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自制中空纤维膜蒸馏组件对含氯化铵工业废水进行结晶膜蒸馏实验研究,考察了影响水通量的因素,如料液温度、浓度、流速,以及吸收液的流速、浓度等。找到了最佳的工作条件。在料液温度45℃,吸收液温度20℃,两侧流速为11.5ml/min的条件下,膜通量约为1.53×10-3kg/m2·h。经6小时的膜蒸馏NH4Cl开始结晶析出,氯化铵的截留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2.
超滤膜处理洗毛废水中的Dean涡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Dean涡流原理,采用螺旋形中空纤维超滤膜处理洗毛废水。考察了透膜压力、料液温度、料液流速、料液浓度、螺旋形膜的螺距和螺径对膜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ean涡流对洗毛废水超滤过程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在同等条件下,螺旋形膜的膜通量比直形膜的膜通量高1倍以上。螺旋形膜处理洗毛废水较好条件为透膜压力80 kPa,料液流速0.65 m/s,料液温度50℃,料液浓度4.6×104mg/L,螺距10.0 mm,螺径27.3 mm。该条件下,螺旋形膜的膜通量可达85.0 L/(m2.h)。  相似文献   

3.
采用减压膜蒸馏法处理模拟的苯胺废液,考察了料液的温度、pH、流量和冷侧真空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装置运行的优化条件是:料液的pH为9,温度为35℃,体积流量为20 mL/min,冷侧真空度为95 kPa,在此条件下,应用减压膜蒸馏法处理苯胺质量浓度为400mg/L的废液,去除率可达98%以上,膜通量可达到39.71 g/(m.2h),处理后废液苯胺的质量浓度可降至4.82 mg/L,可满足GB 8978-1996三级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
真空膜蒸馏法处理含甲醛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四氟乙稀(PTFE)膜和聚偏氟乙稀(PVDF)中空纤维微孔膜组件对含甲醛废水进行膜蒸馏处理,研究影响甲醛通量的诸因素,如料液温度、浓度、流速等,通过试验得出用PTFE膜和PVDF膜处理甲醛废水的最佳条件,即PVDF膜的膜分离效率在50℃达到最大值,为86.27%,而PTFE膜在60℃达到最大值,为97.1%.由于PTFE膜的疏水性较PVDF膜强,因此在相同进料条件下,PTFE膜分离效率和离子去除率都较PVDF膜高.料液温度为60℃,PTFE膜的膜通量约为24×10-3 kg·m2·h-1.采用膜蒸溜法,浓度高达0.9mg·mL-1的甲醛废水溶液经处理后可降至0.03mg·mL-1以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苯酚的膜蒸馏及结晶回收处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中空纤维蒸馏技术研究了含酚废水的膜蒸馏处理及结晶回收,考察了料液相的温度、酸度、流速、吸收液浓度以及结晶回收苯酚等因素对苯酚膜蒸馏及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的NaOH溶液为吸收液时,膜蒸馏通量与料液相流速率有苯酚的浓度成正比,而当料液pH低于2.5及温度高于40℃的条件下,膜蒸馏通量几乎不受上述两因素的影响。以浓度为5000μg/mL的苯酚溶液为料液,经膜蒸馏处理可降至50μg/mL。采用CO2气流处理NoOH吸收液,即可得到结晶苯酚。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接接触膜蒸馏法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在热侧进口温度为40℃,冷侧进口温度为20℃,不同流速(0.1~0.5 m/s)的条件下,膜蒸馏运行8 h,对出水水质、初始膜通量和热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流速的增加,热效率先增加后减小,最优流速为0.3 m/s,在此操作条件下,初始通量为11.28 kg/(m~2·h),热效率为19.9%,膜蒸馏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为6.5 mg/L、色度为1度、电导率为27.0μS/cm、NH3-N的质量浓度为1.08 mg/L,达到HG/T 3923—2007《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中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对不同流速下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膜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流速可以减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7.
陶瓷微滤膜处理含油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陶瓷微滤膜处理含油废水 ,研究了操作压差、膜面流速、温度、料液浓度等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 ,确定了合适的操作条件。在此操作条件下 ,膜的稳定通量为 2 5 0L/ (m2 ·h) ,处理后油质量浓度 <10mg/L ,完全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型气隙式膜蒸馏组件对氯化钠溶液进行膜蒸馏试验研究。考察了进料温度、流速、浓度对膜通量、造水比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通量和造水比随着进料温度T3升高而增大,随着进料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料液流量增加时膜通量增大,造水比降低;试验过程中截留率基本保持不变,稳定在99.8%以上。当料液浓度为3.0%,进料温度T1为30.0℃,T3为95.0℃、流量为7.0 L/h时,膜通量为4.1 L/(m2·h),造水比为7.0,截留率可达99.8%,经过60 d浓缩试验后,膜通量、造水比和截留率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多效膜蒸馏技术分离尿素水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新型多效膜蒸馏技术,对尿素水溶液体系进行分离试验研究。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操作条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当膜侧进口温度90℃,料液流量30 L/h,料液初始质量分数0.5%,膜通量最大;当膜侧进口温度90℃,料液流量10 L/h,料液初始质量分数0.5%,造水比最大;膜通量随膜侧进口温度升高而增加,膜通量随进料流量增大而增加,造水比反之。  相似文献   

