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了解决特高拱坝时空监控模型中因子数目众多、因子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以及各测点之间存在空间关联性的问题,基于大坝变形原型监测资料,采用核独立分量分析(KICA)方法提取独立分量,将多个测点信息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将提取的独立分量代入利用灰狼优化(GWO)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特高拱坝空间测点进行回归预测,构建了KICA-GWO-SVM特高拱坝时空监控模型。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KICA-GWO-SVM特高拱坝时空监控模型与多元回归模型、BP模型及SVM模型相比,其非线性表达能力强且性能良好,能够降低多重共线性对大坝变形监测的影响,对特高拱坝变形序列的拟合与预测精度高,可以更加准确全面地表征大坝整体的时空变形性态。  相似文献   

2.
变形是反映大坝服役形态变化的直观表征,构建高效准确的变形预测模型对于大坝结构安全控制十分重要。传统单因子及单算法变形预测模型存在泛化能力不足、鲁棒性差等问题,易出现预测偏差甚至误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不同变形解释因子及回归算法,构建多种单因子单算法预测模型,结合Stacking集成学习思想,对上述模型进行组合,提出了大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该组合模型以Stacking集成学习为核心,采用高斯过程回归作为元学习器,从算法、因子两方面对单因子单算法预测模型进行集成,并通过k折交叉验证减小模型过拟合风险。以某混凝土拱坝变形监测数据为例,通过多模型构建与性能比较,对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单因子单算法预测模型具备准确性和多样性的特征;通过算法、因子集成,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水位波动期的预测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综上,大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具备出色的非线性信息挖掘与建模预测能力,可为大坝安全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波  张斌  喻佳  顾功开 《人民长江》2010,41(20):53-55
大坝变形监测预报的准确性对大坝安全评估具有重要作用,而其变形又受诸多相互关系复杂的外界因素的影响。阐述了目前大坝变形预报的几种主要模型和方法,重点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针对温度因子和时效因子的特点,在建模时考虑了温度因子对大坝的时延影响,采用三角函数对温度因子进行表述;对时效因子采用衰减蠕变因子描述,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回归方程。以三峡工程大坝安全监测为例,采用M at-lab语言对回归模型进行了编程实现。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有效地对大坝变形进行预报,预报精度较高,对大坝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混凝土坝变形预测的精度,采用具有出色的非线性数据挖掘能力与时间序列长、短期预测性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提出了基于LSTM网络的混凝土坝变形预测模型.实例分析表明,相比于常用的逐步回归、多元回归等方法,基于LSTM网络构建的变形预测模型可有效挖掘大坝变形与影响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模型的建模与预测精度均得以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针对Elman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等问题,建立了人工蜂群算法(ABC)与Elman神经网络组合的大坝变形监控模型。应用于某混凝土重力坝的结果表明,单纯Elman神经网络建模方法预测的相对误差和标准差分别为3.50%和0.131,ABC-Elman(人工蜂群算法与Elma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和标准差分别为1.98%和0.063。从各影响因子对大坝变形的贡献上看,水压分量占27.9%,温度分量占62.3%,时效分量占9.8%。ABC-Elman模型在建模效率、预测精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较适合于大坝变形的建模分析,并可推广于大坝渗流、应力等监控模型中。  相似文献   

6.
