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逐步进入高含水期。由于纵向非均质性的影响,各小层吸水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不断加大,总体上厚层动用好,薄层动用差。有必要通过细分调整来提高各类油层的动用程度,改善注水效果。由于各油田的储层特征不同,有必要研究适合油田自身储层的界限,指导细分调整,挖掘油田细分注水的潜力,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逐步进入高含水期。由于纵向非均质性的影响,各小层吸水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不断加大,总体上厚层动用好,薄层动用差。有必要通过细分调整来提高各类油层的动用程度,改善注水效果。由于各油田的储层特征不同,有必要研究适合油田自身储层的界限,指导细分调整,挖掘油田细分注水的潜力,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很多气田已广泛实行的开采方式即多层合采,但这样的一种开采方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藏层间的压力和连通性、控制范围差异和渗透性差异等等,致使表现出来的特征有所不同。通过对数值试井方法进行应用,能够研究影响多层合采气井的敏感因素,并能掌握气井的开发动态情况,从而把适当的多层合采条件确定下来,本文结合M16井和M6井的实例,对数值模拟进行应用,并对两井的分层开采和一井的多层合采的油田开采效果进行了比较。通过结果可知,合采之后不会引起太强层间干扰,而相比于多层合采,分层开采的稳产年限较长,相差一年左右。表明,这一气藏间的地质条件没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开采方式可对多层合采方式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濮城油田文51油藏含油面积9.3km~2,地质储量939×10~4t。为了提高油藏水驱动用储量,提高二三类层的动用程度,开展了对分注技术界限的研究,确定不同含油饱和度储层组合下的渗透率级差界限,确定分注井注水层段的小层数和砂体厚度界限,从而实施细分注水及层段重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中原油田中渗复杂断块油藏层系划分过粗、层间干扰严重问题,进一步改善该类油藏层间储量动用状况,提高水驱采收率,提出了细分重组开发层系的开发思路,通过长岩芯多层水驱油实验、注水井分层启动压力研究、不同类型储层合理注采井网研究,确定出细分重组的技术界限,设计在原注采井网基础上利用挤堵、填砂等成熟工艺技术进行细分开发,在中原油田文南文95块、濮城南区沙二下、胡状集油田等13个开发单元实施后效果明显.本文从细分重组技术政策研究、细分重组主要做法、现场实施及取得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细分重组在中原油田中渗复杂断块油藏中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细分注水是控制无效注水、提高储层动用程度的一项有效措施。数值模拟可通过将每口实钻井分成若干"虚拟井"来实现分层注水。但实际油田往往有几十到上百个小层,从工艺要求及成本考虑,不可能完全做到分层注水。本文重点研究在一个区块何时才需进行层段细分,以及如何层段细分来确保达到最佳采收率。为了量化细分注水合理界限,引进渗透率级差参数,建立笼统注水及分层注水的概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技术计算,得出分层与笼统注水两种情况下采收率与渗透率级差的关系曲线,从而确定注水层段细分的最优界限。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上多层常规稠油油藏水驱注采结构调整和细分层系之后的注水井仍存在注入层段厚度大、层数多、层间动用矛盾突出的问题,综合油藏数值模拟、测试资料统计分析和经济评价,提出海上典型常规稠油油藏细分注水的合理技术界限。研究中,首先通过机理数值模拟,分析动、静态参数对统注和细分注水两种情况下的采收率影响规律,揭示主控因素。以细分注水有经济效益为划分依据,结合实际测试资料数据,提出海上典型渤海S油田细分注水的合理界限。分析S油田实际矿场应用效果,认为细分注水合理界限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油田开采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保障其开采的效率和效益,研究油藏开发新工艺,对油层进行细分层注水,挖掘油藏细分注水的潜力,可以有效解决油田注水采油失调、注采低效循环等问题。本文介绍细分层注水的现状与问题、细分层注水的特点和效果、细分层注水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工作原理,研究在实际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实践证明,实施细分层注水技术,可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稀油油藏注水是通过注水井将水注入油层中,以确保油层压力,而细分注水是通过控制无效注水,提高储存层的能动程度来完成开采任务的。基于此,对稀油油藏细分注水的特点进行分析,从油田稳产、水量分配、油田开采等方面入手,详细地论述了稀油油藏细分注水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开发重点由Ⅰ类储层向Ⅱ、Ⅲ类储层转移,层间干扰、注水困难是油藏开发的一个难题,为了实现精细注水开发,有必要对小层分层启动压力进行研究,尤其是在非均质性严重油藏。本文介绍了氧活化测试资料在确定小层注水启动压力具有快速、直观、准确的优势。总结了小层启动压力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油田主要采用全井开采和分层开采两种开采方式。全井开采,适合于层间差异小,原油物性相似的油井;分层开采又可分为泵封一体化管柱和防顶带封管柱两种,适合于多层射开,且射开层层间差异大的油井,主要依靠各种井下工具来帮助实现。  相似文献   

12.
