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煤制油技术的发展过程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是一个贫油而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随着工业的发展,自本世纪20年代始,德国的许多生产研究机构就开始积极探索煤制油的工艺技术。他们首先选择把气煤和肥煤在500~60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低温干馏,从中可得到8%~10%的焦油产品,这虽然比在800℃条件下煤干馏所得到的焦油产量大大提高,但仍满足不了市场需要,此外低温干馏得到的粗焦油中很大一部分是不适于做动力燃料的烃类和酚,因此煤的低温干馏制油的方案终被放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依兰六级煤低温干馏气在高温二次加热过程中的裂解和结焦行为,分析了干馏气体产率、焦油产率的变化和加热器内的结焦情况。煤低温干馏终温600℃,干馏气二次加热温度600℃~750℃。研究表明,二次加热造成干馏产物中气体产率显著增大,焦油产率降低,加热器内存在结焦现象。提高二次加热的温度和延长气体在加热器内的停留时间,加剧了干馏气中烃类分子的裂解、缩聚和结焦,进一步降低了油品收率,并造成油品密度增大。温度对干馏产物中有机大分子裂解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停留时间和干馏气中烃类产物的浓度对缩聚反应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靳瑛  梁亚娟 《山西化工》1992,(1):8-10,12
一、低温焦油的生成组成及性质低温焦油是煤在500—600℃温度下干馏所得到的焦油,是煤受热的初步分解产物,因未受到深度裂化,所以也称初生焦油。简易改良炉炼焦获得的焦油,如萍乡炉、吕梁炉等炼焦所产焦油类似低温干馏。  相似文献   

4.
把焦炭、沥青及焦油混合物成型,并在1200~1400℃温度下焙烧,制取电解氟用的新型炭电极。本发明中,使用的焦炭为冶金焦、石油焦或混合焦;粘结剂沥青可用硬沥青、中硬沥青或软沥青。如使用焦油除煤干馏焦油外,还可使用松节油、松脂油中的焦油以及石油精制的副产物等。把焦炭、沥青和焦油以适当配比混合,按常规挤压成型,在1200~1400℃的特定温度下  相似文献   

