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杨凌黄土中掺加不同质量百分比的钙蒙脱石、钠蒙脱石和碳酸钠,进行分散性鉴定试验、酸碱度试验,研究粘土分散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杨凌黄土蒙脱石和钠离子含量都很少,呈强碱性,为非分散性土;掺人钠蒙脱石或碳酸钠的百分比越大,pH值越高,分散越明显;掺入钙蒙脱石的百分比越大,pH值越低,崩解越缓慢;钠蒙脱石、钠离子、pH值对粘土分散性有显著影响;钠离子含量较多和酸碱度为强碱性是粘土产生分散性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且两因素同时存在时,粘土就会产生分散.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黏土的分散性程度,以影响黏土分散性的物理、化学及矿物学指标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了黏土分散性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12组黏土土样的分散性程度大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号土样的分散性程度最大,6号土样的分散性程度最小,这与室内试验的观测结果相吻合。3号土样分散性程度最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该土样中蒙脱石的含量最高;此外,其中Na+的含量和易溶盐总量也相对较高。相反,6号土样中蒙脱石的含量最低,易溶盐总量和Na+含量相对较小,有机质和黏粒含量相对较大。该方法为分散性土的改性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质环境中阳离子和酸碱度变化对粘土分散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碎块试验研究介质环境中阳离子和酸碱度变化对粘土分散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a+浓度为8×10^-4-1×10^-2mol/L范围内和pH约大于10.4的介质环境条件下,非分散性土表现特征为分散性;而Na^+浓度在该浓度范围外时或阳离子为其他离子介质环境条件下,非分散性土表现特征为非分散性。研究表明:土体产生分散性的必要条件是土体中含有较多的钠离子和呈强碱性;蒙脱石含量高低不是分散性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取5项土样的分散性鉴别试验,即针孔试验、双比重计试验、碎块试验、孔隙水可溶性阳离子试验和交换性钠离子百分比试验,以及标准吸湿含水率和pH值的测定,对东北某大坝心墙土料进行分散性鉴定试验研究。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0个土壤样品中,3个呈分散性,1个呈过渡性,其余6个呈非分散性。通过分析土壤样品的理化特性发现:3个分散性土壤样品发生分散的主要原因是交换性钠离子含量较高,pH值较高,属于强碱性土壤;另外7个土样中的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高,pH值偏低,抑制了分散性,因此土样表现为不分散或过渡性土的特征。标准吸湿含水率试验能较为准确地测定出土样中的蒙脱石含量,再结合pH值和交换性钠离子百分比试验,可对土样的分散性进行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大安地区盐渍土的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体分散性会因为雨水或渗流作用导致水工建筑物出现管涌与冲蚀等渗透破坏,为此针对大安水利枢纽灌区工程中的冲蚀现象进行了土体分散性的研究。通过对土样进行颗粒分析实验,测定黏土矿物成分以及土样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针孔试验、双比重计试验和交换性钠百分比3种试验方法鉴定土样分散性。经综合鉴定得出,所取大安地区土样均为分散性土,土样中大量的交换性钠含量和强碱性等是导致土样产生分散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氟的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的氟离子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化学成分(总硬度、矿化度、氟离子等)、水化学类型特征等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氟离子浓度与pH值、K++Na+浓度、Ca2+浓度、ρ(K++Na+)/ρ(Ca2+)比值、Mg2+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氟离子浓度随地下水pH值的增大而增大,与ρ(K++Na+)/ρ(Ca2+)比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是与K++Na+浓度、Ca2+浓度、Mg2+浓度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最后讨论了氟离子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利用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散土遇水易分散流失,极易对水渠、大坝等水利工程造成冲沟、管涌等危害。为避免陕北地区土石坝因此造成溃坝,采用野外调查分析、经验公式判别、泥球试验和针孔试验,对陕北7座水库10组筑坝黄土的分散性进行了判别,通过土样和库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阐明了分散土的影响因素及分散机理,同时研究了石灰对分散土的改性作用。分析结果发现,10组筑坝土样中2组属于物理-化学复合性分散土、4组属于低凝聚性土(物理性分散土)、2组属于过渡土、2组属于非分散土。物理-化学复合性分散土在库水的抑制作用下分散性会减弱,表现为低凝聚性土的特征。土体的分散性随着石灰剂量的增加和养护龄期的延长,逐渐降低并完全消除。研究表明,陕北筑坝黄土由于黏粒含量低、钠离子含量高和酸碱度呈碱性,因此具有一定的物理或化学分散性,导致抗水蚀性较差。库水对土的分散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石灰对低黏粒含量的分散土有很好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8.
分散性粘土的破坏机理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西部平原地区分布着大量的高钠盐渍土,属分散性粘土,鉴于对分散性粘土的物理,力学及分散等性质的试验研究对渠道边坡的破坏机理进行的探讨,指出分散性粘土边坡的破坏原因,同时针对十余年来的运用,提出了工程治理措施,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利用羟基铝溶液作为改性材料,对东北某地典型的分散性土进行改性,通过针孔试验、碎块试验和双比重计试验研究了不同铝土比条件下羟基铝溶液对分散性土的改性效果,并结合土粒相对密度、颗粒组成、pH值及阳离子交换量等物理化学指标分析了羟基铝溶液对分散性土的改性机制。结果表明:羟基铝溶液加入后,土体相对密度明显降低、颗粒粒径变大、pH值降低、阳离子交换量降低;羟基铝溶液通过离子交换、团聚等作用,增大了土体中高价阳离子的浓度,降低了Na~+浓度,同时降低了土体的pH值,从而达到降低土体分散性的效果,在羟基铝溶液的铝土比为0.2~0.4 mmol/g时即对分散性土有明显的改性效果,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分散性土改性剂。  相似文献   

10.
