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娜 《中外电器》2010,(23):51-53
教材分析 《统计图的选择与应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14册的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种统计图及其画法以及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在如何对三种统计图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2.
吴晓茜 《中外电器》2011,(11):41-43
问题缘 由一直以来,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中《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节的内容让我感到困惑,困惑是因为Word软件小学在讲、初中也在讲,那么针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模块,高中生应该学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杨洁 《中外电器》2010,(14):26-27
【教材分析】 《信息集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阶段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中的第一节。第六章内容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总结,有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本节内容操作性强,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陈超 《中外电器》2010,(18):16-16
教材分析 《形象的统计图——图表创建》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浙江教育出版社宁波市编教材)第十一课的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围绕EXCE瞰件应用这个主题展开。图表功能是EXCEL中的最常用、最重要的功能,它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今后学生在生活、工作中都会遇到用图表来表达信息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蒋蔚 《中外电器》2012,(9):32-35
●教材分析《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一课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三点的内容,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的教学。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搜索引擎和网络信息下载的相关知识及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6.
陆洪霞 《中外电器》2011,(23):23-25
教材分析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2章第1节的内容,主要阐述了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信息的获取,但一般都是随心而做,缺少科学的方法。我认为教材中安排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正确的信息,明白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来源和信鼠获取方法的重要性,明白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评价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从中学会理性地对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新华 《中外电器》2010,(24):23-23
教材分析 《声音信息加工》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中第一节"信息加工"的内容。学生对声音信息的编辑还是第一次接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葛吴 《中外电器》2011,(4):26-27
【教材分析】 《图像及视频信息的编码原理》是第一章第二节信息编码部分的内容。要使计算机能够处理信息,采用正确的编码方法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信息的编码是信息技术的根本也是最本质的内容。虽然信息的编码这部分内容抽象、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的《信息科技》初中版试用本第二单元《班级演讲会》的拓展和提高部分。在已经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和交流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耿海蓉 《中外电器》2008,(11):50-53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所用教材是新纲要云南实验教材·信息技术第九册。新编教材总体上更适用,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设计上也较为灵活,给教师上课以很大的发挥空间。教材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是一节讲授课、理论课,主要介绍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让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的一般特征。教材上呈现的内容叙述性内容较多,学生一般没有耐心去认真理解它,这又是一节探究课,目的是探究教材如何使用才能与学生发展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第4章第3节《数据处理与统计》中的部分内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存储与管理、加工与表达、发布与交流”四项内容贯穿课程的每个章节。本课以“测测反应速度”这一实验为主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数据图表与分析》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第四节,本课内容属于信息处理过程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环节,内容主要围绕数据的表达方式——图表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3.
朱秋林 《中外电器》2008,(12):43-44
《信息价值的判断》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信息获取中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是信息获取链中的关键一环。学生在前面几节课中学习了对问题或任务进行信息需求的分析与确定,本节课就是要解决学生在得到信息后如何做出判断的问题,以便在信息活动中做出好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钱卫清 《中外电器》2011,(23):26-28
教材分析 《“形状补间”动画》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下册)第8章第3节中的内容,是《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基础模块第三阶段的“信息加工与表达”中的“学会使用一种动画制作软件尝试制作简单的动画,了解动画生成的基本原理”内容。  相似文献   

15.
洪学锋 《中外电器》2013,(12):44-45
“信息素养”教育的误区 先从“信息”说起。通过对2004年以来全国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五本《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材的研究我们发现,所有的教材都介绍了“信息是什么”,但是没有一本教材明确“什么是信息”,甚至个别教材给出了“信息尚无定论”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16.
王永富 《中外电器》2010,(6):23-23,74
教学设计 (一)课标及教材分析 本节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中信息技术必须模块第二章“信息的获取”第二节的前两项内容。 1.课程内容标准 (1)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相似文献   

17.
苏君 《中外电器》2012,(5):39-40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是广教版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二节,编者特意选择了几个探究活动(手写输入、光学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双向翻译等)。学习本节内容,重在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纲要》指出:学习信息技术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能力。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学生已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规划,进而修饰以完成Excel表格的制作,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内容包括教材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的第三节“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的第一小节“体验数据库管理”和第二小节“认识数据库管理”。本节教学内容将引领学生初步接触数据库,它也是选修模块“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航英 《中外电器》2011,(10):12-12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体验课程"。本文以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五章第一节"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这节课为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