5.
以一种典型长焰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立式管式热解炉、卧式管式热解炉和气相色谱仪等装置,系统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下该长焰煤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受二次反应的影响,随干馏终温的升高焦油产率略有减少,半焦产率略有增加;分段干馏煤气中H_2与CO的含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H_4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600℃左右达到最大值;800℃以上混合干馏煤气中,H_2的含量最高且随干馏终温的升高而增加;半焦挥发分含量随干馏终温的升高逐渐降低;900℃以上基本保持不变,并分析了900℃干馏所得煤焦油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原煤性质的分析,说明榆林煤是一种低水分、低灰分、高挥发分、低硫分、中高发热量的优质煤,较适于低温干馏。对榆林原煤进行破碎处理,分析了加热温度、加热方式、分段方式和原煤粒度等对榆林煤干馏工艺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适于榆林煤干馏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表明:榆林原煤强度较好,有利于提高煤炭利用率;干馏温度为600℃时,焦油产率最高,达到9.0%以上;内热式加热方式具有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等优点,其焦油产率比外热式约高0.7%;在保证干馏产品产率及品质的条件下,三段炉的分段工艺较适宜榆林煤干馏;干馏原煤最佳粒度为5~50 mm。最后分析了煤焦油和半焦性质,说明榆林煤干馏技术更应将煤焦油作为主要产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在10kg/h固体热载体干馏实验装置上用扎赉诺尔褐煤制取高炉喷吹料和中热值煤气的研究结果。在干馏温度450℃~650℃范围制得煤气110Nm3/t~400Nm3/t,煤气热值为14.7MJ/Nm3~17.5MJ/Nm3,属中热值煤气。可供民用,也可用于补充钢铁企业燃气不足,平衡能源。得低温焦油2%~9%,可加工成化工产品和燃料油。半焦可用于高炉喷吹。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在10kg/h固体热载体干馏实验装置上用扎赉诺尔褐煤制取高炉喷吹料和中热值煤气的研究结果。在干馏温度450℃~650℃范围制得煤气110Nm^3/t~400Nm^3/t,煤气热值为14.7MJ/Nm^3~17.5MJ/Nm^3,属中热值煤气,可供民用,也可用于补充钢铁企业燃气不足,平衡能源,得低温焦油2%~9%,可加工成化工产品和燃料油,半焦可用于高炉喷吹。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内构件移动床反应器处理低阶碎煤制取高品质油气效果,在煤处理量为1 000t/a的中试平台上对0mm~10mm神木煤进行了连续运行热解实验,重点考察了炉温900℃条件下的煤热解产物分布及其基本特性。结果表明:在控制反应器底部最低排料温度530℃时,焦油产率可以达到格金干馏焦油产率的82.9%,焦油含尘量0.16%,焦油中360℃以下轻质组分含量为67.0%;半焦产率73.36%,其含S量有所降低,而发热量变化不大;热解气产率11.88%,其中富含甲烷和氢气,CH_4+H_2达73.0%。中试实验证明内构件移动床反应器可以有效处理碎煤热解,实现连续稳定运行,以较高收率制取高品质油气。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建成了10kg/h的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连续实验装置。在此装置上进行了粉末状的桦甸和茂名油页岩、平庄、黄县、先锋、昌宁和罗茨等褐煤试验研究。油页岩干馏温度为500℃,采油率达到西德实验水平,是铝甑试验值的90~94%,油质轻,煤气热值为18~20MJ/m~3。页岩灰渣中含固定碳低。褐煤低温干馏温度为500~600℃,每吨干煤的煤气产率为200~250m~3,煤气热值为15~20MJ/m~3。焦油产率为80~100kg,半焦产率为450~600kg,用低灰分褐煤可生产优质半焦,反应性好,燃点低并有多种用途。新法干馏工艺流程简单,不用氧气、常压生产、单元设备生产能力化、热效率高、投资省及生产费用低。  相似文献   

11.
0 概述 焦炉气是焦炭生产过程中煤干馏出来的气体,干馏温度为550℃左右,经过焦化厂的冷凝鼓风、电捕焦油、脱硫、脱氨、脱苯等工艺后的焦炉气含有大量的氢气、甲烷和少量的多碳烷、烯烃及惰性气氮气和硫化物。  相似文献   

