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开发油田全面投产后,其含水率会逐步上升,当含水率达到一定阶段以后,此时用水驱特征曲线法对油田可采储量及采收率进行重新核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甲、乙、丙、丁四种水驱特征曲线,并以某区块为例,讨论在该区块运用水驱曲线法的合理时间,计算了该区块的可采储量及采收率,最后将几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几种方法的可靠性,为评价该区块的开发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后期高含水开发阶段。高含水油藏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预测,是油气藏工程计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水驱曲线法是油藏工程中最重要的预测方法,不但可以用于预测水驱开发油田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及有关开发指标,而且可以对水驱油田的地质储量和可动油储量做出评估。本文将利用多种水驱特征曲线法(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水驱曲线法),分别预测DJ-M水驱油田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采收率等有关开发指标,通过分析和对比,选择出较精确的方法,对该水驱油田的可动储量和原始地质储量做出有效的预测与判断。  相似文献   

3.
当水驱油藏全面投入开发并进入稳产阶段后,水驱特征曲线是预测油藏开发动态和标定油藏采收率的较为合理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甲、乙、丙、丁四种水驱特征曲线,以罗马什金油田中部S区块7个开发生产单元为实例,分别计算了各个单元的可采储量及采收率等生产指标,并对比分析了各单元的开发现状,为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延长青平川油田长2储层最终采收率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伟才  刘世盛 《辽宁化工》2011,40(12):1294-1297
结合延长青平川油田构造特征及区块储层物性和实际电测结果,采用容积法计算得到长2储层地质储量为517.14×10^4t;同时,选择6种不同水驱曲线预测该储层的可采储量,分析对比并结合油田开采结果,可以预测长2储层最终采收率:经济极限含水率为95%时,最终采收率在8.16%左右,经济极限含水率为98%时,最终采收率在9.17%左右。  相似文献   

5.
滨南采油厂利津油田利7断块目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高渗透高含水阶段开发的油藏,其采收率的标定和可采储量计算具有一定代表性。高渗透油藏高含水阶段开发的采收率的标定和可采储量计算主要取决于极限含水的确定,因此,必须对极限含水加以分析和确定,使之符合区块的开发实质,更准确地用水驱特征曲线方法标定高渗透油藏高含水开发阶段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赵亮  赵秋胜  陈昊  李宜霖  杨云清 《当代化工》2021,50(3):652-655,660
PB油田进入水驱开发中后期,在拟合系数R2>0.99前提下,利用不同水驱规律曲线预测得出不同的采收率,此时说明通过拟合系数R2难以确定水驱规律曲线类型.通过分析利用水驱规律曲线进行现场数据拟合的含水率曲线,得出预测采收率乙型>甲型>丙型>丁型的原因.利用水驱规律曲线预测时,实际上延续的后半段直线段的规律,故应利用开发后期预测的含水上升率对比进行选型.通过与现场实际含水上升率吻合程度以及误差分析确定区块适用甲型水驱规律曲线,预测采收率为44.82%,现场标定采收率为44.5%,预测误差小于0.8%.该水驱规律曲线选型方法对大庆油田及其他同类水驱油田采收率确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相关经验公式确定区块的水驱采收率,再利用童氏校正水驱曲线,建立起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推导出了存水率随采出程度的变化关系式,最后建立了含水率采出程度和存水率采出程度的典型曲线。根据区块实际的含水率采出程度和存水率采出程度曲线与典型曲线的位置关系,可评价区块目前的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水驱曲线法在油气田开发中已广泛应用多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一般仅限于砂岩油藏,而碳酸盐岩油藏水驱特征较砂岩更为复杂。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类型特殊,地层流体以"管流"形式为主[1],油井压降波及各连通水体时间段存在差异,导致利用水驱曲线法标定技术可采储量中存在开发阶段限制,同时测算单元可采储量也受开发政策、区块油水产量变化特征影响而存在偏差。本文通过典型单元应用及区块分析,指出了水驱曲线法在缝洞型油藏可采储量标定中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油藏水驱采收率的计算方法:水驱曲线法、油水粘度比法、童氏图版法、波及系数矫正法等进行了归类对比分析,针对华北油田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计算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形成了适合计算华北稠油油藏水驱原油采收率方法,优选出目前较为适合的的原油采收率计算方法,回归得到研究区块的采收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了华北油田某普通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水驱油田的含水率是油田开发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一个综合指标,目前,通常用水驱特征曲线法研究水驱油田含水变化规律,但水驱曲线不能进行水驱开发的全程预测,只有当油藏含水率达50%以上才可有效应用。应用Gompertz模型是目前水驱油田含水变化规律的预测方法之一,该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预测精度尚有提高空间,本文根据葡萄花油田实际开发情况,通过对该模型中的公式进行修正,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使此种预测方法不仅简单且具有较高精确度。  相似文献   

