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延伸阅读:基于位置的手机社交网络“贝多”正式发布;可口可乐推手机社交网络 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手机定位技术将成社交网络催化剂;iPhone粉丝憧憬iPhone版手机社交网站。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增加,以app为平台快速发展而形成的社交网络成为数据挖掘和云计算应用的热点.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由简单的信息检索和网页浏览转变为以网络为平台构建和维护社会关系,并基于创立的社会关系进行信息创造、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在这个交互性极高的社会中随时分享自己的见闻.但用户通过电脑、手机等各种终端设备在网络中进行的每一个操作,都会被服务器记录下来,由此,以app为平台构架的社交网络中的个人信息也成为争论的热点.在构建社交网络的同时,如何才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是如今这个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手机移动社交的飞速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研究用户间的信任度对于移动社交网络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并改进现有的手机通讯录,提出了移动社交网络中一种基于手机通讯录的信任度计算方法,帮助手机用户减少面临的威胁。该方法将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的信任度分为直接信任度与间接信任度。初始时对手机通讯录中的联系人进行信任度评分,由可信联系人的推荐信息来计算不在通讯录中联系人的信任度。根据用户在社交活动中不同的社交行为,对通讯录中的联系人信任度进行实时更新。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在线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们在移动设备上进行社交活动正变得越来越频繁.然而,系统平台的开放使得病毒及恶意软件能够在手机移动网络上利用社交信息进行传播.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免疫策略,从而快速地阻止网络中的病毒传播.现有的针对在线社交网络的免疫策略无法适应实际的网络结构.因此,我们提出了基于目标免疫策略的模型,通过分析用户的社交信息,制定更为有效的免疫策略.分析比较两种策略下社交网络中的病毒感染情况,我们发现基于目标免疫策略的模型比现有模型更为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5.
新赏     
五月感言 社交手机开始火了,不同厂商都推出了具备社交功能的手机,或者为社交功能的实现提供便利,连微软也倾情奉献了一对社交双生儿,这足以证明,移动互联在手机终端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微信的诞生让移动社交有了全新的玩法,那么社交化手机浏览器移联的出现,则很有可能对移动浏览器的前进方向产生颠覆性影响。同样是利用社交网络,微信在移动通信和移动商务上展现出巨大魅力和潜力,移联则在移动浏览和阅读方面玩出了不一样的精彩。移联浏览器CEO万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交网络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潮电子》2009,(9):64-64
1 随着手机上网热潮的兴起,人们开始热衷于通过手机在网络上更新博客或是交友聊天.于是才有了“社交手机”这种新兴概念-即拥有相尖软硬件配置以方便用户登陆网络社区的手机。这款由诺基亚携手运营商AT&T发布的侧滑盖S60新机6790 Surae便是基于此类应用而诞生的。  相似文献   

8.
自从Google Android手机G1面市,就出现了一个新说法:“社交手机”,比如已经传了很久的摩托罗拉Android手机和这次我们介绍的和记黄埔INQ1等。这类社交网络型手机主要以网络应用为主,针对16岁~34岁上网成瘾的年轻人。根据顾问公司Informa的调查,全球手机社交网络用户将从2007年底的2.3%增加到2012年底的23%,因此这类手机将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9.
<正>社交是人与人的社会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如今,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重要。而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人们的社交越来越便利,移动社交应运而生。移动社交指用户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社交应用功能。乔布斯曾经说过,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样东西能像手机那样把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此话道出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2015,(3):117-120
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化即是在社交网络中如何挑选包含K个节点的种子节点集,去激活整个网络,使网络中最终被激活的节点数最大化。基于IC模型研究了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化问题。Diffusion degree算法提出了节点潜在影响力的概念,即一个节点的邻居节点的影响力也可以作为当前节点的影响力的一部分。基于Diffusion degree算法做出了改进,在考虑潜在影响力的时候进一步考虑了节点潜在影响力的有效性,更加准确地判断节点的影响力,再综合了算法Single Discount中的核心思想,从而选出更加优质的种子节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影响范围上接近KK贪婪算法的影响范围,同时在时效性上优于Diffusion degree算法,较适合大型社交网络。  相似文献   

