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学得更好的相似矩阵,提出一种基于L2,1-范数距离相似度矩阵的学习方法,给出相应的聚类算法(CSCA).利用L2,1-范数距离计算出相似度矩阵,对相似度矩阵施加平方的约束;通过约束相似度矩阵所构建的拉普拉斯矩阵,求出对应的特征向量空间;利用学得的相似度矩阵中的连通分量直接得到聚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聚类结果大多优于其它聚类算法,验证了所提聚类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具有多种特征属性的多媒体数据(多视图数据)挖掘问题,在非负矩阵分解(NMF)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视图正则化矩阵分解算法(MRMF),该算法使用了多元非负矩阵分解技术,同时使用[L2,1]范数描述矩阵分解的损失函数,并采用多视图流形正则化对矩阵分解进行正则化约束。与现有的一些数据聚类或多视图聚类算法相比,提出的MRMF算法不易受到原始数据中噪声的影响,而且能够充分考虑到不同视图在聚类中所具有不同权重的问题,能够对多视图数据进行较为准确的聚类。MRMF算法的有效性在一些经典的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并取得了较好的聚类精度。  相似文献   

3.
宋艳  殷俊 《计算机应用》2020,40(11):3211-3216
为了解决谱聚类算法中相似矩阵的构造不能满足簇内数据点高度相似的问题,给出一种基于共享近邻的多视角谱聚类算法(MV-SNN)。首先,算法通过提高共享近邻个数多的两个数据点的相似度,使同簇的数据之间的相似度更高;然后,将改进后的多个视角的相似矩阵进行相加从而整合得到全局相似矩阵;最后,为了解决一般谱聚类算法在后期仍需要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数据点划分的问题,给出拉普拉斯矩阵秩约束的方法,从而直接通过全局相似矩阵得到最终的类簇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其他几种多视角谱聚类算法,MV-SNN算法在三个聚类衡量标准:准确度、纯度和归一化互信息上的性能提高了1%~20%,在聚类时间上减少了50%左右,可见MV-SNN算法的聚类性能更好,用时更短。  相似文献   

4.
谱聚类将数据聚类问题转化成图划分问题,通过寻找最优的子图,对数据点进行聚类。谱聚类的关键是构造合适的相似矩阵,将数据集的内在结构真实地描述出来。针对传统的谱聚类算法采用高斯核函数来构造相似矩阵时对尺度参数的选择很敏感,而且在聚类阶段需要随机确定初始的聚类中心,聚类性能也不稳定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消息传递的谱聚类算法。该算法采用密度自适应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可以更好地描述数据点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近邻传播(Affinity propagation,AP)聚类中“消息传递”机制获得高质量的聚类中心,提高了谱聚类算法的性能。实验表明,新算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多尺度数据集的聚类问题,其聚类性能非常稳定,聚类质量也优于传统的谱聚类算法和k-means算法。  相似文献   

5.
宋艳  殷俊 《计算机应用》2005,40(11):3211-3216
为了解决谱聚类算法中相似矩阵的构造不能满足簇内数据点高度相似的问题,给出一种基于共享近邻的多视角谱聚类算法(MV-SNN)。首先,算法通过提高共享近邻个数多的两个数据点的相似度,使同簇的数据之间的相似度更高;然后,将改进后的多个视角的相似矩阵进行相加从而整合得到全局相似矩阵;最后,为了解决一般谱聚类算法在后期仍需要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数据点划分的问题,给出拉普拉斯矩阵秩约束的方法,从而直接通过全局相似矩阵得到最终的类簇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其他几种多视角谱聚类算法,MV-SNN算法在三个聚类衡量标准:准确度、纯度和归一化互信息上的性能提高了1%~20%,在聚类时间上减少了50%左右,可见MV-SNN算法的聚类性能更好,用时更短。  相似文献   

