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亮 《电器工业》2021,(8):64-67
我国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涉及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开展顶层设计.作为规范产业行为的技术手段,标准化工作可以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起到助力作用.本文将对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及其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做出分析,为我国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已写入了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近期,"碳达峰" "碳中和"备受国家及行业的高度关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了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与协同发展.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建设迎来了高速增长期.数据中心在不断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能耗,如何实现安全、低碳和高效,成为整个数据中心产业成功迈向"碳中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碳中和”目标下的电能替代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化石能源支撑着我国工业文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现实难题.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电能替代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首先梳理了"碳中和"目标下的分阶段任务,分析整理了在"碳中和"目标下的电能替代发展前景;并列举了"十三五"期间电能替代工作取得的成就;最后据此分析了电能替代各项技术在"十四五"期间发展战略及后续工作.  相似文献   

6.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王海 《电气时代》2022,(1):20-21
<正>碳中和的能源逻辑和路径 1.碳中和的能源逻辑 我国首次明确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是在2020年9月份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向全世界表示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并且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远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中长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将对中国的能源和经济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支撑全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首先,分析了"碳中和"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碳中和"措施和政策;然后,提出了四川电力系统减碳的路径构想,并提出了需提前准备应对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大范围灵活性资源调配、低惯量大系统稳定性及电网"高弹性"等全新的挑战和要求;最后,经初步估算,该路径能为全国"碳中和"目标贡献约3%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全面开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提出具体规划。本文就照明行业标准化领域与"双碳"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和标准化现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照明标准化发展方向和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照明标准体系思路,为今后照明标准化工作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开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此方案. 《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双碳”目标下,煤炭发电逐渐由主体能源向托底能源转变,燃煤发电技术在煤炭清洁处理、高效率发电及排放物低碳处理等各方面不断发展,同时也向深度调峰辅助服务、“燃煤+”耦合发电等方向转型,探索高效清洁的先进煤炭发电技术意义重大。分析超临界煤气化、超临界煤液化以及超临界水煤氧化等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超临界水煤氧化热力发电技术、超临界CO2动力循环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技术等先进燃煤低碳发电方式的技术特点,论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展望煤炭清洁利用发电技术的转型方向,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董洁  乔建强 《中国电力》2022,55(8):202-212
在“双碳”目标下,煤炭发电逐渐由主体能源向托底能源转变,燃煤发电技术在煤炭清洁处理、高效率发电及排放物低碳处理等各方面不断发展,同时也向深度调峰辅助服务、“燃煤+”耦合发电等方向转型,探索高效清洁的先进煤炭发电技术意义重大。分析超临界煤气化、超临界煤液化以及超临界水煤氧化等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超临界水煤氧化热力发电技术、超临界CO2动力循环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技术等先进燃煤低碳发电方式的技术特点,论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展望煤炭清洁利用发电技术的转型方向,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华光”导电碳黑在干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性能优良的导电碳黑,可以部份或全部代替乙炔黑应用于干电池生产中,由于具有相当高的吸液性能,在干电池中应用时,必须适当调整正极配方,将这种导电碳黑应用于ZnCl_2型电池中,表现出了比乙炔黑更为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将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比例不断提升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路径。首先,研究了“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的耦合关系,分析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现状;其次,考虑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所处环境和自身特性,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采用PEST-SWOT分析方法,全面分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方面自身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在不同发展战略下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和有效措施,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陈红  沈永庆  霍伟 《云南电力技术》2010,38(2):52-52,62
从煤粉管道粉量偏差过大,煤粉较粗,燃烧后期混合差,炉膛卫燃带面积偏少,煤质变化较大等方面分析了锅炉飞灰含碳量偏高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的规划发展研究工作,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认识,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典型特征;并进一步从管理与体制机制、经济性、技术性3个方面,剖析了当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以220 k V秦淮变-滨南变线路增容改造工程为施工范例,介绍了利用张力机反卷旧导线,更换碳纤维导线的施工方法,设计并加工了"二牵一"牵引板,解决了逆行牵引网套末端固定问题,采用新型碳纤维卡线器,提高了施工效率,可以推广应用到线路改造更换导线的工程。  相似文献   

19.
为顺应国家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目标,积极响应关于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整体要求,开展了新形势政策下的智慧“能源+双碳”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开发。以区域智慧能源服务平台为研究基础,依托能源大数据应用,从政府、企业、交易市场三方视角,聚焦碳资产全过程管理,开展智慧“能源+双碳”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平台通过汇聚海量能源信息,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研究碳核算方法、计算方法及预测方法并形成标准算法模型,构建碳监测体系、碳评估体系、碳排放预测体系,构建“双碳”能源数智产品,为政府提供“碳监测”辅助能碳管理、为企业提供“碳分析”指导节能降碳、为交易市场提供“碳核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