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煤与CO2、油气突出在国内比较罕见,窑街煤电公司海石湾矿借鉴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技术,采取以抽放为主的防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介绍该矿突出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安全生产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懿 《中州煤炭》2020,(4):61-65
为了揭示瓦斯赋存的地质规律,探讨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寻找瓦斯防治与利用途径,基于地质资料、瓦斯测试结果与近年煤层气测试成果,对海石湾地区主要可采煤层煤二层的瓦斯分布特征与煤层含气性、地层物性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石湾地区瓦斯赋存越靠近东、北部越大,靠近F19断层CO2含量增大,CH4与C2-C4含量则是在海石湾煤矿与韩家户沟-马家台勘查区交界处达到峰值,区内存在煤层气赋存的有利区块。该区地层抽排条件好,宜采取已建矿井地面瓦斯排采与勘查区先抽气、后采煤的方法进行开发,综合考虑瓦斯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利用途径。研究为该区与周边区域采取针对有效的瓦斯防治与利用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的铝甑(格金)低温干馏试验炉的干馏管容积小、产油产气量少、干馏气难于收集和定量等问题,利用高温电炉和自制的不锈钢内胆反应器对依兰油页岩、煤矸石和煤进行了干馏试验,达到了制油、制气、制半焦的定量分析目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海石湾矿井借鉴煤与瓦斯防突技术,实现煤、气、油共生突出矿井上山安全揭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原理及自身的实际工作,从样品的称量、样品装入干馏管、干馏管放入干馏仪的时间、格金干馏仪的升温速度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影响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的若干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对策,为提高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测定精确度提供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6.
GDL管式低温干馏仪控温系统分析及改进措施山东矿业学院化学工程系赵永瑞煤的结焦性能是炼焦煤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测定煤的结焦性的实验室方法之一是管式低温干馏试验,该试验方法由国家标准GB1341-77规定实施。这种方法除了能测定作为煤的结焦性指标用于国...  相似文献   