基于港口湾大坝多期变形观测数据,采用Matlab语言、小波消噪及BP神经网络分别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和基于环境因素的大坝变形监测BP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模型分别对大坝某点变形值进行预测。时间序列BP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学习速率快的特点;环境因素BP模型精度高,可有效反映变形因素,便于拟合预测复杂的测点变形,相对前一种模型能更好地揭示大坝变形规律。两种建模方法先应用小波分析对原始观测数据消噪,训练过程中采用附加动量法等改进BP算法,大大提高了BP神经网络的计算效率,克服了其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变形监测数据作为特高拱坝服役性态最直观的表征,蕴藏着丰富的时空信息和演变规律,对工程长治久安意义重大。然而,多源多维的变形监测数据受仪器本身及外界因素影响,往往存在数据缺失的现象,会对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工作造成干扰。针对大坝变形监测序列中的缺失数据,基于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挖掘测点变形在空间维度上的关联性,得到目标测点的强关联测点,随后以强关联测点的变形监测数据作为输入样本,利用贝叶斯优化的XGBoost回归模型填补了目标测点的空缺变形监测序列。结合锦屏一级特高拱坝工程实例表明,该填补方法实现了变形监测空缺信息的高效、精准填补,可用于类似大坝工程的变形缺失数据填补。  相似文献   

8.
针对混凝土坝变形监控模型中大坝变形与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非线性问题,为提升大坝变形监控模型的预报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鸡群算法(CSO)优化相关向量机(RVM)的混凝土坝变形预报模型。考虑到相关向量机核函数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其回归分析性能,采用鸡群算法对其核函数参数进行寻优处理。据此,构造了基于鸡群算法优化的相关向量机模型,进而提升相关向量机的预报精度和泛化能力。以某混凝土坝长期变形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基于鸡群算法优化的相关向量机模型预报可有效挖掘大坝变形与环境因素间复杂的非线性函数关系,相比传统的相关向量机模型,该模型的拟合与预报精度更优,有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大坝变形分析与预测提供新的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目前混凝土坝变形监测模型中时效因子的特点,提出了采用“预建模”方式优化时效预置因子集的方法,通过对某混凝土坝水平位移实际建模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了混凝土坝时效变形的一些特性。研究表明:当时效因子预置不当时,可能导致模型分离出的时效变形背离其基本物理意义;当变形建模结果中回归常数绝对值很大时,时效变形将会出现畸形;通过对混凝土坝时效变形特性进行分类,可以建立大坝结构实测性态评价的定性准则,制定大坝安全监控的定性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多因子静态灰色模型在大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实例详细地说明了多因子静态灰色模型的建模机理,并用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建立了GM(0,N)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对模型进行了精度分析,并对大坝的变形态势进行预测,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精度。将多因子静态模型与回归模型进行比较,进一步说明了灰色系统模型在较少数据情况下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表明灰色系统理论对大坝变形分析来说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混凝土坝位移与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混凝土坝系统演化过程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综合应用相空间理论、动力学结构突变理论等数值分析手段,有效辨识了测值突变位置。针对突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动力结构,探讨了混凝土坝长效服役安全监控模型的构建原理与算法。文末通过某混凝土拱坝实例验证.表明所提出的安全监控模型对混凝土坝位移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深度挖掘时序数据中前后信息的动态相关性,探究大坝变形的内在影响机理,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构建了一种基于混合注意力机制与鲸鱼优化算法(WOA)的双向门控循环网络(BiGRU)预测模型。模型利用WOA对BiGRU进行超参数寻优以有效挖掘变形数据在时间维度的深层信息,并引入融合特征注意力(FATT)和时间注意力(TATT)的混合注意力机制计算各影响因子的贡献率,使模型可视化并提高模型捕捉环境因素动态变化的能力。以某高拱坝为例,将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多种常用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升,贡献率计算符合大坝变形研究成果,验证了模型在大坝变形预测中的优越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大坝变形预报对大坝运行安全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模型预报精度不够、模拟效果不稳定;若大坝变形数据有异常值时,传统机器算法模型识别和处理异常值的灵活性很小,导致预报结果有偏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次将随机森林算法运用到大坝变形监测领域,将大坝测点根据随机森林相似性矩阵分成若干个子集,针对每一个子集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分区建立预测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选取拱坝变形作为研究对象,验证所建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根据随机森林的相似性矩阵对大坝各测点的分区情况符合物理和工程实际意义,对各分区子集测点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建立的预测模型,与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预测结果精度较高、模型稳定性好,为大坝变形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贝叶斯框架下的大坝变形交互式时变预测模型及其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超  任秋兵  沈扬 《水利学报》2018,49(11):1328-1338
