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从步行规划的动机入手,论述了步行系统规划的切入点、难点、参考、衔接以及核心内容,并以上海市黄浦区步行系统规划为例,探讨了步行系统规划的开展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江南古城常熟市为例,研究了当前我国城市步行交通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步行系统规划及设计层面探讨了优化城市步行系统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通过遵循安全性、连续性、人性化的原则;构建城市安全、充满活力、人性化的步行系统;进行差别化的步行分区,体现城市的资源禀赋和不同用地性质空间内的步行活动特色;形成路径连续、断点衔接的步行网络,提高步行的可达性;精细设计步行廊道、步行环境,提高步行的舒适度;规范设计步行交通设施,保障行人安全,以系统的规划完善步行系统,并号召政府从城市发展策略和总体规划上予以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的步行系统规划为例,探讨了在当前汽车时代背景下,步行系统对于构建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中心的重要性,以及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步行交通发生源、目的地研究,提出了以地面为主、地下和空中为辅的立体化步行空间的构建原则,并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要地段城市设计两个层面进行规划保障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香港空中步行系统建设从规划设计、制度安排、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实践探索,其积累的经验对内地空中步行系统精细化设计和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香港空中步行系统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规划实施运作机制,它的建设实施可分成规划要点提取、开发建设、后期管理运营三大过程,涉及立项决策、土地契约及土地交易、设计、图则审查、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后期运营管理七大阶段。其建设实施推进并不是政府全盘操办的过程,而是具有灵活多样的实施操作方式。同时,在高品质的空中步行系统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完善的配套制度设计,如"认可人士"制度、建筑面积奖励政策、建筑图则制度、监督审查制度、物业管理制度也发挥了关键的保障作用。然而在建设协调过程中,香港空中步行系统也遭遇了"未能完全体现公共空间价值"和"无法保障综合效益"等问题。香港空中步行系统的经验,可为内地空中步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中心区的地下空间通过彼此建立联系以提高使用效率,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中心区地下步行系统规划中,不但需要顶层设计考虑系统的完整性,还要因掣肘于某一段连通工程实际施工难度,去更多地考虑协调产权、突破工程技术、消减施工社会影响等因素。因此,本文引入城市道路交通评价中的“连通度”指标。它既反映了整个地下步行系统的网络化程度,也能反映某一段连通工程在整个系统连通中的价值,去支撑高成本高难度的地下空间发展决策。探索地下步行系统中的连通度计算方法。文章通过收集北京、深圳、南京、杭州的中心区地下步行系统规划方案作为算例研究,希望能为其他城市地下步行系统规划提供思路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林琳  陈洋 《建筑学报》2006,(1):22-25
本文从步行空间的组织和步行系统的构成研究入手,对如何创造积极的步行空间以及步行系统构成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选取广州市北京路地区和天河城地区为案例,引入景观生态学概念,探讨广州中心商业区综合步行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杨源  颜毅  郭大忠 《重庆建筑》2011,10(3):11-15
山地城市地形复杂,大多呈"一面坡",城市道路网存在不足,需要步行系统作为结构性的补充,以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因此步行道建设具有最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山地城市规划中以车为本的规划思路仍为主流,对步行系统的考虑较少。本文以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中步行系统为例,研究在山地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步行系统战略地位提高的必要性,以及步行系统规划在山地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蔡夏妮 《山西建筑》2006,32(20):35-36
通过分析地下步行系统的组成,着重探讨了地下步行系统规划设计的要点,指出对地下步行系统规划设计的探讨旨在创造多元化、多层次、有机的地下空间,它将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提出山地城市步行系统建构的意义和步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步行系统建构的影响因子,利用系统方法,结合一些规划建设实践的例证研究分析,总结出山地城市步行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的建构方式,并指出其在不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演变关系,从而得到有序的步行系统布局和丰富的城市步行空间。  相似文献   

10.
