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模数式图书馆之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综合研究了国外模数式图书馆的产生、发展与回归后,认为目前方兴未艾的模数式图书馆已经向开放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代图书馆建筑除继续吸收模数式的设计思想原则外,应更多研究与关注人文化的设计原则。这种发展趋势是值得我国图书馆建设借鉴的。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图书馆建筑的灵活性、高技化、人性化、标志性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趋势;从通讯与传媒技术的发展,网络普及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期建成现代化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其建筑风格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凝固艺术,而现代图书馆建筑,其外观造型则要突出现代风格,内部结构还要满足当前所进行的工作需要,符合未来的先进管理方式,适应现代化的服务手段,笔者从图书馆建筑的外观、内部结构、利用率等方面来探讨图书馆建筑的艺术美,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同层高、同柱网、同荷载的“三统一”模数式图书馆是目前现代化图书馆建筑最完善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建筑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鲍家声 《建筑学报》2004,(12):18-21
文章阐述了100年来我国图书馆建筑形态发展与演变,经历了从古代藏书楼走向近代图书馆和近代图书馆走向现代图书馆两个革命性的变革,论述了各自的特点,并提出走向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作者30年图书馆建筑研究与实践之经验,介绍了作者图书馆设计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建筑的进步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固定格局为灵活设计百年前出现的近代图书馆建筑,馆舍各部功能在设计时就固定了的。书库、阅览室、目录室、出纳、办公等房舍,在宽度、高度、负荷等方面,原则上是定型不变,也不宜交换使用。这种固定模式,大概运用了大半个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经济的发展,图书文献的急增,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变化,固定模式馆舍的缺陷就逐步暴露出来。客观上要求设计出布局灵活,多功能的图书馆建筑。1933年,世界上建成第一座模数式的图书馆——美国巴尔的摩公共图书馆,采用功能灵活的“三同”设计。即同层高、同柱距、同负荷,大块板格局…  相似文献   

6.
建筑模数化在我国古代广泛使用,随着设计手段的不断进步,新技术为传统的设计思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文章从模数起源展开思考,引申到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模数设计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安徽建筑》2019,(11):72-74
文章以安徽新华学院图书馆设计为例,从设计策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建筑空间形态与校区规划理念的呼应、功能转化、交通流线、建筑造型等方面深入讲述了图书馆建筑创作思路,并提出如何塑造与环境对话,充满包容性和社会化的"大学城市图书馆"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模块式“图书馆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传统式图书馆与模数式图书馆作出效益分析之后,提出“模块式”图书馆的设想。阐述“模块式”图书馆的主要设计原则及其组织方式,并作出了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9.
黄胜  魏春雨 《中外建筑》2009,(12):87-88
文章阐述了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发展趋势,对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作了系统阐述。并对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建造图书馆应注意的问题,为后建图书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建筑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丽屏 《山西建筑》2007,33(33):51-52
为了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从建筑选址、周边环境建设和内部设计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高校图书馆建筑中体现人文精神的设计理念,并提出了图书馆建筑人文精神设计要素,从而为读者提供便捷、高效、优质和有效的文献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新型建筑工业化对模数化、标准化、通用化的新需求,以及智能建造的新发展让我们重新审视建筑部品模数协调问题。本文根据我国模数标准、ISO国际标准与JIS日本标准的对比、部品体系分析及市场调研,梳理了我国模数标准的发展脉络,研究了标准修订的背景及影响因素。基于模数协调理论,对住宅部品体系进行再梳理;通过建筑部品市场调研,对比现行部品模数协调标准,提出我国建筑部品协调标准在实际应用上的问题;最后,结合信息化及未来智能建造的趋势,提出我国部品模数协调标准的发展定位以及中国建筑技术标准国际输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郑振Hong 《华中建筑》1999,17(4):41-44
文章扼要地归纳了1999海峡两岸图书馆建筑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总结论述了交流现代图书馆建筑的指导思想,运作程度,重要手法;探索虚拟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强调图书馆启用用后评估的重要意义;展现海峡两岸一批新建图书馆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方圆、黄金段形式与"数"理关系共同作用下的整体结构和比例尺度影响着对建筑形式美的认知。通过比较中西方建筑平立面几何关系在意识形态来源的认知共性;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中西方√2、√3/2比例与1.4倍/1.6倍矩形比例在场地感知和空间体验的作用,比较各自在建造数理转化中的优势;考虑到当代建造的模数关系,在平面几何关系上,重点将中式一丈模数与西方网格法进行差异性比较,立面几何关系通过中式压白、材栔组合对西方矩形对角比例关系进行灵活性补充,形成能够适用于当代轴网模数比例关系的建筑平立面几何关系汇总。文章为既有或传统建筑原有比例关系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当代新建筑对既有或传统建筑的形式延续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四川建材》2016,(8):83-85
以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为例,从文化影响、建筑形态及与其周边关系、色彩处理、空间体验等方面来探究建筑心理学在高校图书馆设计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从建筑心理学角度对高校图书馆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校图书馆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萍 《山西建筑》2002,28(2):15-16
从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水平的标志这一理念出发,阐述了图书馆在高校中的作用和地位;从图书馆的功能要求出发,其建筑空间势出现多种形式的组合与创造。馆舍建筑采用同柱网、同层高、同荷载有利于在图书馆内部做出弹性的功能调整。还提出图书馆设计中要创造出高雅、宁静的氛围,须充分考虑总体环境。  相似文献   

16.
对目前我国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探讨了图书馆应满足的要求,以积累图书馆的设计经验,提高我国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由我国传统建筑的灵活性入手,解释开放建筑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概念.根据时代特点和经济技术背景,将开放建筑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3个时期,即:小面积住宅灵活性的尝试;工业化装配的多样性;以及住宅的多适性研究;通过对各个时期典型实例的分析,阐述每个发展阶段的特色,并由此结合我国当今住宅建设的特点,提出当下住宅产业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建筑技术上的革新,而是对住宅的观念和设计的改变,即“开放”的建筑.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现代建筑能够并需要实现对文化的表达,在文化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以建筑空间有规律的组合,风俗传统和历史元素的融合来展现文化的内涵。通过武汉大学建筑设计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实现建筑文化内涵与形体空间之间的转换。通过土家族乡土民俗博物馆、珞珈书院、昙花林历史地段图书馆、主题式聚落更新等设计,探索与思考如何通过空间的变化、形体的组合以及文化元素的抽象,实现文化建筑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19.
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全面渗透 ,改变了图书馆的内涵、功能、服务和管理 ,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本身的结构及图书馆建筑 ,引发了图书馆建筑的一系列变革。现代图书馆的建筑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智能化图书馆将是智能建筑的组成部分 ,同时更加注重了图书馆环境与人文文化 ,这对图书馆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现代图书馆建筑必须充分考虑并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在“数字化生存”时代 ,图书馆建筑需要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全新的设计体系 ,即对图书馆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图书馆界应发挥其在研究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宝哲 《山西建筑》2012,38(12):28-29
在介绍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校园文化理念、建筑语言符号、功能合理布局和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以期使图书馆成为校园富有标志性和时代性的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