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移动设备存在威胁风险分析的准确率和抗干扰能力,进而降低投诉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融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风险分析模型。通过核主成分分析将设备威胁类型从10个特征量降低到3个主特征量,提取了原始数据的主信息,并以降维后的特征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量, 建立设备威胁风险分析模型。最后通过实验对比了多种模型算法, 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风险分析模型具有更好的风险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系统,并对其进行了性能分析.该系统首先利用离散小波变换获取包含人脸图像大部分原始信息的低频分量,对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再由PCA算法对人脸图像进行主成分特征提取,进一步降低图像数据的处理量;最后使用经过训练后的BP神经网络对待测人脸进行分类识别.详细介绍了离散小波变换、PCA特征提取以及BP神经网络分类设计.通过系统仿真实验与分析发现:人脸特征的提取是该系统的关键;同时,由于人脸灰度信息的统计特征与有监督训练BP神经网络分类器,使该系统只在固定类别,并且光照均匀的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中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因此,很难在复杂环境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BP神经网络在人脸识别方面的研究中,原始样本数据不进行预处理与特征提取,不仅使识别结果准确降低,而且使BP神经的结构复杂化。主成分分析法能提取代替样本的少数几个主成分,这些主成分彼此不相关,符合特征优化的要求。BioID人脸数据库实验表明,将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与传统单一的BP神经网络识别相比,提高识别的正确率,减少了训练时间,同时简化了网络结构,减少很大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BP神经网络对红外目标进行识别之前,若不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与特征提取,一方面使识别结果准确性降低,另一方面使BP神经网络的结构复杂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可解决这些问题。主成分分析法能较好地提取表征样本的少数几个主分量,由该方法的特点可知,这几个主分量彼此不相关,非常符合特征优化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处理后的结果数据输入BP神经网络.提高了识别正确率,减少了训练时间,同时也简化了网络结构。将两种常见的模式识别方法结合用于红外目标识别:先由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精简处理,然后再由BP神经网络法进行分类识别,与传统的单一识别方法相比,准确度得到提高,计算量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掺假蜂蜜进行检测和识别,提出一种遗传算法优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相结合的新方法.实验采用蜂蜜、果葡糖浆以及二者以不同比例混合获取的实验样本,每类样本数为150个,共600个实验样本.通过激光诱导荧光技术获取实验数据.将各类样本的70%用于算法模型训练、30%用于模型预测评估.通过PCA降维技术进行特征提取,分别用极限学习机(ELM)算法、BP神经网络算法、GA_BP三种算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极限学习机的82.78%、BP神经网络算法的95.89%的准确率,GA_BP算法对预测样本的预测准确率最高,可达100%.通过将GA_BP与蚁群算法(ACO)优化BP网路、粒子群算法(PSO)优化BP网络作对比,发现GA_BP算法具有运行时间较短、鲁棒性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由于入侵检测的数据都是海量高维数据,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特征提取方法,以提高入侵检测的处理效率。选用Kddcup’99网络连接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和PCA特征提取后,分别通过BP神经网络和Kohonen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分析检测率,误报率,训练时间和检测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CA的BP神经网络能减小入侵检测的运算量,提高入侵检测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PCA和BP神经网络算法的车牌字符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采用了双重PCA算法链接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车牌字符进行识别.先由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然后由BP神经网络法对拒识样本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一识别方法相比,提高了识别正确率,减少了训练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检测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敏传感器阵列结合遗传算法(GA)优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的VOC检测模型。选用多个气体传感器组建阵列对VOC混合气体样本进行响应测试,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响应数据进行数据降维及初步分类探索,使用构建的GA-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在PCA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及定量识别,并与BP神经网络识别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多元分类和回归模型性能优良且稳定,气体分类识别准确率达96%,浓度回归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8×10-2,平均相对误差为5.2%,平均训练耗时分别降至1.5 s和1.12 s,效果显著优于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拓展了GA-BP算法结合气敏传感器在挥发性有机物检测识别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一般神经网络在文本情感分析的有效性和准确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C-BiGRU网络的文本情感分析模型。首先,利用卷积层从文本中提取n-gram特征,并降低文本维数。然后,通过双向门控神经网络来提取前向和后向上下文特征,通过注意机制赋予词语不同的权重,以增强对全文情感的理解。最后,使用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以降低随机梯度下降过程中梯度消失的风险,选择Adam优化器来优化网络的损失函数来提高反向传播算法的效率。实验表明,相比一般单一的神经网络的文本情感分析模型准确率有明显提升,较大程度上保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2016,(2):99-102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支持向量机(SVM)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风险影响因素进行降维;接着将主成分作为SVM学习样本的输入向量;并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惩罚系数C和核宽度系统σ,建立了一种智能化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仿真结果表明,PCASVM方法与标准SVM和BP神经网络相比,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是一种优异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