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世界碳纤维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英国、美国、法国等少数国家,总产量达30kt/a以上,单条碳纤维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在200t/a以上。“十五”期间,我国已建起了两条10~25t/a的碳纤维原丝中试生产线,有3家公司启动了百吨级碳纤维原丝生产线。我国目前现有PAN基碳纤维的生产能力为144t/a,产量不超过100t,碳纤维消费量为3000t/a,  相似文献   

2.
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及其吸波碳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是一类多功能复合材料,具有承载和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的双重功能,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吸波材料。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隐身特性已大量应用于隐身技术。本文讨论了碳纤维结构吸波的应用,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的类型及其结构型式设计,探讨了吸波波对碳纤维进行掺杂改性,制备出吸波性能优良的碳纤维、改变碳纤维的截面形状和大小,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以及对碳纤维进行掺杂改性,制备出吸波性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为提高碳纤维的高温氧化性,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纤维表面涂覆抗氧化涂层技术已广泛应用。本文采用低温射频法对碳纤维涂覆碳化硅涂层,并对涂层碳纤维进行800℃高温抗氧化性研究。热重分析发现,此种涂层碳纤维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其氧化失重与时间和温度呈现抛物线规律变化。利用电子探针及透射电镜研究发现,涂层的表面致密化程度和界面结合情况是影响其抗氧化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材料现在已成为汽车制造商青睐的材料,在汽车的内外装饰中开始大量采用碳纤维替代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5.
饶兴鹤 《合成纤维》2006,35(9):54-55
2005年,随着新型空中客车A350和波音787客机Dreamliner(也被称之为7E7)投产,给碳纤维工业产生显著的推进作用,但是碳纤维工业可能会停止快速增长,因为产能不足。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质轻,大约是钢重量的20%,依据纤维等级和方向性,甚至也可以达到钢材类似的强度。此外,碳纤维还不生锈。由于使用碳纤维材料可以大幅降低结构重量,因而可显著提高燃料效率。  相似文献   

6.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经过金属化的碳纤维已广泛应用于电磁屏蔽材料中。介绍了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的工艺流程。探讨了碳纤维的去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优化了化学镀镍的配方和工艺条件。研究了碳纤维增重度与pH值、时间和温度的关系,以及镀层中含磷量与镀液pH值、硫脲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灼烧法在400℃灼烧5min,去胶完全;采用氮气搅拌,溶液中碳纤维的装载量在70-120cm^2/L时,镀层质量与镀液稳定。该法获得的碳纤维镀镍层均匀、致密,结合力好,并具有良好的电磁特性。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的性能与用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利用碳纤维和加入碳纤维的复合材料,是欧美,日本等国家一直致力研究的课题。此文介绍了碳纤维的分类,性能以及用途,并展望进入21世纪后碳纤维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碳纤维生产及消费情况,碳纤维已发展成以美国为代表的大丝束碳纤维生产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小丝束生产两大类;碳纤维的消费主要在北美、欧洲和亚洲(日本),主要应用在航空和国防、工业及体育休闲领域;我国碳纤维发展缓慢,产品品种及质量均不能满足需求,但消费量与日俱增;详述了上海石化碳纤维新材料开发的情况,与科研院校合作,整合了产学研的技术资源;提出了我国碳纤维发展的建议,指出应尽快制订我国碳纤维发展的整体规划,建立重点产业基地,发挥区域合作优势,并建立国家级或地区性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评价认证机构,以促进我国碳纤维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1970~2011年日本PAN基碳纤维(PAN-CF)及其复合材料(CFRP)已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扩大期、正式扩大期,而自2012~2020年将进入飞跃式扩大期,体现在产业用途飞跃发展,汽车用途正式扩大。日本CFRP成型技术已趋完善。东丽、帝人、三菱丽阳等8家公司与研究所近期的CFRP研发成果作了介绍,有些新成型工艺技术和产品具世界领先和先进水平。最后分别介绍了吴羽化学和三菱树脂公司的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和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0.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大飞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疲劳、耐腐蚀、耐高温和尺寸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已广泛用于飞机制造业。尤其是近年来,在大型客机A380和B787上的用量已占到结构总量的50%左右,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这一市场的需求必将促进碳纤维工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轻量化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研发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晓波  杨颖 《合成纤维》2013,(10):29-34
简述了轨道交通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现状,从结构材料设计、整体结构设计、车体成型技术、构件连接技术、结构声学设计、缺陷检测技术等多个方面探讨复合材料整车车体研发的技术难点。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研发的过程中,只有充分理解和实现复合材料的材料、设计、制造一体化,全面综合地考虑各种关键技术,才能获得高性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并有效降低复合材料车体的成本;只有建立完整的复合材料车体设计、制造、验证技术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碳纤维复合材料才能在轨道交通行业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海底油田领域中的应用。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高比强、高比模、耐疲劳、抗腐蚀、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它不仅在航天航空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是开发海底油田最好的选材之一,尤其在深海油田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论述10种主要增强用特种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现状与发展前景,目前碳纤维(CF)的最大市场是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约占40%,而到2020年汽车将成为CF的大型市场,达到与前者相当的约2.3×10^4 t。对位芳酰胺纤维(P-ARF)的需求将以10%的速率增长,最大用途仍是光缆、防弹和橡胶制品。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UHMWPEF)技术上有重要突破,使防弹性能提高25%,而质量下降20%,并应用于人体医疗领域。聚酰亚胺纤维(PIMF)无论作为是耐热纤维或高强高模纤维我国都有重要进展,其中碳化硅纤维(SiCF)在我国开始迈向产业化,而玄武岩纤维(BSF)我国已迈入世界先进水平,但中间相沥青碳纤维(M-PCF)、聚苯并双噁唑纤维(PBOF)和聚芳酯纤维(APETF)则产业化步履艰难。2020年我国可望成为特种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生产大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技术现状,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回收再利用需求进行了分析。指出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采用热解回收技术,具有低成本化、精细化和联合化等特点。碳纤维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发展,将引领复合材料产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碳纤维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伯章  朱建芳 《合成纤维》2007,36(7):10-14,17
简单介绍了碳纤维的性能、应用领域及加工方式。对当前主要的碳纤维生产商的生产情况和扩能计划以及几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碳纤维在体育、航空、工业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模量高、耐疲劳性好、性能可设计和易于整体成型等许多优异特性,已成功用于复合材料结构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足工程应用中的一个主要技术指标。从材料学的角度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包括耐候性、耐水性、耐介质腐蚀性、耐热性等,可为复合材料结构件的设计、选材、成型、使用及贮存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碳纤维工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是航天航空和军事大国,也是碳纤维等新材料研究开九应用的强国,粘胶基碳纤维的研究开发居世界榜首,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水平居世界中列,沥青基碳纤维仅在实验室做了一此探索性工作。碳纤维工业的整体技术居世界中流水平。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日本化纤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对其主要发展的功能性纤维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特别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质轻、高比强度和比模量、加工成型性好、耐冲击、耐腐蚀等特性,在轻量化材料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综合对比了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及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领域、能源工业、环保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认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轻量化、高性能化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