7.
马名杰  闫燕  王永刚 《中国煤炭》2005,31(12):54-56
采用自制的恒压烟煤低温干馏实验装置,在0.5MPa恒定压力下,测定了强粘结性烟煤与太西无烟煤以及弱粘结性烟煤与唐山矿1/3焦煤,在不同配合比时所产生半焦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烟煤在低温干馏阶段,恒定的外界压力使得半焦因孔隙率减少而致密,从而提高了炼焦配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数学回归,建立了配合煤低温干馏的胶质体挤出量与配合比的定量关系式,计算得到了配合煤中粘结性烟煤的最小比例。这样的研究结果对于铸造焦的制备以及炼焦配煤方案的合理制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予 《煤质技术》2005,(3):63-64
通过义煤跃进矿原煤干馏试验,提出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并探讨煤深加工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石湾煤矿油煤伴生的2号煤层采空区CO,C2H4涌出异常的情况,采用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考察的方法,研究了油煤伴生煤层CO,C2H4的赋存特征和自然发火的判别指标,可用于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李伟 《煤炭学报》2012,37(1):177-178
以窑街海石湾井田为研究背景,以海石湾井田煤二层中CO2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地球化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表面物理化学、岩石力学、采矿工程、渗流力学、数值模拟等多学科理论,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工程实践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开展了井田CO2成因、CO2成藏规律、CO2的赋存状态、海石湾煤对CO2的吸附解吸特性、孔隙压力对煤层卸压作用机制以及工程实践等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对海石湾井田煤二层中CO2的碳同位素与氦同位素测定结果,实测海石湾井田主要测点的CO2含量均大于60%,实测δ13CCO2变化范围主要为+1.00‰~-5‰,3He/4He测定值均为10-8数量级,R/Ra为0.004 2~0.185 0,分析认为海石湾煤田中CO2为无机地壳来源。并根据F19断裂构造岩性质、多期运动性以及实验分析,提出了海石湾井田CO2为F19韧-脆性剪切带的动力变质成因;且F19断裂在井田CO2成藏过程中起到了成气断裂、输气断裂和封气断裂的多重作用。(2)建立了修正的D-A模型,该模型对现有的高压吸附实验数据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并对海石湾煤对超临界CO2吸附等温线进行了分析,引入了聚合物的自由体积理论对异常吸附等温线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到了解吸曲线的初步验证。(3)海石湾井田煤二层埋深600~1 000 m时,地温为31.72~43.88°C,实测最大瓦斯压力为7.3 MPa,井田东部CO2浓度超过90%,计算海石湾井田东部区域的混合瓦斯含量达到50~60 m3/t,现场测定、实验测定以及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海石湾井田煤二层中赋存超临界CO2。(4)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保护层工作面推进,下伏煤岩体的采动卸压范围及煤二层的膨胀变形量均随着孔隙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最大绝对变形量为328 mm,最大相对变形量可达0.5%,随着保护层推进与孔隙压力的增大,被保护层发生塑性破坏并随之增大,并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压力在增强被保护层卸压中起着重要作用。(5)远距离上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实践验证了高孔隙压力在煤层卸压中的作用,抽采单孔流量达到2 m3/min以上,煤层透气性增大878倍,煤层瓦斯含量由53 m3/t降至12 m3/t,消除了煤二层的突出危险性,同时工程实践也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6,(2):310-312
对某堆存煤矸石中残存的煤(固定碳品位为28.92%)进行了系统的浮选实验研究(矿物学分析、磨矿细度试验、浮选药剂试验,以及开路、闭路流程试验),重点考察了常用3种调整剂(石灰、硅酸钠及六偏磷酸钠)对该煤矸石中煤浮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最终获得固定碳可作为动力原煤使用,大大提高了该煤矸石的利用价值,实现了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6,(10):321-323
针对司马矿浮选尾煤灰分低,且销售价格低、销售不畅、占用大量工业场地等问题,对浮选尾煤的特性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现有先进选煤工艺分析比较,给出司马选煤厂尾煤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宏伟  张国栋  张斌  王升 《煤炭技术》2015,34(6):270-272
发热量是动力煤主要计价指标;对于单一矿区的煤,可通过测量煤炭灰分、水分预测发热量。但配煤入洗时煤质特性不均一,难以简单地建立模型预测。本文基于配煤入洗中的发热量可加性原则,分别建立单一煤炭的发热量预测模型,然后根据配煤比例加权平均获得最终公式,从而利用灰分、水分等指标预测配煤产品发热量。  相似文献   

14.
煤炭转化中的煤炭液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爱彬 《煤》2004,13(1):44-45,5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大大增加,石油供应的缺口将越来越大,中国作为富煤贫油的国家,采用液化技术是实现煤炭高技术转化和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辛置洗煤厂入洗高低硫煤人工配煤,准确度低,不及时,经常出现精煤硫分波动,造成销售损失,提出改造配煤系统方案.改造后,保证了配煤硫分达到要求指标(<10 %).  相似文献   

16.
《煤炭技术》2015,(8):283-285
分析了火石咀煤矿选煤厂的煤质及可选性,对选煤厂整体工艺系统进行了分析,确定采用块煤斜轮重介+中块原煤三产品旋流器重介+末煤不入洗的工艺流程,并对各工艺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过生产实践,表明该流程具有灵活性强,流程简便、生产环节少,分选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矿井的不断升级改造,原平煤器已满足不了生产需要,针对平煤器的特点进行了液压、电控改造,改造后的平煤器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孟祥华 《煤炭技术》2007,26(4):103-105
通过聚煤古构造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榆木桥煤盆地含煤段形成时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含煤段与含煤性及煤田构造形态与聚煤古构造的关系,对煤矿开采及煤田外围普查、预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强化煤质管理 提高煤炭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杏花煤矿通过建立严格的煤质管理机制,实行三级煤质管理体系,制定整改措施,加强井下采、掘段队煤质管理,增加综合煤炭回收率,提高煤炭质量,提高洗煤产品回收率,增加了企业收入,树立了企业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