大坝变形是同一时刻内外多重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用时序分析方法挖掘历史监测数据潜在规律是变形预测的常用方法,现有时变预测模型不仅参数配置难度高,且难以融入专业知识,导致预测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提出一种耦合自动预测算法与大坝专业知识的交互式变形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贝叶斯框架下,以加法模型为基础重构各时序分解项作为模型底层,根据仿真结果甄选模型参数缺省值进行自动预测,通过结合参数化检测与直观参数配置实现交互式建模,并借助拟合可视化和统计指标准确反映预测误差来源,从而进一步修正参数以提高模型适用性。基于上述流程协同构建的大坝变形循环预测体系,以某混凝土坝多测点长期变形监测数据为例,对模型的准确性、鲁棒性和灵活性进行了有效验证与分析,为大坝变形安全预测与分析提供了新的模型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变形是评价大坝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变形监测测点的不断增加,实现对所有测点的分析意味着消耗大量时间,往往会出现预报不及时的问题;另一方面,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的引入虽然提高了预测精度,但参数选取不佳时对结果影响很大且建模过程十分复杂。引入模糊C-均值聚类(FCM)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首先对大坝的变形测点根据变化规律的相似性进行分区,然后针对每个分区建立XGBoost变形预测模型。以拱坝垂线径向变形监测资料为例,验证了聚类结果的可靠性,并将XGBoost变形预测模型结果与随机森林模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在数据预处理、建模时间及预测精度上,都体现出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动态模糊神经网络在大坝变形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静态模糊神经网络的局限性,提出了在线动态建模的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当新增样本进入训练集之后,根据新样本对模型的贡献大小,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动态修正,这样可以减少建模的计算时间.新方法实现了增加样本而矩阵阶数不增加,避免了矩阵求逆运算,理论上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实例表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方法是可行的,可实现持久预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高的预报精度,可应用于在线实时变形预报及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7.
大坝变形是水压、温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变形监测数据是非平稳非线性的时间序列,并且在时间维度上具有关联性。为充分挖掘变形监测数据在长短时间跨度上的关联性,提出了应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预测大坝变形的方法。为进一步提升预测精度,利用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预测残差进行误差修正,从而建立基于LSTM-Arima的大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以某混凝土重力坝为例,将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与Arima模型、支持向量机(SVM)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STM-Arima的预测结果优于Arima模型和SVM的预测结果,LSTM-Arima的均方根误差(RMSE) 比Arima模型和SVM分别降低了40.65%和59.00%,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降低了35.49%和55.60%,表明LSTM-Arima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研究成果对于更精确地开展大坝变形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大坝变形监控模型的预测能力,充分挖掘变形实测数据并及时了解大坝的运行性态,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EGM-ISFLA-SVR的大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应用小波分析进行去噪,提取变形监测序列的时效分量以及由水压、温度分量组成的综合效应分量。然后,分别运用均值GM(1,1)模型和基于改进的混合蛙跳算法的支持回归机模型对两种序列进行建模和预测。最后,经小波重构得到组合模型。通过工程实例对模型效果加以检验,采用多项指标分别与传统统计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拟合时具有比统计模型更大的复相关系数和更小的均方差;预测时均方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统计模型,表明该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和预测精度和更强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单测点监控模型未考虑多测点间的内在关联,难以反映高拱坝变形区域分布特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聚类分区和多输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MO-LSSVR)的高拱坝变形预测模型。模型基于测点之间的复合相似性指标,借助层次凝聚聚类(HAC)算法实现空间测点的聚类分区,再利用融合测点关联特性的MO-LSSVR对分区内多测点进行建模。工程实例验证表明,模型聚类分区结果与坝体变形空间分布特征较吻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健性,为从多测点关联维度预测坝体变形和监控大坝整体安全性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