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适应载人运载火箭的"零窗口"发射要求,测发控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介绍了一种高可靠的全冗余的测发控系统方案,提高发控可靠性,完备测试覆盖性,增强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故障适应能力,确保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载人航天交会对接运载火箭测发控系统采用全冗余的系统方案,结合计算机自动化测试技术、VXI总线技术、光纤通...  相似文献   

2.
在试验靶场,测试与发射控制系统承担着对参加飞行试验的导弹进行测试与发射控制任务。在靶场导弹技术阵地,它是检测装弹设备和系统性能、参数,确定导弹品质是否达到技术要求的重要手段;在靶场导弹发射阵地,它是对导弹性能、参数进行检查,决定能否发射的重要关口;它也是控制导弹按程序发射的重要工具。为了使导弹和地面测试发控系统按要求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相似文献   

3.
基于CompactRIO的便携式导弹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导弹测试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NI CompactRIO技术的某型导弹自动测试系统,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结构设计和软、硬件实现方法。该系统可用于导弹发射前快速检测和诊断,与传统测试系统相比较,能够有效缩短发射准备时间,并且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性能高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4.
测量系统地面测发控系统是火箭各阶段测试及发射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低温运载火箭对测量系统地面测发控的一体化、自动化和前端无人值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述了长征七号系列运载火箭测量系统地面测发控的组成,在总线制供配电技术、一体化测控设计思路、远距离测控无人值守设计、自动化测试和自动判读、多型号通用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式进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的导弹训练模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的导弹训练模拟系统,给出了系统输入输出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虚拟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思路,该系统通过采集模拟三轴转台的姿态角速率和测试发控系统的测试,发射控制信息,经虚拟控制系统的信号处理,输出相应的控制和状态显示信号,并控制模拟舵系统的转动,供综合测试和发射模拟训练使用。  相似文献   

6.
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系统主要负责实现火箭地面测试发射过程中的供配电、系统测试、参数测量、发射前控制以及故障诊断等功能,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总结了国外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技术架构特点和发展趋势,回顾了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地面测发控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系统整体架构进行了详细论述.结合电气电...  相似文献   

7.
为使相关运载火箭测试发射仿真系统能够在故障分析方面得到应用,研究了基于仿真与数据挖掘的测试发射故障分析方法。对测试发射仿真系统故障注入、故障特征提取以及基于数据挖掘的故障分析等过程进行了设计与说明。实际应用证明,将仿真与数据挖掘相结合的测发故障分析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故障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同时提高了相关故障分析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8.
测试发控系统是运载火箭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提高计算能力,采用虚拟化集成技术和"桌面云"技术,将后端服务器及工作站等计算机运算资源一体化设计,实现了高效、高可靠地面测发控系统。对基于云计算一体化测发控系统框架设计、系统实现、可靠性与实时性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提高了发射可靠性,对于后续型号测发控系统设计与研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测试发射控制系统采用在前、后端部署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的方式实现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为适应新一代运载火箭高可靠发射控制的要求,设计一套PLC发控系统,使用PLC冗余、控制与监控计算机冗余、网络通信冗余、控制通道冗余等设计实现PLC发控系统的热备冗余。实践证明,热备冗余PLC发控系统可有效地提高运载火箭发射控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我国航天发射中心的建设历程,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应从我国发测的现有技术水平出发,注重控制航天系统的器件质量,努力提高发射可靠性和测试的自动化水平,并减少航天器在发射场的停留时间,文章认为从经济上和国家安全方面考虑,应建构具有我国特色的天基测量系统,使之与原有的地基跟踪测量系统和高码速率、多数据流的遥测系统相结合,实现遥外一体化,此外,我们还要逐步完善我国航天测控网和深空网的建设与应用,实现宽带综合信息交换式处理,以提高我国航天指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运载火箭的测试发射控制系统中有大开量的开关量、模拟量需要传输。本文阐述了用一根四芯光缆双向传输256路开关量、48路模拟量的原理及硬、软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长征火箭完全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已形成了包括12种火箭在内的长征系列火箭群体,可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多种卫星;已进行了64次发射,将72个航天器成功送入地球轨道,其中包括27颗国外卫星;火箭总体技术性能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带动了国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中国运载火箭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适应性,缩短发射周期,优化火箭型谱,开发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的运载火箭、进一步提高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能力。中国学应研制和探索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促进中国火箭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改进计划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美国、日本和欧空局为降低发射费用、提高运载系统的可靠性和发射灵活性,以满足未来多样化的发射需求和争夺世界发射市场的份额,对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进行改进的计划及其所取的途径。并结合国情,提出了运载火箭发展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多管火箭炮能够发射无控火箭弹、制导火箭弹等多种型号火箭弹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型DSP为核心的多管火箭炮地面发射控制装置。研究了其功能和系统方案,重点对硬件中的弹种检测、状态监测电路、无控火箭弹发射点火电路等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并进行了系统软件设计。在实际的试验中,该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完成多种型号火箭弹的发射任务,实现了火箭炮地面发射控制装置的智能化和多功能化。  相似文献   

