范时俊 《火炸药》1996,19(4):12-13
通过制备超微粉体炸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即微乳状液法,得到1.02 ̄0.42μm的亚微米炸药,叙述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探讨了微乳化细分机理,给出了炸药微乳状液的四个基本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19.
简捷有效的实验设计方法——单纯型搜索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邹长军  谭乃迪 《化学世界》1999,40(4):218-221
介绍了一种用于实验设计有效的最优化方法——单纯型搜索法,并给出了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井伟伟  王亚辉 《广东化工》2012,(12):225+224
针对施工放样的任务和方法,介绍几种交会法放样点位的方法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