12.
从加压气化制得的粗煤气中,由洗涤冷却器、废热锅炉和热交换器中冷却下来的产物是一种酚类、脂肪酸、氨以及悬浮焦油,油和煤粒含量高的煤气水,煤气由气化炉逸出时的温度约为350~600℃。煤气水在性质上与低温干馏液相似,煤气水中所含多元酚和脂肪酸比炼焦厂排放液体中的含量高。由于焦油、酚类和氨的存在,由气化工厂气体中可以很容易地除掉灰尘,并且由于冷凝水和干馏产物,即所谓的煤气水,其 pH 值大于8.5,所以系统可采用非合金钢材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一种循环流化床热-电-气-焦油多联产技术,该技术将煤的燃烧和气化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在浙江大学1MW燃气蒸汽多联产试验装置基础上建设的12MW循环流化床热电气焦油多联产示范装置,着重考察不同干馏温度对其产出焦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流化床的气化炉温度对焦油的产率、灰分、水分、软化点、甲苯不溶物的含量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焦油存在二次热解,从而气化炉温度过高,将导致焦油的含量降低,在550~600℃时达到焦油含量最高;通过气化炉温度对焦油品质和组分的考察,得出循环流化床的气化炉温度应该控制在550℃左右时,焦油的品质和含量相对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4.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对低温干馏炉内温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优燃气比和入口流速;同时为了提高兰炭质量、煤气热值和焦油产量,研究富氧干馏对兰炭生产工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气比和流速对干馏炉内温度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当燃气比为0.6时,干馏炉内气体充分燃烧,温度达到最高;当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性能分析及低温干馏研究,主要考察了褐煤干馏升温速率和干馏温度对内蒙黑山褐煤提质半焦性能的影响;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喷吹煤性能的要求,对干馏提质所得到的半焦高炉喷吹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内蒙黑山褐煤在600℃和750℃干馏温度下,干馏30分钟后,提质后得到的褐煤半焦完全满足普通喷吹煤和特级喷吹煤的主要指标。该研究为潞安喷吹煤添加提质改性褐煤工艺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2t/d外热内旋式移动床热解试验装置,通过控制反应器物料热解区及粉尘沉降气室区的温度,研究了内旋式移动床工艺温度分布对13mm以下神木煤热解产物产率及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物料热解温度控制为650℃和700℃时,煤料均实现了较好热解,半焦挥发分Vdaf降低至10.36%~11.95%;相同物料热解温度,提高粉尘沉降气室温度后,辐射传热作用增强,半焦和焦油产率降低,煤气产率升高;在物料热解温度700℃,粉尘沉降气室温度500℃时,焦油收率Tard最高,为7.44%;物料热解温度为650℃,焦油模拟蒸馏360℃以下馏分含量为63.3%~72.0%,物料热解温度700℃时为67.5%~72.2%;相同物料热解温度,提高粉尘沉降气室温度后,焦油中轻油组分减少,洗油和沥青质含量增加,煤气中氢气含量增加;粉尘沉降气室温度达到550℃时,挥发物二次反应作用明显强于450℃和500℃;各工艺条件下,焦油中喹啉不溶物含量均低于1%,最低为0.51%。  相似文献   

17.
王妍 《当代化工》2014,(6):1067-1069,1071
对油页岩干馏过程中能量输入过高的问题,研究了油页岩含氧低温载气干馏过程(N2-Air-R)。N2-Air-R过程是在氮气气氛下通过外加热将油页岩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停止外加热并将氮气替代为150℃的空气,此后油页岩自热升温,不需外加热便可完成干馏。研究表明外加热到300℃时通入空气能达到最好的干馏效果。将N2-Air-R过程与其他两种干馏过程进行了比较:全程在空气气氛下采用外加热将温度加热到干馏终温550℃(Air-R);全程在氮气气氛下采用外加热将温度加热到干馏终温550℃(N2-R)。结果表明,N2-Air-R过程与其他干馏过程得到的页岩油成分相似,均为碳氢化合物,且沸程相近。最后通过研究三种干馏过程中半焦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讨论了N2-Air-R干馏过程与其他过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甲基吡啶和有关吡啶碱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吡啶碱化合物是Anclerson于1846年从煤焦油中首先分离提取得到的。这些天然焦油物质中所含的吡啶碱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例如低温干馏煤焦油在低沸点到355℃的馏份中,吡啶碱化合物可多达51个成份。在沸点<200℃/10毫米汞柱馏份中,含有  相似文献   

19.
《煤化工》2021,49(2)
利用盐酸和氢氟酸对邢东煤进行酸洗,并对酸洗前后的煤样进行了高温干馏处理。利用拉曼光谱仪对100℃~1 200℃热处理温度下的煤样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酸洗煤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XRD图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酸洗前后煤样在干馏过程中拉曼光谱D峰和G峰的积分面积比R分别在800℃和700℃出现最小值;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酸洗煤中芳香片层的层间距逐渐减小,微晶厚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煤化工》2016,(6)
介绍了不同煤种及其配合煤的干馏实验和焦油组分的检测方法,对不同煤化度煤热解后焦油的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升高,焦油中烷烃和烯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苯及其衍生物、多环芳烃类物质的含量逐渐增加,煤焦油中检测到的芳香族化合物以1~3环为主;配合煤在干馏过程中,多数单种煤可保持原有的干馏特性,有很少一部分煤分子结构发生了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