15.
部队配发的导弹发控系统检测仪不能对某型导弹发控系统进行检测,严重影响了部队的维修保障能力,影响了装备的完好状态和性能发挥。为解决该问题,针对该型导弹控制系统的功能及技术状态变化规律,采用了电子信号的检测调理技术和数据信息的分析控制方法,研制了集导弹控制系统部件性能检测、故障诊断于一体的专用检测仪。在实际的维修使用中,该检测仪使用方便、判定故障位置快速准确,提高了某型导弹发控系统的维修效率,该系统已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导弹发射安全性及降低成本,设计一种简易的地面发射系统,用于该导弹研制过程中的发射试验.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思路,分别对地面发射台架和发射装置进行介绍,基于多体运动学理论方法,建立地面发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实现导弹倾斜发射,并对发射系统进行发射动力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发射系统方案可行,能够满足某型导弹的发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努力跟踪世界航天控制先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4月,它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研制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究所。该所专心致力于航天控制技术的研制,研究和设计了发射国内外各类卫星的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被称为火箭的“神经中枢”,其功能是使火箭按照预定轨道飞行期间保证姿态稳定和进行控制,并使有效载荷精确入轨。40年来,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在制导技术、姿态控制技术、仿真技术、箭上综合设计技术、智能测试和控制系统等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总体方案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七号(代号CZ-7)运载火箭是为了满足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货运飞船发射任务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中型运载火箭。在空间站运行阶段,CZ-7火箭可满足货运要求并减少年发射次数,有利于降低空间站的维护成本,便于发射任务的组织实施。CZ-7火箭对未来主战场卫星发射任务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是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系列的基本型,通过货运飞船和主战场卫星的发射可靠性子样积累,后续可用于发射载人飞船。2016年6月25日,CZ-7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首次飞行试验。对CZ-7火箭总体方案进行了介绍,并对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基于ADAMS的多管火箭炮动力学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研究多管火箭炮武器系统加装缓冲装置发射时期的动力学特性。根据火箭炮系统的几何模型简化出适合动力学仿真的物理模型,在ADAMS软件平台下建立系统仿真样机,编制仿真发射程序,对比有无缓冲装置条件下火箭炮系统的俯仰轴和方位轴所受冲击扰动力矩和底座的受力的情况,为多管火箭炮系统的设计和试验提供参考数据,有效缩短火箭炮系统开发周期,节省研制经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为我国第一枚大型捆绑运载火箭CZ—2E承担外星发射任务,满足澳星提出的高精度、多指标的入轨要求,而精心设计的CZ—2E制导系统的制导方案及其控制机理。并以1992年8月14日成功发射澳星(Aussat B1)的精确入轨参数表明该系统具有完善的制导功能和先进的性能指标,可以承担发射各类卫星的制导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