10.
减压膜蒸馏法处理含铬离子水溶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标称孔径为 0 .45μm的聚偏氟乙烯 (PVDF)微孔膜 ,本文对浓度为 2 0 mg/L的 Cr3 水溶液体系进行了减压膜蒸馏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该膜对 Cr3 具有较好的分离效率和较高的膜通量。文中还探讨了在本实验条件下减压膜蒸馏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聚芳醚酮聚芳醚砜和聚醚砜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2.
炭化条件对多孔炭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石油沥青为原料,采用无粘结剂成型制备多孔炭膜,考察了炭化条件对炭膜的H2和N2气体渗透率和理想分离系数的影响,并用压汞法表征了炭膜的孔径分布,结果表明:炭化温度是影响炭膜性能的关键因素,制备的炭膜具有均匀性孔径分布,平均孔径为153nm。  相似文献   

13.
膜接触器及相关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膜接触过程是一个相当广义的膜过程,它包括膜蒸馏,膜萃取,膜吸收,膜吸附,膜汽提和渗透萃取等,其主要优点是膜的堆砌密度高,可提供极大的膜面积,使接触的两种介质间进行传递,其主要缺点是膜的传质阻力较大和不稳定性等,本文简要综述了这一过程的主要方面,各种膜接触器,相关过程,应用和潜在应用等。  相似文献   

14.
实验对已污染的聚醚砜膜进行了清洗的研究,并通过测量各种清洗剂清洗后膜水通量的恢复,确定适宜的清洗剂、清洗时间、清洗液浓度和操作压力,选择出最佳的清洗方案,取得较好的清洗效果。通过研究表明:被污染的聚醚砜膜用混合清洗剂清洗恢复率可达到85%,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现象及清洗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新膜和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运行而被污染的膜作扫描电镜对比,从微观角度解释膜污染现象。短期运行22d和长期运行210d的膜分别经冷水→热水→次氯酸钠→乙醇清洗,膜通量恢复到新膜的94.4%和70.3%;将另一长期运行210d的膜改变清洗程序为冷水→热水→次氯酸钠→硫酸,膜通量恢复到新膜的61.4%,说明不同的清洗程序清洗效果不同。将短期运行和长期运行的膜组件按Darcy定律过滤模型计算:二者运行后膜总阻力增大,短期运行22d和长期运行210d后,由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产生的阻力大约是膜自身阻力的4倍和11倍。  相似文献   

16.
膜的污染和劣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膜污染和劣化的定义和特点,因膜污染和劣化而造成的膜性能变化,以及如何预防、减少或清除膜污染和劣化的一些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膜分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回顾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简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谢付兵  买文宁  杨峥 《化工进展》2008,27(5):791-794
由于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应用与推广的主要因素。为此,本研究以MBR处理某小区污水为例,选择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活性污泥浓度及曝气量进行L12(43)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分别为2 g/L、7 g/L、6 m3/h;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行对比试验,其膜阻的最大差值达21.05 kPa,导致膜污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物质蛋白质/多糖值与膜压差上升速率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膜及膜过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向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综述了双极性膜及其电渗析、膜蒸馏、膜萃取、无机膜等新膜及膜过程,简要说明其研究状况,应用前景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气体膜分离技术在膜组件和膜材料方面的进展及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