国内油田分层开采和分层注水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而油井测压技术并没有跟上分层开采技术的变化,监测的地层压力仍然是全井的压力,而在多层生产时层间压力必然存在差异,使得全井测压结果利用价值较小。为此,研制了一种油井直读式分层测压技术,该技术通过直读式分层测压仪,实现了井下关层测压,在油井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直读在线监测各小层分层压力,在测取目的层压力的同时,不影响其它层的正常生产。该技术为油井分析及方案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依据,同时也减少测试占产,降低作业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油田具有非均质性的特征,在油田开采中对采收率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渗透率级差、层间压力等因素对层间干扰的作用效果。采用三种评价层间干扰系数方法评价其层间干扰。进一步,建立油藏开发物理模型主要研究渗透率级差对层间干扰的影响,模拟分析含水率、采出程度变化。利用实验途径对层间干扰作出评价,得出分层注水,分层开采;多层合采,精细注采;设置合理开采,可以减小层间干扰影响,提高采收率。在现场实际开发中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地层能量逐渐亏空,剩余油采收率下降,为及时补充地层压力,提高注水驱油效率,一般通过细分层注水工艺实现这一目标。现分层注水工艺主要采用封隔器进行油层密封,配水器进行单层注水。因地层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干扰比较大,常规的注水封隔器不能适用于小隔层、薄油层的多层细分层注水工艺。优化分层注水管柱及进行分层注水工具优选配套已经成为油田注水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油砂山油田现状出发,对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及配套工具进行优化,强化精细注水,提高分注井分层配注合格率,减小注水层小层突进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油田的开发技术也随之步入一个新的台阶,低渗透油田细分层注水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开展研究与探讨,针对姬塬油田注水井的特点,形成姬塬油田低渗透细分层注水系列工艺,帮助解决了油田开采工作的部分难题,保障了其开采的效率与效益,为我国原油产量稳定增长作出巨大的贡献,也为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A油田注水开发后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指出由于注采失衡、注水压力界限以及注水强度确定的不合理,加剧了层内、层间和平面矛盾,是形成异常地层压力的主要原因,在平面上形成异常欠压区和异常高压区交互分布的状况,可以划分出5种典型的异常压力区,通过积极开展异常压力分布特征的研究和治理,对油水井作业、钻井、预防套损和油田开发调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后,纵向上层间矛盾突出,导致油层动用程度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性对油田稳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种不均衡性的矛盾,充分发挥同一层系中不同渗透率油层的生产潜力,针对厚油层低效无效循环、层间干扰严重的问题,对于层段内含有多个小层、隔层不明显且非均质比较严重的油层,无法用机械方法进行细分注水,就需用化学浅调剖技术限制高含水层和强水淹层的注水量,提高中低渗透层和低含水层的注水量,改善开采形势,缓解油层的层间矛盾,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多层合采的开采方式已在各气田广泛实施,但多层合采气井将受多层气藏层间连通性,层间地层压力差异、渗透性差异及控制范围差异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运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对多层合采气井敏感因素进行机理性研究,掌握多层合采气井开发动态的特殊性,由此确定气井多层合采的适用条件。文章对2口典型气井的生产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卫城气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严重非均质油藏来说,由于层间渗透率级差大,各层的启动压力差别很大,注水开发后矛盾十分突出。本文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组合启动压力影响吸水量规律,研制了马寨非均质油藏小层吸水的渗透率界限。  相似文献   

20.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水驱呈现多套层系、多套井网并存的开发格局,各套井网开发层系分均质性严重,层间性质差异大,剩余油高度分散,常规调整技术难以有效规模化挖潜剩余油潜力。层系重组和井网重构调整可减少层系内各油层间差异,减缓平面、层间、层内矛盾,改善多油层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以经济效益及提高采收率为出发点,利用理论公式、数模及物模方法,对层系重组界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层系细分重组以砂岩组作为基本单元,每套层系渗透率变异系数低于0.8,油层组合有效厚度控制在10m左右,地层系数级差控制在3以内,有利于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及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