11.
手机移动社交网络的用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学生用户为被试,基于强-弱力量关系理论,采用自我中心网络的提名法探讨了手机用户的移动社交网络特性.结果发现:手机用户社交网络的网络规模平均为9.7,其中个人关系网络为6~7人,群体关系网络为3~4个,关系类型数量为3~4种.最常见的5种社交网络类型依次为:恋人或好友、父母、室友或邻居、同学以及亲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社交网络正日益成为人们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是新兴的社会化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社交网络按照功能可以分为照片分享、视频分享和微博三大类,这使得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络时能够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发送给网络终端的个性化网站群。同时,社交网络中信息传输使用的特点决定了社交网络中正在出现并存储着大量的涉军信息,甚至不乏涉密信息,为军队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崔亚林 《信息通信》2013,(4):173-174
目前社交网络正迅猛发展。社交网络是现实生活社交网络的映射,其安全威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介绍了社交网络的特点,并详细分析了社交网络所面临的各类安全威胁,包括用户隐私相关的安全威胁、传统信息安全威胁,身份相关的安全威胁、社会威胁。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时代,在社交网络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为了有效提高大数据的处理效率,掌握大数据的精准度,我们必须要就大数据在移动社交网络的应用有所了解,作出研究。文章简单介绍了移动社交网络中的大数据的特点,然后提出了移动社交领域的大数据技术应用策略和方法,希望能为移动社交网络结构和行为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数据通信》2008,(6):37-37
2008年1月15日,国内领先的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商苏州广达友讯技术有限公司(广达友讯)正式发布首个基于位置的手机社交网络,贝多(www.bedo.cn)。  相似文献   

16.
2023年5月17日,茶饮品牌喜茶与意大利奢侈品品牌FENDI(芬迪)官宣联名,在社交媒体上实现了话题“破圈”。本文从网络符号消费主义的角度,通过主题分析了探究奢侈品联名在社交媒体平台话题传播的阶段特征以及深层次内涵。研究发现,用户在对相关话题的讨论过程中实现了从品牌崇拜到对符号价值和消费主义的祛魅,看到了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文本中所体现出的被网络符号消费主义裹挟和挣脱的矛盾过程。  相似文献   

17.
对车联社交网络根据研究侧重点做了分类,并对车联社交网络中的一些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利用社交网络分享的实时交通信息为车联网进行最短路径规划导航的解决方案.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案在导航效率上超越了现有的静态路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8.
尚斌 《通信世界》2011,(29):12-12
目前,米聊、微信等Kik类应用在国内日趋风靡,不仅有效冲击了电信运营商短信及彩信业务,更以建立社交网络的思路逐步践行了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全方位掌控。为应对Kik类业务的挑战,电信运营商需首先明确Kik类业务的优势与卖点。以Kik为例,首先,Kik本质上是一款以手机联系人为社交群体,以iPhone和Android平台的消息推送机制(push)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贾祥建  张宁 《信息技术》2014,(11):61-66
基于在线社交网络平台,建立了同学关系网络的初步模型,并结合复杂网络理论相关知识对其拓扑结构进行了研究。在大学生在线社交平台"人人网"上收集相关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社交网络——同学关系网络。研究了该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度分布、平均最短路径长度、群聚系数、度相关系数等重要统计指标。通过分析发现,该网络具有无标度性和"小世界"特性,并呈现异配模式。同时分析了相关特性形成的机制,并给出初步解释,为相关动力学行为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交网络成为推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生力军,人与人的交往数据越来越集中,随着数据条件的成熟,社交网络分析迅速成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专业研究方向。电信网络原本就是一个巨大的社交网络,电信企业如何才能让社交网络分析成为企业认识刻画客户的利器,并用之于客户关系管理和市场营销决策管理支撑呢?本文首先在对社交网络分析的概念界定、方法及发展趋势作简单介绍的基础上,探讨研究电信客户社交网络分析模型的意义;然后在界定社交网络分析的目标和对象,区别社交网络分析与传统分析方法之不同的基础上,探讨基于通话详单记录,电信企业建立社交网络分析的模型方法;最后,对电信企业如何应用电信客户社交网络分析结果提出了两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