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选煤厂煤泥水难以处理的问题,选用凝聚剂和絮凝剂各2种对潞安屯留矿煤泥水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研究了絮凝剂单独使用、凝聚剂和絮凝剂联合使用时药剂用量、煤泥沉降速度和煤泥水浓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上清液浊度达到(40±10)NTU时,随着煤泥水浓度的增加,凝聚剂与絮凝剂用量逐渐增大,而煤泥沉降速度则逐渐降低;凝聚剂与絮凝剂的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絮凝剂时的沉降效果更好,并可节省絮凝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永定庄选煤厂为了解决煤泥水微细粒含量多,自然沉降困难的问题,采用PAM和凝聚剂联合使用的方法对煤泥水进行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先使用凝聚剂,再配以絮凝剂,沉降效果更好。同时,所采用药剂成本低,而且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3.
针对钱营孜选煤厂煤泥水难处理的问题,采用不同种类的絮凝剂和凝聚剂对煤泥水进行了沉降试验,研究了絮凝剂种类和添加量、凝聚剂种类和添加量、药剂添加顺序以及药剂复配对煤泥水沉降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最优药剂制度。技术经济对比表明,采用该最优药剂制度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洗水浓度,将洗水浓度降至4.2 g/L,且可节约药剂成本98.4万元/a。  相似文献   

4.
针对望峰岗选煤厂煤泥水难以沉降的问题,进行了絮凝剂与复配药剂制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一药剂制度相比,复配药剂制度可以获得较好的煤泥水沉降效果,絮凝剂与凝聚剂的最佳药剂量配比为1∶10。  相似文献   

5.
针对平顶山天宏选煤厂煤泥水泥化程度高、难处理的问题,采用新型AL系列絮凝剂强化煤泥水沉降效果。首先对煤泥进行筛分试验、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并对AL系列絮凝剂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煤泥水进行单一絮凝剂沉降试验和絮凝剂+凝聚剂协同沉降试验,并探讨了絮凝剂、凝聚剂对煤泥水沉降特性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煤泥水中颗粒凝聚和絮凝机理出发,选择4种絮凝剂对清水营选煤厂的煤泥水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研究出最佳的絮凝剂及其最佳的添加量,同时找到凝聚剂和絮凝剂的最佳药剂配比,以加速煤泥水在浓缩机中的沉降,降低溢流浓度,实现洗水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7.
高灰细泥煤泥水沉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选煤厂煤泥水难处理的问题,采用X射线衍射和筛分试验对该煤泥水进行了性质分析,并通过沉降试验对其絮凝沉降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煤泥水性质和药剂添加对沉降特性的影响机制,为工业处理方法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该煤泥水浓度高,粒度细,粘土矿物含量高,负电性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其难沉降性。需采用先加凝聚剂后加絮凝剂的混凝沉降,凝聚剂和絮凝剂的用量需要实验确定,生产实践中可以考虑两段浓缩,以降低溢流水浓度及节约药剂。  相似文献   

8.
针对神东布尔台选煤厂煤泥水细泥含量高、泥化严重,导致煤泥水处理难度大的现状,探讨了单一絮凝药剂和复配药剂对煤泥水的沉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块煤、末煤系统产生的煤泥水而言,使用单一絮凝剂TDX1215效果最好,但进一步降低循环水的浊度时,药剂消耗量较大;TDX1215絮凝剂和TDN2109凝聚剂复配效果最好,较佳药剂耗量分别为8 g/t、48 g/t;工业试验表明:使用TDX1215絮凝剂和TDN2109凝聚剂复配药剂处理块煤、末煤系统煤泥水时,可将浓缩机溢流水浊度保持在100 NTU以下,同时与原有药剂制度相比,新型复配药剂可节省絮凝剂23%~55%,节省凝聚剂23%~26%。  相似文献   

9.
通过综合流场环境因素,研究了凝聚剂和絮凝剂的药剂用量、流场类型、流场能量输入和药剂作用时间对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确定出煤泥水絮凝沉降的最优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流场类型流场能量输入药剂用量药剂作用时间;流场类型和流场能量输入是决定煤泥水沉降效果最关键的因素;径流式流场比轴流式流场、混流式流场更有利于煤泥水絮凝沉降,当径流式叶轮转速为400 r/min时,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10.
凝聚剂与絮凝剂在杏花选煤厂煤泥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世名  郭凤梅 《煤炭技术》2008,27(2):109-111
从煤泥水性质出发,探讨了煤泥水中颗粒凝聚和絮凝机理,研究出凝聚剂和絮凝剂的最佳药剂量配比及合理的加药顺序,以加速煤泥水在浓缩机中的沉降,降低溢流浓度,实现洗水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6,(2):310-312
对某堆存煤矸石中残存的煤(固定碳品位为28.92%)进行了系统的浮选实验研究(矿物学分析、磨矿细度试验、浮选药剂试验,以及开路、闭路流程试验),重点考察了常用3种调整剂(石灰、硅酸钠及六偏磷酸钠)对该煤矸石中煤浮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最终获得固定碳可作为动力原煤使用,大大提高了该煤矸石的利用价值,实现了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6,(10):321-323
针对司马矿浮选尾煤灰分低,且销售价格低、销售不畅、占用大量工业场地等问题,对浮选尾煤的特性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现有先进选煤工艺分析比较,给出司马选煤厂尾煤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宏伟  张国栋  张斌  王升 《煤炭技术》2015,34(6):270-272
发热量是动力煤主要计价指标;对于单一矿区的煤,可通过测量煤炭灰分、水分预测发热量。但配煤入洗时煤质特性不均一,难以简单地建立模型预测。本文基于配煤入洗中的发热量可加性原则,分别建立单一煤炭的发热量预测模型,然后根据配煤比例加权平均获得最终公式,从而利用灰分、水分等指标预测配煤产品发热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辛置洗煤厂入洗高低硫煤人工配煤,准确度低,不及时,经常出现精煤硫分波动,造成销售损失,提出改造配煤系统方案.改造后,保证了配煤硫分达到要求指标(<10 %).  相似文献   

15.
煤炭转化中的煤炭液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爱彬 《煤》2004,13(1):44-45,5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大大增加,石油供应的缺口将越来越大,中国作为富煤贫油的国家,采用液化技术是实现煤炭高技术转化和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海石湾矿井借鉴煤与瓦斯防突技术,实现煤、气、油共生突出矿井上山安全揭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孟祥华 《煤炭技术》2007,26(4):103-105
通过聚煤古构造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榆木桥煤盆地含煤段形成时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含煤段与含煤性及煤田构造形态与聚煤古构造的关系,对煤矿开采及煤田外围普查、预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煤炭技术》2015,(8):283-285
分析了火石咀煤矿选煤厂的煤质及可选性,对选煤厂整体工艺系统进行了分析,确定采用块煤斜轮重介+中块原煤三产品旋流器重介+末煤不入洗的工艺流程,并对各工艺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过生产实践,表明该流程具有灵活性强,流程简便、生产环节少,分选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矿井的不断升级改造,原平煤器已满足不了生产需要,针对平煤器的特点进行了液压、电控改造,改造后的平煤器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强化煤质管理 提高煤炭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杏花煤矿通过建立严格的煤质管理机制,实行三级煤质管理体系,制定整改措施,加强井下采、掘段队煤质管理,增加综合煤炭回收率,提高煤炭质量,提高洗煤产品回收率,增加了企业收入,树立了企业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