松嫩低平原普遍分布着分散性粘土,而分散性粘土与苏打碱土、苏打盐土、盐化、碱化草甸土呈复区分布。其形成机理与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环境水的化学成分、土的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成分及孔隙水溶盐含量有关。研究分散性粘土的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是科学利用与治理分散土,从而确保工程建设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理想  宋新江  黄铭  王淼 《水利学报》2023,54(3):311-322
分散性黏土冻融循环导致的破坏非常普遍,在我国东北地区水利工程中尤为严重。开放系统中分散性黏土冻融特性有别于非分散性黏土,土体导热系数是土体热分析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本文以分散性黏土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影响分散性黏土导热系数的因素;基于Johansen法的改进,建立了适合分散性黏土特点的导热系数预测方法。研究表明,分散性黏土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矿物成分、含水率、孔隙率(干密度)和温度。土体温度为负温时,温度越低,土的导热系数越大。初始含水率低于10%,土的导热系数不受温度的影响;初始含水率大于15%,土的导热系数受温度影响较大。饱和状态下的分散性黏土导热系数有别于非分散性黏土,采用串联/并联预测模型方法来计算。所提出的分散性黏土导热系数预测方法和公式,可反映土体温度、土体矿物成分、含水率、干密度的影响,与试验结果吻合,并可为分散性黏土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依据粘土料场勘探、试验资料,叙述了防渗粘土的基本性质与特点,因含有分散性土,从偏于安全考虑.设计中采用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们对于分散性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散性土的鉴定、抗渗和改性等方面,而对其变形特性方面的研究很少。针对此现状,采用单向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压实度下饱和分散性土的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饱和分散性土的变形既与应力有关,也与时间有关,且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压实度对饱和分散性土的变形有显著的影响。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饱和分散性土的应力-应变、应变-时间关系均可用幂函数的形式来表述;据此,建立了饱和分散性土的加荷本构模型和蠕变本构模型。通过对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发现该模型能够较合理地预测饱和分散性土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4.
论分散性黏土与鉴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定分散性黏土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是现在较为通用的仍是美国工程师谢拉德提出的四种建议鉴定方法,即双比重计法、针孔试验、碎块试验和孔隙水可溶盐试验,四种方法各有特点,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评述了四种鉴定方法的特点与局限性,认为分散性鉴定方法和判别标准应当改进和完善;并认为应当分析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矿物成分等,来进一步了解土的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土样配制用水和冲蚀用水对针孔试验鉴定分散性粘土结果的影响.认为在西郊和三坪土样中土样配制用水对土样的分散鉴定结果影响较小,而冲蚀用水对土样分散性鉴定结果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分散性粘土是一种特殊土,具有易被水冲蚀的特性,遇到低含盐量的水就会分散流失,出现大面积冲蚀孔洞或发生突然的管涌破坏。用分散性粘土筑坝,在采取细砂反滤、土质改性等安全措施后,大坝可以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分散性土是土中含有Na蒙脱石的土,在盐浓度低的水中分散性黏土迅速分散,土粒被带走,产生冲蚀。北部引嫩总干渠沿线均分布有分散土,对北引总干渠产生破坏。文章根据北部引嫩总干渠分散性黏土特征,提出了3个治理措施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推荐方案1,即采取明渠衬砌的隔离方案,即采用土工膜隔离分散土与低矿化度水,同时为了防止雨水和渠道内水的冲蚀作用,外部加混凝土板进行防冲保护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前分散性黏土鉴定中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大致分6类,即针孔试验、双比重计试验、碎块试验、孔隙水的可溶盐试验、可交换性钠离子试验和辅助性试验,采用这些试验对同一土样做分散性鉴定时,其结果有时并不一致。本文总结分析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对国内外10个工程中34个黏性土样的分散性鉴定试验结果,试验时每一土样采用5种试验方法进行鉴定。通过对试验资料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黏土样的分散性与其物理性指标无关,但与土的pH值有明显关系。同时通过资料分析,探讨了目前各种流行鉴定方法的局限性,各项试验的相对可靠性和试验中应注意事项,以及分散性黏土鉴定结果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各种鉴定试验方法的相对可靠性,并建议了提高针孔试验可靠性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一维砂柱弥散试验数据的反函数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中将描述一维、稳定流场和连续注入定示踪剂浓度条件下的半无限砂柱弥散试验中示踪剂浓度随时空变化的近似解析解进行了反函数变化.变化后的数学表达式能够用以分析试验中得到的ci~ti或ci~xi数据,以确定介质的纵向弥散系数DL和渗透速度u.与原有方法相比较,反函数法具有:能够消除在求参过程中,人为因素对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不仅可以计算出DL值,而且还可以计算出u值;在ci~ti或ci~xi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仍可以应用;整个求参计算过程可以程序化,由计算机完成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