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习语是语言的结晶,其在文学作品和生活口语中的应用都非常普遍,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包含着很多习语,因为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或者信息,它们与本民族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习语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常常是翻译中的难点.笔者将通过本文从文化差异角度简单分析英汉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颜色词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之一.英语颜色词"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语.对比研究"white"和"白"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可见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区别二者的内涵对促进跨文化交际及提高英语初学者语言能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翻译作为各国人民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翻译学本身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翻译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学的层面上,而应进一步深入了解.发掘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从而更加准确理解语言内涵.于是近年来,翻译学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文化层面,关于翻译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开始盛行,"文化转向"概念被广泛接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这句话的重点在一个"心"字."心"在<文心雕龙>整部书中是个重要的概念,心是美的,结合整部<文心>来说,心美哉何处呢?本文主要论述<文心雕龙>中"心"这一个带有浓厚中国色彩的字的翻译,从文化转向背景出发,分析了在各种语境下"心"的准确理解和翻译,强调了背景文化知识在翻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翻译过程中,译文对原文的信息或者形式的偏离被视为误译.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结构和文化方面的不同,因此误译就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翻译现象.由于译者个人的翻译准则和翻译美学思想的不同,一些致力于对原作含义进行创造性地表达、力求传递原作神韵的译作就采用一种"创造性地误读"手法对原作进行了重构.文中拟以美国著名学者Frederick Turner的中诗荚译为例来探讨文化差异下的诗歌翻译的误读与重构.  相似文献   

5.
"信"作为翻译原则在翻译实践中有两个预设,一个是逻辑原子论的预设,一个是原文和译文二元对立的预设.前者意味着只要原文与译文语词对应,原文的意义即可准确传达.后者意味着译文必须绝时服从于原文.本文从雏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的观点和培根的"四假相说"出发,从对上述两个预设的探讨八手,对"信"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意图通过语词对等来准确传递原文意义是难以达到的;翻译不是复制,是阐释,原文与译文是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语言间的相互转化.但在英汉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在语言本身形态、发音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了部分不可译的现象.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一直是翻译领域中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性别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性别歧视"的研究,在社会生活中,语言对男女不同的性别一视同仁,它本身是没有性别歧视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对语言没有影响.语言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和一种社会的交际工具,它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反映了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这一理论自从问世以来就受到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翻译研究派的重视.文学翻译的产出和接受有着"陌生化"审美可以构建的意义之处.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具体语言实例来分析文学语言在语音、语义、语符三个层面的"陌生化"审美构建及文学翻译中译者对"陌生化"审美的再现,并进一步阐释"陌生化"的审美构建与再现必须适"度"而止.  相似文献   

9.
谚语是用简单通俗的话语,通过类比的方式反映深刻的道理.谚语翻译传递源语谚语中的喻义和文化信息.There's no smoke without fire 与"无风不起浪"看似相同,但二者在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上都有所不同.为更有效地传递源语谚语所表达的联想意义,谚语翻译应采用以异化为主、以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群体、地区或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及语言习惯,因此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形成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及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兼并使用,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完美的翻译作品--既充分体现原文的风格、内涵又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公示语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较普遍.究其原因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因指的是译者的语言文化修养,它是形成"中式英语"的直接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相关部门疏于管理、不重视此项翻译工作、投入少等方面.为了保证对外宣传的良好效果,我们有必要厘清"中式英语"产生的这诸多原因,以便更好地对症下药来克服它.  相似文献   

12.
公德与私德是梁启超受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的影响而提出的两大道德范畴.在论述这一对范畴时.梁启超分别对二者的含义和存在的必要性做了充分论证,以此表明公德和私德的重要价值地位和由公德到私德转换的应然选择.梁启超由公德到私德前后思想不一致的矛盾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是特定的历史现实和思想冲击使梁启超表现出不同时期对公德和私德不同的倾向性;其二是在如何培养公德上,试图以"外推"的方式经由私德培养塑造国民公德,促使梁启超在后来特别强调私德价值和作用,这一原因是梁启超思想矛盾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弗雷格"意义与意谓"理论对其逻辑哲学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其整个逻辑哲学理论的基础.相应于一个符号,有其确定的意义;相应于这种意义,又有某一意谓;而对于一个意谓或一个对象,不仅有一个符号.相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甚至在同一种语言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然而这种有规律的情况也存在例外.符号的意义和意谓不同于与符号相关联的表象.句子的意义是其思想,句子的意谓则为其真值.  相似文献   

14.
英语汉语两种不同语言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文化理念.本文通过美汉思维模式之问的对比,进而探讨了不同思维模式下的不同语言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创先争优"的精神动力包含两种层次:一种是处于"创先争优"精神动力棱心的"原动力"层次:一种是处于"创先争优"精神动力外部的"外显"层次.这两种层次的精神缺一不可,二者互为依托,统一于"创先争优"的实践之中.第一层次的精神是推动第二层次精神的精神,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形式,实现的载体、以及与实践结合的介体.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日常较为熟悉的表达不太谨慎,所以常常出现理解错误,翻译时亦如此."shakeone's head"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短语,但在<大卫·科波菲尔>的不同译本中,它却有着不同的译文、有些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从对等性的角度讲,正确的译文只有一个,它不可能同时是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译文.通过对比研究,"shake one's head"应翻译为"点头",探其原因,应与句子含否定意义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严复(1853-1921),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他是近代将西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说和自然科学、哲学的理论知识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翻译有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著作,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译手".他提出的"译事三难"(即"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中国现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是晚清以来中国翻译及翻译文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命题.它既是严复翻译经验的精炼的总结,也相当程度地揭示和概括了翻译活动的本质规律.在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翻译理论中,没有哪一种学说像"信、达、雅"一样具有如此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分析商标的零翻译策略,梳理其中直接音译法、优化音译法、转译法和移植法等具体翻译技巧,认为零翻译策略虽然使商标的源语信息向的语的传输为零,但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无为而治";零翻译对于商标的国际流通不可或缺,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商标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其民族文化的体现.各民族因文化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特征,只有了解特定民族的文化因素,将翻译与背景文化相结合,才能实现各民族在语言上真正的交流.本人从中西方国家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差异等方面简述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是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翻译之浅见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它是操不同语言的人之间交际和交流的媒介手段,是人类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翻译对于人类文化、科学的发展曾经起过和正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从事翻译工作却是非常艰巨的.正确认识翻译的艰巨性,对有志于翻译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把翻译看成是简单的、谁都能干的工作,从一开始就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培养良好的译德,树立严谨的译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