6.
针对稀疏子空间聚类(SSC)求得的系数矩阵过于稀疏和最小二乘回归子空间聚类(LSR)求得的系数矩阵过于稠密的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协同表示的子空间聚类算法(SCCR).结合SSC和LSR的优点,将l1范数和Frobenius范数引入同一优化问题中,使系数矩阵保证在同一子空间数据点联系(如LSR)的同时,消除不同子空间数据点之间的联系(如SSC).然后利用此系数矩阵建立相似矩阵,应用谱聚类得到聚类结果.实验表明SCCR可以提高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7.
多视图子空间聚类方法因其可以揭示数据内在的低维结构而被广泛关注,但大多数现有的多视图子空间聚类算法直接将多个来自原始数据的充满噪声的相似度矩阵进行融合,并且通常是在得到一致的多视图表示之后再使用K均值算法聚类得到最终的结果,这种将表示的学习过程和后续的聚类过程分离的两阶段算法会导致无法得到最优的聚类结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单步划分融合多视图子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不是直接融合具有噪声和冗余信息的相似度矩阵,而是从相似度矩阵中提取出更具有判别性信息的划分级信息进行融合.提出一个新的框架,将表示学习、多视图信息融合以及最后的聚类过程整合在同一框架中.这三个过程彼此促进,好的聚类结果可以引导生成更好的多视图表示,从而得到更好的聚类效果.提出一种有效的轮替优化算法来解决由此得到的优化问题.最后,在四个真实的基准数据集上得到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Web用户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b用户聚类是将具有相似访问特性的用户归在一起,在电子商务的市场分割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中,能发挥巨大作用。文章提出基于用户访问路径以及节点高度的相似性评价函数,建立相似矩阵,并提出相似矩阵结构分解算法对此相似矩阵进行变换生成对角矩阵或下三角矩阵,该矩阵中的每一个子对角阵即对应一个用户类,矩阵的左下角对应各用户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丽娟    丁世飞  夏菁 《智能系统学报》2023,18(2):399-408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挖掘多视图特征的多样性信息来促进多视图聚类,提出了基于多样性的多视图低秩稀疏子空间聚类算法。该方法直接将视图多样性概念应用于多视图低秩稀疏子空间聚类算法框架中,确保不同视图的子空间表示矩阵的多样性;为了实现多个视图聚类一致性同时达到提高聚类性能的目标,在该框架中引入谱聚类算法共同优化求解。通过对3个图像数据集的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其聚类的性能优于已有的单视图及多视图算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多视图数据变得越来越常见。与单视图数据相比,多视图数据包含更丰富的信息,通常用一致性与多样性来刻画。现有基于图的多视图聚类方法大多只关注视图间的一致性信息,忽视了视图间的多样性信息,并且图的构建与聚类过程分离,从而影响聚类算法的效果。提出基于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单步多视图聚类算法(OMCDC)。基于“距离较近的数据点成为邻居的可能性较大”这一先验知识构建各个视图的相似性图。不同于以往算法直接融合相似性图获得公共图,OMCDC将每个视图的相似性图分解为一致性图和多样性图,通过融合一致性图获得更具一致性的公共图。在此基础上,引入谱旋转,联合优化低维谱嵌入和聚类概率矩阵,将图学习和聚类融为一体,直接获得聚类结果。OMCDC充分利用了多视图数据的一致性信息与多样性信息,结合谱旋转实现了单步多视图聚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100L和HW2数据集上的聚类准确率分别为94.62%和99.30%,相比MVGL、AWP、MCGC等方法具有较优的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11.
文本聚类在文本挖掘和信息检索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词聚类是文本聚类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聚类的中文词聚类方法,它将层次聚类和概念聚类结合起来,以缩短整个聚类时间。首先对预处理后的词集进行初始聚类,然后从每个类中各取一个出现次数最多的词组成新的词集,最后对该词集进行再聚类。实验表明,这种方法有效降低了中文词聚类的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将语义信息用于文本聚类和有效地进行特征选择,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协同聚类的两阶段文本聚类方法.该方法分别对文档和特征进行聚类从而得到特征与主题之间的语义关联关系.然后利用此关系来相互调整彼此的聚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特征与主题之间的语义关联关系能有效提高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K-means算法对初始中心十分敏感,聚类结果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K-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样本间的距离,根据样本距离找出距离最近的两点形成集合,根据点与集合的计算公式找出其他所有离集合最近的点,直到集合内数据数目大于或等于[α]([α]为样本集数据点数目与聚类的簇类数目的比值),再把该集合从样本集中删除,重复以上步骤得到K(K为簇类数目)个集合,计算每个集合的均值作为初始中心,并根据K-means算法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在Wine、Hayes-Roth、Iris、Tae、Heart-stalog、Ionosphere、Haberman数据集中,改进算法比传统K-means、K-means++算法的聚类结果更稳定;在Wine、Iris、Tae数据集中,比最小方差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聚类准确率更高,且在7组数据集中改进算法得到的轮廓系数和F1值最大。对于密度差异较大数据集,聚类结果比传统K-means、K-means++算法更稳定,更准确,且比最小方差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更高效。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光谱自动识别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了恒星等光谱的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分量分析和系统成团法的快速聚类方法.通过用PCA方法构造光谱的主分量,把光谱中的主要特征提取出来.然后构造主分量空间将分散在一组变量上的高维数据投影到两个主成分上,得到二维坐标;再以此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实现了高维数据的快速自动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5.
Xiao  Xiaobo  Wei  Lai 《Neural Processing Letters》2020,52(2):1317-1337
Neural Processing Letters - Subspace clustering aims to group high-dimensional data samples into several subspaces which they were generated. Among the existing subspace cluster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16.
聚类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7.
We consider the following clustering problem: we have a complete graph on n vertices (items), where each edge (u, v) is labeled either + or ? depending on whether u and v have been deemed to be similar or different. The goal is to produce a partition of the vertices (a clustering) that agrees as much as possible with the edge labels. That is, we want a clustering that maximizes the number of + edges within clusters, plus the number of ? edges between clusters (equivalently, minimizes the number of disagreements: the number of ? edges inside clusters plus the number of + edges between clusters). This formulation is motivated from a document clustering problem in which one has a pairwise similarity function f learned from past data, and the goal is to partition the current set of documents in a way that correlates with f as much as possible; it can also be viewed as a kind of “agnostic learning” problem. An interesting feature of this clustering formulation is that one does not need to specify the number of clusters k as a separate parameter, as in measures such as k-median or min-sum or min-max clustering. Instead, in our formulation, the optimal number of clusters could be any value between 1 and n, depending on the edge labels. We look at 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for both minimizing disagreements and for maximizing agreements. For minimizing disagreements, we give a constant factor approximation. For maximizing agreements we give a PTAS, building on ideas of Goldreich, Goldwasser, and Ron (1998) and de la Veg (1996). We also show how to extend some of these results to graphs with edge labels in [?1, +1], and give some results for the case of random noise.  相似文献   

