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埋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是隧道施工中的难点,易引起桥桩等部位沉降变形甚至倒塌破坏。为控制浅埋隧道下穿既有桥梁墩台的施工位移量,以玉磨铁路段勐养隧道下穿思小高速桥梁为例,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对该段地表注浆加固、隧道内超前加强支护措施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不同控制措施下地表及桥梁墩台的位移变形量,并与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针对浅埋矿山法施工的隧道,采取地表注浆加固且隧道内进行超前加强支护相结合的控制措施,地表及桥梁墩台位移最小,反之位移最大,且地表注浆加固对地表位移控制效果优于洞内加强措施;浅层地表注浆加固对隧道内位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孟永香 《市政技术》2023,(12):111-116
以某软弱围岩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超前支护加固形式对隧道结构和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不同的加固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注浆加固距离隧道拱顶接近1.2 m时,对隧道拱顶沉降的控制效果显著提升;管棚支护加固区厚度越大,对隧道拱顶沉降的控制效果越好;采用地表注浆加固、管棚支护加固和联合支护时,掌子面的挤出变形趋势基本一致,中部的挤出变形值最大;采用联合支护时,掌子面中部的竖向挤出变形值最小,相比未支护、地表注浆加固和管棚支护加固竖向挤出变形值分别减小了约38.5%、27.3%和9.1%;在同一水平线上,掌子面的横向挤出变形值基本相同,隧道开挖断面距掌子面3 m处,掌子面中部的横向挤出稳定变形值长度较长,而隧道开挖断面距掌子面6 m处,掌子面中部的横向挤出稳定变形值长度较短。相关研究成果可对软弱围岩隧道支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电力隧道上穿地铁10号线国贸站—金台夕照站区间工程进行了施工阶段计算分析,着重分析了浅埋暗挖法施工过程中采用地表深层注浆和超前小导管注浆组合加固措施时,上穿施工对地表沉降和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建电力隧道上穿施工过程中,地表发生沉降,下部既有隧道以上浮变形为主。采用组合地层加固措施后,地表和既有隧道产生的变形显著减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吻合程度较好,说明设计的组合地层加固方案可以有效控制浅埋暗挖法隧道上穿施工过程中的地层沉降和既有隧道变形,对实际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超深基坑开挖辅助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祥元  马能先 《建筑科学》2012,28(9):104-108
以某地铁线路车站基坑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及基坑周边地表变形规律,分析了不同基坑加固方案的效果,提出了合理的加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基坑支护条件下,基坑开挖造成连续墙最大水平变形约为70mm,地表周围沉降为50mm,超过有关规定;经计算分析采用满堂加固具有良好的控制变形能力;在建议加固方案作用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地表变形和坑底隆起分别减少了约29%、21%和27%,满足规定要求。并将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以青岛地铁1号线厚强风化岩层中穿越重点文保建筑为例,提出了建筑物地表TGRM注浆+洞内深孔袖阀管注浆的联合施工控制技术,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加固工况的围岩变形特征及建筑物变形控制效果.研究表明,在穿越建筑物施工时,地表注浆能够明显改善地表沉降与建筑物不均匀变形,洞内注浆对改善拱顶碎裂岩层力学性质、抑制建筑物竖向沉降具有重要作用,使地表及洞内联合注浆加固的变形控制效果进一步增强.研究成果对恶劣地质条件下穿越重点建筑物的减震设防与变形控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市政技术》2017,(2):67-70
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中国美术馆站后折返区间大断面暗挖隧道侧穿金帆音乐厅工程为例,分别对古建筑现状安全性、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对古建筑的影响、古建筑的变形控制及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用FLAC3D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不同加固方案下古建筑及地表的最大沉降量进行了预测分析。通过对比施工监测数据,采取深孔注浆外加隔离桩的复合加固方案达到了预期目的,在保证隧道顺利施工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了古建筑变形及地表沉降。该优化加固方案和变形控制技术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砂质粉土中盾构隧道近距离上跨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以某市轨道交通工程区间盾构隧道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不加固工况下既有隧道变形以及交叉节点上方地表位移的变化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新建隧道盾构通过既有隧道正上方后,在交叉节点一定范围内的既有隧道结构拱顶发生隆起变形,拱腰发生侧向变形;新建隧道上方一定范围内的地表发生沉降变形,最大值出现在交叉节点正上方附近处。另外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周边环境因素,本文对该交叉节点采用洞内注浆加固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工况下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明显降低。