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碳排放计算非常复杂。根据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和相关消耗定额进行估算,构建基于碳源消耗量和碳排放因子的建设工程施工碳排放定额估算方法,并提出优化节能减排施工方案、预报施工碳排放、构建建设工程施工碳排放交易机制、定量化评价绿色建筑与施工等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建设工程造价方法和施工定额,将碳排放因子利用清单编码嵌入各个材料、设备的定额含量,建立了项目级施工碳排放定额计算模型,并对石碑中学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碳排放进行了测算。该方法适用性强,可实现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三阶段的“一键算碳”,以及工程建设碳排放量的前期估算、过程计算和最终结算,为项目级施工碳排放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以及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珠海横琴新区某交通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施工工程项目的碳源消耗量测定的基础上,通过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将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测算出来。进而进行盾构施工碳排放定额的编制。为快速、简便地估算盾构施工碳排放量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为盾构施工节能减排、绿色评估、环境监控提供了客观公正的科学评价尺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双碳计划的提出,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量与污染排放量的一大主体,与国家发展总目标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亟待新兴技术改革。BIM技术所具有的信息携带量大、交互效率性高等特点可应用于解决这一问题。但以往的研究普遍过程相对繁琐,容易丢失大量的信息,所得结果不够精确。本文旨在使用C#编程语言,通过Revit API接口对Revit软件二次开发,研究出一款高效的物化阶段建筑碳排放计量软件。通过建立建筑材料与施工机械信息编码库,结合已有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对建筑物化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展开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物化阶段中建材生产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最高,施工阶段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研发的建筑碳排放计量软件操作简单且功能较为完善,是对当下国家绿色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建筑的物化阶段具有碳排放时间集中、排放量大的特点,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关键阶段。因此通过界定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的系统边界,采用简化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可以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快速计算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量。本文利用基于过程的清单分析方法,研究了129栋住宅建筑在物化阶段的建材碳排放量。统计结果显示,住宅建筑在物化阶段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按面积加权平均值为514.66 kg CO_2e/m~2。其中,钢、商品砼、墙体材料、砂浆、铜芯导线电缆、建筑陶瓷、PVC管材、保温材料、门窗和水性涂料十类建材的碳排放量达到了建筑物化阶段总建材碳排放量的99%,是物化阶段碳排放最为主要的建材。其中,土建工程中钢、商品砼和砂浆这几种主要建材碳排放量在砖混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的住宅建筑中趋势依次递增。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控制这十类建材的用量,选用低环境影响的建材产品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6.
对建筑楼宇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进行研究,将有助于评估建筑楼宇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本文对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建筑物材料及所耗能源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获得不同建筑材料及能源碳排放系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物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通过案例分析,得到建筑使用和维护阶段中的碳排放量占到全生命周期的比例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陈嘉雯  邱栋  张新  苏火金  司凯 《福建建筑》2023,(2):39-44+77
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探究绿色建筑的实际减碳效果,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立绿色建筑减碳技术体系,并运用碳排放因子法,结合生命周期评价理念,构建了绿色建筑碳减排量核算模型。最后,引用某二星级绿色公共建筑,对碳减排量核算模型进行应用,对绿色建筑的减碳能力进行量化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从核算结果来看,该绿色建筑在运行阶段的减碳效果最好,其次分别是拆除阶段、材料运输阶段、材料生产阶段和建造阶段。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碳排放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核算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将建筑生命周期分为设计阶段、物化阶段、使用维护阶段与拆除回收处理阶段,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活动归结为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的碳排放,在求出每单位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的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碳排放因子方法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并给出具体计算公式,构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实证应用,简要分析了各阶段的碳排放量比例,为建筑业的碳排放核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物流运输、现场安装施工 3 个阶段资源能源消耗的基础数据,构建了装配式建筑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系统核算了深圳市某装配式建筑的总碳排放量,识别了各个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对碳排放贡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最大(88%),主要由剪力墙和叠合梁的钢筋消耗引起,是预制构件碳减排的重点阶段,运输阶段的碳排放量次之(11%),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小(1%)。该结果可以为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提供基础数据,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对公路工程的碳排放研究较多,而对地铁建设工程的碳排放研究较少。为计量地铁盾构区间土建工程物化阶段碳排放,发现其碳排放特征,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将其碳排放计量内容界定为盾构区间土建实体和其建造及配套设施,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增加了运输施工机械设备工具能耗、周转材料、劳动力和生活办公用水用电,并划分为建材及预制构件生产阶段、运输阶段和施工安装阶段进行计量。接着,对碳排放因子进行了定义和选取,构建了地铁盾构区间土建工程物化阶段碳排放计量模型。最后,对广州市地铁某标段工程进行案例分析,得到物化三阶段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0.02~13.00,0.72,1.91~1.94 t/m,碳排放总强度为12.66~15.66t/m,所用的全部钢材和铁使用再生材料可为该案例减少碳排放强度3.00 t/m,减少19.2%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1.
范永法  张健 《建筑施工》2014,(5):600-602
预拌混凝土的碳排放包括组成预拌混凝土的原材料的碳排放、生产碳排放、运输碳排放,在按照配合比估算单方混凝土的碳排放时需要附加碳排放量的调整量.提供一种估算预拌混凝土碳排放的方法,以期为建筑建造阶段的碳排放提供数据,该方法也可以用于评价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碳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城镇化不断加速、建筑能耗巨大、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城市污染严重、碳排放量大的背景下,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绿色生态建设工程的理念应运而生。作者通过在工程一线的实践经历,分别从工程材料节能的实践、推广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生态建筑三方面提出建议和想法,以引起同行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建筑绿色可持续性评估是建筑领域重要的环节,通过能值法和碳排放法定量计算典型建筑物的能值总量和碳排放量评估建筑物的绿色可持续性能。本文通过对比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异同,分析敏感因素,综合评估建筑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说明能值方法和碳排放方法都指出混凝土和水泥是建筑可持续性最重要的两种材料,需要重点关注;建筑设备相对建筑材料处于次要地位;能值方法对建筑领域应用的高技术含量产品敏感度较高,碳排放法对物品本身的元素组成更看重。  相似文献   