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步行空间及其体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它对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塑造城市特色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步行交通现状及其特征,阐述了建立步行通道系统的必要性,并对步行通道系统规划建设的重点进行了探讨,以山海关关城步行区为实例进行了说明,指出应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在中心区步行街改造、公交捷运换乘、行人过街设施等方面完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葫芦岛市海滨核心区规划设计竞赛,引发对城市步行系统人性化规划的思考,论述在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立体式步行系统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立体步行系统是现代城市CBD区域的重要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及景观设施,其直接影响城市的运行效率及城市形象.通过参考国外成功运营案例及对现状的调查,总结顺德德胜商务区现状立体步行系统的问题,研究立体步行系统结合轨道交通设施下如何扩展轨道站点的覆盖、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强化立体步行设施与建筑的衔接、优化区域的交通出行结构,并应用到德胜商务区的立体步行系统规划实例中,指导未来该区域立体步行设施的建设,为政府有关规划建设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创造"以人为本"的城市商业步行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人的行为活动、视觉感受、空间心理感受以及交通组织等方面来分析城市商业步行系统,同时以上海市南京东路步行街为例,对其特点作出了评价,提出有待改进的建议,并指出了我国城市步行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廊坊市公共空间特征和城市特色,分析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现状,基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目标,提出系统规划的技术路线。从宏观、中观、微观着手,围绕"网络、空间、环境、衔接"4个核心要素,重点阐述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最后,强调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工程技术措施的保证,更需要全社会达成"公交优先、慢行不慢"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嘉定新城远香湖为例,研究滨湖区域步行系统规划.首先根据步行道功能将滨湖区域的步行道划分为健身步道及游憩步道,健身步道及游憩步道对道路的连续性及断面铺砌等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现状基础上,充分考虑未来规划需求,结合健身步道及游憩步道的不同特征要求,本着整体性原则、系统性、以人为本、经济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从步行网络、断面及铺砌等方面提出两类步行道的完善优化建议,并设计各种配套设施(停车设施、标识系统、环卫设施)的布局原则及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TOD地区的步行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泉 《城市规划》2019,43(3):88-95
轨道交通TOD站点地区确定规划圈层边界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步行尺度,即步行距离形成的半径,但不同城市的TOD地区步行尺度并不相同。步行距离虽然能指导划定圈层边界和影响范围,但对步行决策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步行时间,二者按照"时间-距离"换算关系相互关联,并受到地形条件、空间布局、交通环境等步行环境要素的制约。TOD地区步行尺度的差异是由于步行时间、步行距离和步行环境差异所造成的。对TOD地区步行尺度的差异及原因进行总结,可以为我国TOD地区规划确定合理的步行尺度及TOD模型提供有益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胡珊 《规划师》2010,26(7):36-40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步行系统是广州市首次全面实施体系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完整独立的步行系统设施。借鉴国内外优秀天桥步行系统规划设计的成功经验,在规划方案中需明确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步行系统的建设标准、模式、类型以及实施策略,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中遵循"先建导向"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步行是山地城市居民出行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具有独特的地域和环境特色,但目前山地城市交通规划中时常漠视步行系统的重要性.因此,本文总结了山地步行系统的特点,分析山地城市交通规划中忽视步行系统规划的弊病所在;从理念发展、理论研究、内涵拓展三方面归纳了现代步行系统规划发展的经验及动向,认为"人性的回归"构成了目前步行系统的主旋律.据此从三个层面诠释山地步行系统规划的新理念,建构层次化理论框架,强调环境功能一体化、突出生态与景观并重;并结合重庆主城区的山地特征,展开了理论应用与设计探讨.  相似文献   

19.
联邦政府以汽车为中心的规划政策正在转变,目前,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提供良好可达性已经成为联邦政府支持项目中的硬性规定.然而,交通规划领域很少有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步行城市的规划设计.步行适宜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很多.步行不仅能减少拥挤和降低环境影响,它还兼有社会和娱乐价值.最近的研究表明,步行能够促进心理和身体健康.但是步行环境的质量是鼓励人们更多选择步行而不是驾车出行的关键.本文提出了成功的步行网络设计的六个标准:(1)连通性;(2)与其他模式的联接;(3)小块划分的土地利用模式;(4)安全;(5)人行道质量;(6)路径环境.为了在美国实现步行城市,有必要对当前的步行条件进行评估,修订标准和法规,研究不同环境下的步行行为,促进步行规划中的公众教育和公众参与,并鼓励交通工程专业和设计专业人员之间的协作和跨学科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机动化的发展,拓展机动车空间,压缩步行空间在城市建设中屡见不鲜。为解决步行空间缺乏的问题,本文以南京市珠江路商业街为例,从用地特征、步行需求及供给环境、机动车与步行冲突等方面分析了目前珠江路商业街的步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创造畅达交通与提升场所空间两个方面,制定适宜的步行系统规划控制要求。并运用"分区分类"手段,对步行空间的"街道设施及绿化带"、"行人步行带",以及"建筑毗邻带"分别提出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