该计算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加固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坑工程的积累,监测手段及监测数据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实测数据表明水泥土加固、地下连续墙成槽、开挖卸荷等不同基坑施工阶段对周边环境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研究基坑施工过程中不同工况下周边土体变形的特性,选取上海软土地区较为典型的深基坑工程,对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的变形进行了全过程的监测,按照施工顺序,依次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坑外地表隆沉的分布形式,总结了上海软土地区基坑工程的变形特征,并对基坑工程不同施工阶段的变形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 ADINA 有限元程序构建三孔框构式引水隧道洞口段的二维计算模型,分别对无支护、注浆、管棚和管棚注浆加固等支护条件下隧道施工引起地表非线性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不同支护条件下的地表变形响应程度,管棚注浆支护引起地表沉降值的最小,其次是管棚支护和注浆支护。利用现场监测管棚变形和地表沉降,地表和管棚变形得到有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管棚注浆支护在浅埋松软地层隧道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从数值计算理论层面上,浅埋松软地层隧道采用管棚注浆技术是可行的,监测结果也验证管棚注浆支护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某新建铁路隧道出口浅埋段穿越粉质黏土及砾石土,粘聚力小、抗剪强度低,施工风险及支护变形风险大。为确保施工安全,设计拟采用地表旋喷桩对出口浅埋段进行加固,同时辅以数值分析软件,对采用旋喷桩加固后隧道开挖时围岩的变形进行分析,并与未采用地表加固时的开挖工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洞口穿越土层段采用旋喷桩加固后,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1.
方乘南 《城市建筑》2014,(14):204-204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知识,从博弈论的层面分析了不同开发商群体开发绿色建筑的意愿,并做了仿真模拟,以此来探讨房地产开发商群体的绿色建筑开发行为的演化。  相似文献   

12.
程伟 《城市建筑》2014,(26):7-7
将我国建设成为友好型资源节约城市的主要途径是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并且城市更新的规划体系也受到了规划界和建筑界的深刻关注,各大城市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都将重心放在未来城市的更新规划上。因此,城市更新规划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行业发展尤其是建筑设计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且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必将成为国内国外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对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生态化建筑设计,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旭亮 《城市建筑》2014,(18):200-200
为了缓解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和资源紧张的问题,想要有效地节约能源、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就要做到建筑和生态和谐发展,提高绿色建筑的设计水平,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在这儿方面,绿色建筑设计发挥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陈海岸 《城市建筑》2014,(18):373-373
在一个建筑群里,有时会出现两个建筑或多个建筑相邻、高低不同的金属屋面,其会与另一个建筑墙面相接触。当这种相接触为屋面坡度方向与墙面平行相接时,我们称之为平行过渡。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新型的平行过渡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沂乔  何俊 《城市建筑》2014,(2):201-201
建筑表皮是否精细对建筑物有着决定性影响,良好的建筑表皮设计能够使建筑物更加夺目。本文将针对建筑物表皮精细化设计,对其设计理念以及应用手法展开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建筑物施工当中,表孔溢洪洞至关重要,其差不多会牵扯到每一施工项目的有关操作。正因为如此,笔者将在下文中重点剖析表孔溢洪洞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锦鹏 《福建建筑》2011,(1):103-10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自颁布实施以来,对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我们也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一些新出现的建筑形式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约束规范,本文拟结合笔者工作经历,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耿长江  禹明亚 《城市建筑》2014,(23):196-196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模板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金属模板广泛应用,将逐步取代传统木质模板使用。本文对铝合金模板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芬奇的建筑保护原则及方法进行探究,了解芬奇保护思想的来源,并对芬奇建筑保护思想的原则、方法及他对建筑保护实践的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