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乐清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在新的历史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城市和乡村现代化交汇融合的重要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乡之间存在的社会经济二元结构而提出的,它主要体现了城乡之间的社会进步和经济联系的要求,是城乡现代化交汇融合的发展过程,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人口、资源向城市集聚,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和扩散的双向变迁过程。由“乡育城市”到“城乡对立”再到“城乡融合”(一体化),展示了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中不同阶段和变化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空间一体化,城乡人口一体化,城乡社会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在农村环卫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建设城乡环境卫生体系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在山东省率先实现了环卫管理城乡一体化,城区与118个村庄联为一体,21万农民告别了生活环境"脏乱差",体验到了城区居民的生活,城乡二元结构正被打破,城市公共服务开始向农村延伸和渗透.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建设》2009,(2):53-55,79
在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托底作用越来越突出。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教授指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小城镇,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最终落脚点也在小城镇。他认为,小城镇能够直接拉动投资和消费,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突出矛盾的基础支撑,应当纳入4万亿扩大内需的优先支持范围,加大力度推进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最近,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对彭真怀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
《重庆建筑》2013,(8):47
统筹城乡发展,要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格局。一是以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为重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完善"三农"投入机制,用好用足国家扶持政策,加强对农业发展的财政配套。着眼城乡要素流动,建立完善城乡资源要素平等流动机制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创新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深化  相似文献   

5.
巩汉亭 《城乡建设》2008,(11):48-49
胶州市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是山东省首批沿海开放县市之一,现辖1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811个行政村,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4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达到110万人,常住人口79万人,城区人口45万人.近年来,胶州市以积极构筑"一城四区两翼"城乡一体化发展大框架为主线,不断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积极推进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承载功能和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州建设》2011,(3):57-57
近年来,济源市坚持用城乡一体化统揽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关键抓发展、重点抓农村、核心抓统筹”的战略思路,以推进“三个集中”(即工业向集聚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四个加快”(即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加快社会事业向农村侧重、加快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为途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的要求,给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苏州作为国家"消除城乡一体化体制障碍,促进农民富裕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试点城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及对苏州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就学习苏州经验,推进云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安徽省淮南市城乡一体化规划》为例,探讨淮南市城乡交错、市矿交错、矿乡交错,城乡二元矛盾突出等问题。特殊的市情决定了要实现加速崛起,必须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以《淮南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为契机,抓住资源型城市城乡主要矛盾,在城乡统筹规划的目标、政策、体制、机制、空间布局、产业、公共设施等方面提出淮南市城乡统筹规划的新思路以及推进淮南市统筹发展的相关建议,指导淮南市城乡统筹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新形势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全民城镇化进程,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就是统筹城乡发展资源,拓展首都发展战略空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政策,塑造拥有集体资产的新市民;统筹城乡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有北京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就是加快实现城乡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0.
2月留声     
《城乡建设》2009,(3):62-62
上海要率先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上海要努力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仅是为了促进农村发展,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要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考虑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把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等放在首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人口合理布局。进一步推进农村和农业发展,促进非农就业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北京城乡交接带土地利用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京城乡交接带土地利用的发展变化吴良镛,刘健一、对城乡交接带发展问题的初步认识城乡交接带紧紧围绕城市中心地区,是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逐步从城市特征向农村特征过渡的地带,同时具有城市和农村的部分地域特征。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它的发展既受到城市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介绍了成都市青白江区在推进城乡统筹工作中,通过组织编制实施村庄规划,将规划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中出现的以城市为主导,规划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本文提出规划编制应寻找城乡差异中各自特点,为乡村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以达到城乡公平发展,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建设一体化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河南省最年轻的省辖市,济源在城乡一体化道路上历经8年的探索和实践,经验难能可贵。自从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以来,济源市坚持以城乡一体化统揽发展全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互动发展、共同繁荣,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战略选择。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了城乡关系的协调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新世纪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破除,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城乡规划中落实城乡一体化政策、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成为政府、规划师和城市研究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以苏州为例,总结了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发展脉络、发展模式,并从苏州的实际入手,分析和总结苏州城乡一体化规划的规划体系、保障措施和机制创新等实施经验,为苏州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实施和其它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郭晓鸣 《城乡建设》2011,(5):40-42,4,5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农村延伸、向基层延伸、向盲点死角延伸,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争创“中国最洁净城市、市容秩序最规范城市、立面最清爽城市”。  相似文献   

17.
周敏  孟艳玲 《山西建筑》2009,35(11):48-49
对焦修博武一体化发展规划进行了探讨,详细阐述了城乡一体化的意义、目标理念及规划设计要点,提出了焦修博武一体化规划实施策略,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城乡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着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县域范围内城乡空间结构变化更为突出;同时关注城乡空间发展的演变进程,研究其内在作用机制和发展趋势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当前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城乡空间发展趋势下,城市空间与乡村空间的最佳效率匹配,是解决城乡空间发展失衡的新视角.因此文章从空间效率视角审视县域城乡空间,通过梳理城乡空间效率体系,重构“人居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城乡空间”,探讨在县域范围内产业—人居—生态空间的最优匹配模式,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的发展模式,最终建构从“企业联动—产业循环—产业空间—人居空间—城乡空间”的城乡空间体系,实现合理的产业格局、空间发展模式,促进县域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建设》2009,(10):12-13
嘉兴作为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6个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积极而宝贵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孙明 《城乡建设》2009,(12):40-41
“按照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集约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镇功能向农村延伸和覆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形态……”这是《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对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的构想。2007年7月,《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全域成都”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