14.
魏力 《福建建材》2010,(5):52-54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把"碳排放"作为评价建筑节能的关键指标,室内装修如何以低碳减排的理念结合现代施工技术,创造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室内环境,将是以后建筑室内装修的重点。本文从建筑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与建筑室内装修建材选择的碳排放两个方面分析来阐述如何实现建筑室内装修施工的低碳理念。  相似文献   

15.
<正>1、建筑建造与施工阶段:城市重要碳排放源头之一建筑物从其原材料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运营使用到拆除处理整个全生命周期内都会排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建筑领域一直是世界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估内容主要关注在设计阶段与竣工后的运营阶段,在绿色建筑建造施工阶段指标也没有明确需要全面控制碳排放量的要求~([1])。  相似文献   

16.
介绍建设工程施工碳排放计算体系,包括计算方法、计算范围和方法层级,然后构建建设工程施工碳排放计算模式,最后以珠海横琴隧道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为例,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同时,展望该方法体系在预测、预报、预控建设工程施工碳排放,绿色施工评价,碳交易等方面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范永法  张健 《广东建材》2014,(11):89-92
预拌混凝土的碳排放包括组成预拌混凝土的原材料的碳排放、生产碳排放、运输碳排放,在按照配合比估算单方混凝土的碳排放时需要附加碳排放量的调整量。本文提供的预拌混凝土碳排放能为建筑建造阶段的碳排放提供数据,且可以用于评价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碳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量,以BIM技术为基础建立了建筑节能分析的方法和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以杭州市某别墅建筑为例进行碳排放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50年的运营阶段,选用双层Low-E玻璃减少了碳排放量140 t,约占初始方案的4.7%;建筑朝向的改变减少了碳排放量40 t,约占初始方案的1.4%。玻璃材质的选取比建筑朝向的改变作用明显,得出建筑材料的选取是运营阶段降低碳排放量的重要措施,为今后同类项目的碳排放量研究和节能减排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木工程施工材料逐渐“绿色化”,以建设更加生态环保化的建筑。本文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分析,探索绿色建筑材料更好应用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沈丹丹 《建筑施工》2021,43(10):2162-2166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