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从实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谈起,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了今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给许多大学生带来幸福、享乐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留下了痛苦和心理危机,将会催生许多心理问题。本文着重从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透视和大学生存在的主要网络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讨,并提出重视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贫困大学生因为贫困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例如上大学难、选择大学难、适应大学难、在大学中学习难等问题。要解决面临的各种挑战就需要一些个人、社会及其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农村贫困大学生度过难关,更需要贫困大学生自己采取各种方法减轻压力,重拾自信进而彻底而解决困难,因为今日的贫困不代表永远的贫困。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群体发生了诸多变化,相对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适当进行调整。本文试从大学生群体的政治素养、理想信念、诚信意识、感恩情怀、心理问题等几个方面问题入手,总结其特点,从而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当代大学生日趋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切人点,列举了当代大学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阐述了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对解决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作用,针对阅读疗法怎样能更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出了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经济贫困状况,本文给出了三条建议,包括面对贫困应不亢不卑,合理争取经济补助以及自强自立、勤奋学习等。有助于引导经济贫困的大学生努力上进,更好地度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7.
赵凤 《中国科技博览》2010,(31):560-560
在国家助学政策和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国内高校也相应建立了系统的助学机制来保障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本文主要探讨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并根据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8.
吴毅 《中国科技博览》2013,(32):335-335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据调查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23%一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此,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运用相关的研究成果,深入客观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不同的特点、手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透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黑龙江五所地方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调查,着眼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分析大学生思想现状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要素、网络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信息社会使得网络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媒体,大学生网民的比例和对网络利用程度也日益增大,一方面,网络带给大学生学习工作的便利与帮助,丰富娱乐生活;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也由于使用网络过度,甚至网络成瘾,直接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理想信念的缺失、道德品质的滑坡,身心健康与人格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能够正确评价网络,正确使用网络,预防和解决网络给大学生身心发展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是当前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大学生上网行为分析人手,对大学生病态上网行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病态上网行为的教育引导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松 《硅谷》2008,(13)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着供大于求的工作岗位危机,随之便产生了一系列的择业、就业的心理问题。如何正确剖析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调适,提出相应的对策,这些问题都已成为各高校思想教育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欠费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因为家庭确实贫困而导致的大学生欠费现象因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短时期内将会继续存在下去,高校在大学生资助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来看其责任明显过大。  相似文献   

13.
李松 《硅谷》2008,(14):183-183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着供大于求的工作岗位危机,随之便产生了一系列的择业、就业的心理问题.如何正确剖析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调适,提出相应的对策,这些问题都已成为各高校思想教育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校园内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或休学、退学现象频频出现,引起了全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大学教育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问题亟待解决。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要具体分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鉴于这种状况,本文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特点以及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邹昱 《中国科技博览》2013,(38):509-509
现代社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事业的艰辛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给每个人希望获得知识、赢得未来发展先机的青年大学生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压力。大学生就业困难加剧了大学生不良心理现象和心理疾患的产生。普遍存在自负或自卑,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等心理问题;抑郁,自杀等极端案例也屡见不鲜,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且呈上升趋势,高校大学生存在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目前严重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体育教育对解决以上难题责找到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受到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产生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文章从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入手,着重阐述其产生的根源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心理问题而引发休学、退学现象时有发生,自杀、凶杀、参与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大学生违法犯罪活动,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心理问题,深感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刻不容缓。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特点,浅议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途径和措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许多校在校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网络依赖症,情绪萎靡不振,正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并日趋严重。通过高校体育教学,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独特的运动特点,使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指出图书馆外在环境、文献信息资源和工作人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和具体做法,并以实例说明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由于承担着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期望,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进行分析,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调适方法,以此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