18.
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采取随机选取聚类中心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得FCM算法在局部范围内容易获得最优解,但在全局范围内效果较差,且FCM算法中聚类簇的个数一般需要人为设定。面对上述种种问题,文中将蚁群聚类算法和FCM聚类算法进行结合,获得了一种改进的FCM聚类算法。该算法在初步聚类中利用蚁群聚类产生聚类中心和簇的个数,将产生的聚类中心提供给FCM算法进行再次聚类。利用蚁群聚类的全局搜索和并行运算的优点避免了聚类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陷。经过实验验证,该算法较一般FCM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Classical clustering methods, such as partitioning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s, often fail to deliver satisfactory results, given clusters of arbitrary shapes. Motivated by a clustering validity index based on inter-cluster and intra-cluster density, we propose that the clustering validity index be used not only globally to find optimal partitions of input data, but also locally to determine which two neighboring clusters are to be merged in a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of Self-Organizing Map (SOM). A new two-level SOM-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using the clustering validity index is also proposed.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synthetic and real data se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able to cluster data in a better way than class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s on an SOM.  相似文献   

20.
谱聚类是对样本拉普拉斯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不局限于原始数据的分布形状,可收敛于全局最优解,但不能准确反映样本间的实际关系,而模糊核聚类可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样本间的模糊关系。为此,在调整相似度度量函数和距离度量函数的基础上,将模糊核聚类融合到谱聚类算法中,提出SC-KFCM算法,利用模糊划分改进谱聚类中的硬划分,根据特征向量间的相似性和关联程度建立模糊隶属关系并对样本进行聚类,从而弥补谱聚类中硬划分部分对聚类结果造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C-KFCM算法在不同分布特点及维数的数据集上均取得了较稳定的聚类结果和较高的聚类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