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应配套制度和政策的不完善,导致政府责任存在分工不明确、有法不依及对相关人员监督不严等现象,各地区在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时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问题。从国内外水资源政府责任相关研究着手,依据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关概念及内涵,论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中构建政府责任机制的迫切性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适应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政府责任机制理论框架,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以期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和政府责任机制的完善提供支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南流江是广西南部独流入海诸河中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受水量、水质、工程等因素影响,南流江流域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本文依据南流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需求,从流域层面涉水规划、流域水量分配、用水统计方法和水资源监控、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等6个方面剖析了该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流域内部各区域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功能、开发方式、水循环特征、水环境特征的空间差异,将流域划分为生态区、农村区、城市区3类区域,从流域水资源管理红线指标细化分解、水资源红线管理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流域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考核评估体系3个方面,提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我国于2009年最早提出并于2011年上升为国家政策的一项新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然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一套完善的、可实施的保障体系来支撑其实施。本文在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前期的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构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体系,包括理论方法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政策法律体系、工程建设体系、文化智能体系;在分析2010—2015年的文献资料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和研究进展,并重新审视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四项制度"、理论方法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政策法律体系、工程建设体系、文化智能体系、科学问题研究与学术交流共9方面阐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核心内容及保障体系的研究展望,以反映笔者对该问题的一些再思考,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和实施参考。  相似文献   

4.
蚌埠市是一座水资源短缺型城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缓解其水资源短缺形势的重要途径。为研究该市在新常态下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和考核工作,分析了蚌埠市现有水资源状况,对比分析了传统模式和新常态模式下的水资源管理的区别;梳理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计分点和需要协调的相关部门;结合蚌埠市2014年和2015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的情况,对该市目标完成和制度建设及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论述:蚌埠市全面完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目标任务,在制度建设和政策落实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促进了节约用水,提高了万元工业增加值;分析了蚌埠市当前水资源管理机制和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人类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历史演进,总结得出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范围经历了"点→干流线段→干流线→河系网→流域面→立体(地表水、地下水、雨水和空中水并用)"的历史演进,水资源管理活动对此也进行了响应。环境科学、特别是生态学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流域和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发展,催生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总结了流域理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流域水资源管理的6种基本模式,并指出一体化水资源管理及一体化流域管理已经成为目前治水的主流思维。基于我国需要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这一主张,针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实施中的困难,提出了构建动态的多尺度水资源区分类体系的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智慧水资源管理系统,提高水资源监测和管理能力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在深入分析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研制了智慧水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由Web网站、移动APP、富客户端和三维数字地球仿真模块构成,其核心业务模型和信息扩展接口利用百度地图API、NASA World Wind数字地球及微软WCF共享技术集成。智慧水资源管理是蚌埠市智慧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专业、科学、准确的技术支持。该系统助力蚌埠市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取得了安徽省第一名,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抚河流域的水资源、水质、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以流域内具有代表性的3个典型县域为背景,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典型县域不同时期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济背景、人口状况和产业比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研究区域内的水资源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性在不断增强。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资源流域管理存在法规不完善、行政调整机制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管理机构在管理范围上面临尴尬等问题,因此,要完善现有的水资源流域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其他调整机制的作用,健全流域管理机构和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地方传真     
水利部对22家违规资质单位进行处理为进一步规范水资源论证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8月19日,水利部发布了《关于2010年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单位抽查情况的通报》,对存在违规行为的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等22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单位进行了严肃处理。在200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明确要求,要从我国的基本水情出发,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论证是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这项工作自2002年开展以来,从事论证工作的甲级资质单位已达到160家、乙级资质单位达到748家,从业人员达到3万余人,全国累计提交审查的水资源论证报告书20000余份,水资源论证充分体现了对水资  相似文献   

10.
近日从上海市"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上获悉,上海作为全国首批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省市之一,该项目试点已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上海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14年,基本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框架;到"十二五"末,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22.07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34,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53%。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区分布的巨大内陆盆地,如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等,被认为是典型 的戈壁沙漠地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5%。由冰雪融水与降水补给形成的山区河流,流入山前平原,在 戈壁带入渗地下,转化为地下水,并在绿洲带溢出地表,成为绿洲耕地的主要灌溉水源。自20世纪50 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的水利化建设,导致水资源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终导致大片 土地荒漠化。因此,重点论述干旱区在人类经济活动影响下,水文系统的演变及其与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2.
西北干旱区分布的巨大内陆盆地,如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等,被认为是典型的戈壁沙漠地区,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5%。由冰雪融水与降水补给形成的山区河流,流入山前平原,在戈壁带入渗地下,转化为地下水,并在 绿洲带溢出地表,成为绿洲耕地的主要灌溉水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的水利化建设,导致水资源条件发 生巨大变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终导致大片土地荒漠化。因此,重点论述干旱区在人类经济活动影响下,水文系统的演 变及其与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3.
蒙古国苏赫巴托洼地位于蒙古高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洼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本文在详细分析洼地水文系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辩证地分析了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以及洼地地下含水系统、流动系统和地下水系统的动态特征;研究了地下储水构造和地下水的可控性,并采用数值模拟法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计算.结果表明:洼地南部具有一定的储水构造,并且地下水具有一定的可控范围,可通过集中开采而袭夺大面积分散的潜水蒸发,满足矿山供水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影响流域中下游地势较低洼开阔,在台风暴雨过程中容易积水,存在大面积初始水深,出现较严重内涝的特点,建立考虑下游区域初始内涝水深的二维溃坝洪水演进数值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形数据和矩形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和逼近黎曼格式及逆风守恒格式求解方程,并以戌浦江流域为典型,重点分析该流域存在内涝时上游水库发生溃坝的洪水演进特点.结果表明,溃坝洪水受下游初始淹没水深的顶托,下游区域的淹没水深并不是初始淹没水深和不考虑初始淹没水深溃坝计算所得水深的简单叠加,越往下游初始淹没水深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越大;如果在计算中不考虑初始淹没水深,将会明显错误地估计洪水所带来的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5.
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Tarim Rive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Tarim River is a typical inland river in arid area without runoff yield of itself, and water resources are all supplied by its headstreams. The method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is applied to annual runoff series of three headstreams, namely the Aksu River, Yarkant River and Hotan River to analyze their dynamic variations. A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estimate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headstream areas. Quantitati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total annual runoff of headstreams and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headstream areas have an increasing trend. The dynamic trends of annual runoff of hydrologic stations along the mainstream of the Tarim River are also presented to estimate the intermittence drying-up time at each station. Water consumption model of the mainstream area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It is shown that water consumption in each river reach of the mainstream decreases with the decrement of inflow and increases with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