11.
李锋  张伟军  张少伟 《辽宁化工》2012,41(6):611-612,638
张金庆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描述水驱油田的不同含水上升规律的水驱特征曲线,该曲线在油田应用较为广泛.本文运用该研究方法将另外两条水驱特征曲线结合起来推导出张金庆水驱特征曲线.并结合现场生产数据,利用试凑法通过改变n值对实际的fw-R*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利用张金庆水驱曲线描述含水率上升是可行的,并且当n值为8.4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以后,单一的水驱曲线对采收率的标定会出现很多问题。针对张天渠油田长21油藏属于低渗低压油藏,目前处于中高含水阶段,本文采用水驱曲线法、童氏曲线、水驱砂岩油藏经验公式、递减规律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标定采收率,给出该油藏的经济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运用丙型水驱曲线对特高含水期的胡7南断块油藏进行可采储量、可动油储量、含水率和水驱体积波及系数等进行了计算和预测,为下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驱特征曲线分析储量是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开发油田所特有的实用方法。它能够反映油水运动的基本规律,适用于油藏进入中、高含水阶段以后可采储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水驱特征曲线法是一种重要的油藏工程方法,常用于预测可采储量及评价生产措施效果。水驱特征曲线种类较多,科学地选择水驱特征曲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大量的油田实例对比,笔者认为水驱特征曲线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水驱特征曲线中直线段的稳定性,不同驱替类型油藏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仅依靠原油粘度选择水驱特征曲线的俞启泰方法尚有不足之处。本文通过绘制典型水驱油田的累积水油比与原油粘度半对数图版,分析了水驱类型、原油粘度与水驱特征曲线适用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油藏的水驱类型是选用水驱特征曲线时应考虑的第一要素,原油粘度为第二要素,应在同一水驱类型内考虑按原油粘度来划分水驱特征曲线的适用范围,俞启泰法更适用于注水开发油田。  相似文献   

16.
水驱特征曲线法是针对水驱开发油田常用的一种可采储量计算方法。本文针对涧峪岔油田长期滚动建产、注水开发、产量稳定等特点,采用水驱曲线法标定油田技术可采储量。标定结果与油田开发现状匹配较好,对其他类似油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该区块储层物性及油层流体性质,通过分析区块储层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判定区块水驱特征曲线直线段的存在;对比分析目前使用较多、适用性较强的甲、乙、丙和丁型四种特征曲线在区块的应用,选择甲型和丙型曲线预测区块可采储量及采收率,并以丙型曲线为模型分析区块未来五年产油及含水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预测油藏的可采储量,通过水驱特征曲线是较为常见且准确的方法,关键在于水驱曲线类型的确定。针对中东X油田THIV和THV油藏实际情况,运用油田动态资料来优选适合本油藏的水驱曲线进而预测可采储量。结果表明,丁型水驱曲线法适合所研究油藏的可采储量预测,最终预测可采储量为221 700万桶。油藏可采储量的预测对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合理井网密度是指导油田初期布井的关键决策参数,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该块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本文为研究秦家屯油田SN122区块的合理井网密度,考虑到油田低孔低渗油藏特点,应用原油最终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合理采油速度法、注采平衡法、水驱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关系等4种方法计算出该块井网密度,并结合秦家屯油田已开发区块的统计资料对4种方法计算的井网密度进行校正,从而得到合该块的合理井网密度。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于水驱油田注采比的确定方法较多,但各类方法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基于注水开发油田注采关系及水驱特征曲线,得到水驱油田合理注采比与含水率关系式。此模型参数使用比较简单,模型中所需要的生产动态数据较少,且结果预测准确,适用于动静态参数相对较少的油田。利用该理论关系式,可以评价油田水驱开发效果,为目标油田的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分析表明,利用丙型水驱特征曲线得到的注采比与实际值较吻合,应用效果较好。且实际值与理论值越接近,水驱开发效果就越好;否则油田需进行综合调整,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结合K油田实际生产动态数据,验证了该理论关系式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