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立征  李晓东  薛伟 《矿冶》2018,27(5):96-99
对新疆某氧化铜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该矿氧化率为97.52%,氧化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假孔雀石和硅孔雀石。晶体纯净的孔雀石和假孔雀石可浮性较好,采用浮选回收;晶体中含铁或与铁矿物结合紧密的氧化铜及含铜褐铁矿采用磁选工艺回收。最终确定浮选—磁选联合工艺流程。原矿铜品位1.27%时,获得的铜精矿含铜24.06%铜回收率90.25%。  相似文献   

2.
非洲赞比亚穆利亚希混合铜矿中铜品位为1.46%,铜矿物氧化率高,为76.92%,其中难选的结合氧化铜含量较高,结合率为39.16%,导致该矿石的选别难度极大。采用显微镜观察、矿物参数自动定量分析系统(MLA)等手段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发现矿石中存在铁质矿物浸染结合铜和包裹氧化铜的现象,硅孔雀石和孔雀石与褐铁矿和黑云母包裹且嵌布粒度较细,造成矿石选别困难。依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确定了适宜的选别流程,浮选闭路采用一粗一精一扫流程,可得到铜精矿品位为29.89%,回收率为30.56%,浮选尾矿采用加温酸浸法,可得到铜浸出率为82.19%,高效回收了难选混合铜矿中的铜资源。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某铜矿原矿含铜1.28%,铜品位较高,但氧化严重,氧化率高达76.07%,属于高氧化铜矿。原矿中氧化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硫化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和黄铜矿。为综合利用资源,针对矿石性质,进行了详细的条件试验,最终确定采用"先浮硫化矿后硫化浮选氧化矿"的工艺流程,获得了良好的分选指标。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铜28.68%、回收率20.65%的硫化铜精矿以及含铜16.82%、回收率52.38%的氧化铜精矿,总铜精矿含铜19.05%、回收率73.03%,对该类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开发利用某铜矿资源,对其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铜矿石属高氧化率和高结合率的氧化铜矿石,是典型的难选氧化铜矿石。矿石中可回收的主要矿物为假孔雀石、绿磷铜铁矿、黄铜矿、褐铁矿、磁铁矿和赤铁矿,伴生金、银可综合回收。脉石矿物有磷灰石、石英、长石,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等。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晶粒结构、它形晶粒结构、交代结构、隐晶质结构和柱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星点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  相似文献   

5.
为给云南二郎铜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原岩由岩屑角砾岩、岩屑杂砂岩、变质岩屑石英砂岩等组成,主要结构为填隙结构、他形粒状结构矿石;主要构造为稠密浸染状构造、稀疏—星散浸染状构造。矿石中主要目的元素铜品位为1.72%,矿石中的铜主要为游离氧化铜,占总铜的89.89%,结合氧化铜占总铜的5.85%;铜矿物主要是孔雀石(蓝铜矿)、砷钙铜矿、含铜褐铁矿、假孔雀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母、方解石。矿石中的孔雀石(蓝铜矿)多数呈半自形—他形粒状嵌布于脉石矿物中,+13.5μm粒级分布率为70.09%;砷钙铜矿集中分布在27~3.4μm粒级,累计分布率达88.85%;含铜褐铁矿的嵌布特征较复杂,部分以粗粒单体形式存在,粒度主要集中分布在+38μm粒级,累计分布率达71.61%。根据该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宜采用酸浸工艺回收该铜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开展云南某氧化铜矿石选矿试验,对有代表性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铜品位为0.75%,氧化率高达92.00%,伴生银含量为23.20 g/t,主要铜矿物为孔雀石(蓝铜矿)、含铜褐铁矿和假孔雀石,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白云母。②矿石原岩由石英岩质角砾岩、岩屑角砾岩、岩屑石英砂岩等组成,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和脉状构造,主要结构为填隙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角砾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细粒粒状变晶结构。③主要铜矿物孔雀石(蓝铜矿)、含铜褐铁矿和假孔雀石的嵌布粒度分别为1.2~212 μm(主要为9.6~106 μm,分布率达69.39%)、1.75~150 μm(主要为4.8~38 μm,分布率达58.43%)、1.75~106 μm(主要为53~106 μm及9.6~19 μm,累计分布率达81.39%)。④石英、云母、高岭石等脉石矿物与铜矿物的共生关系密切,常与主要铜矿物混杂分布。根据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该铜矿石采用浮选工艺回收,预计难以获得理想的铜精矿指标,酸浸可能是相对合理的开发利用工艺。  相似文献   

7.
西藏玉龙铜矿氧化铜矿石性质复杂,具有高泥质、高褐铁、高氧化率和高结合率,属于典型难冶难选氧化铜矿。针对该矿石性质研发浮—磁—浸原则流程,将该工艺应用于现场后,在原矿含铜4.27%的条件下,工业试验可获得含铜22.15%、铜回收率74.08%的浮选铜精矿,浮选尾矿经磁选后可获得含铜3.63%、铜回收率15.68%的磁选铜精矿,铜的总回收率达89.76%。新工艺选别指标良好,可对该矿石中铜矿物实现最大化的回收,选矿过程中实现回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回水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较为经济、环保的工艺,对国内外同类矿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子探针(EPMA)、矿物解离分析仪(ML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赞比亚穆利亚希铜矿区混合铜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就选矿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矿石平均含Cu 1.46%,游离氧化铜含量为37.76%,结合氧化铜含量为39.16%,其余23.08%的铜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矿物成分复杂,相互包裹严重,并有含铜铁质聚集体存在;硅孔雀石解离较难,硫化铜和孔雀石解离难度一般,而含铜黑云母解离容易,易造成过粉碎;因此,矿石属典型高氧化率高结合率的复杂难处理混合铜矿。根据工艺矿物学结论,提出了先浮选回收硫化铜,然后用酸浸—溶剂萃取—电积法(L-SX-EW)有效回收氧化铜的建议流程。   相似文献   

9.
湖北石头咀氧化铜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铜铁矿石属难选矿石。本文系统考查了石头咀矿的矿石工艺矿物学性质。指出孔雀石与褐铁矿之间十分复杂的连生关系是影响铜回收效果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查明结合铜在褐铁矿中的存在状态:在富铜的胶状褐铁矿中存在;孔雀石充填于早期形成的褐铁矿蜂窝状、海绵状孔隙中;少量的硫化铜矿物包裹体星散分布于褐铁矿中。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开发利用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先进仪器—矿物参数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综合手段对该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指出影响铜钴浸出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铜的氧化率为92.22%,氧化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和蓝磷铜矿;钴的氧化率为85.84%,氧化钴矿物主要为水钴矿。矿石中铜钴矿物粒度分布不均,其中,铜矿物以中粗粒为主,钴矿物以中细粒为主,并且黏土矿物较多,铜钴矿物在粗磨条件下易与脉石裸露连生,因此建议在适当粗磨条件下采用酸法搅拌浸出工艺回收铜钴。矿石中分别有3.69%的铜和9.46%的钴以吸附态分布在褐铁矿和铁锰水合氧化物中,这部分铜、钴较难浸出,是影响浸出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冬瓜山铜矿属于复杂难选矿石,具有铜磁黄铁矿、层状滑石、蛇纹石类型矿石占比高的特点,该性质对铜的选别过程具有不利影响,影响铜精矿品位和铜回收率。因此,开展该矿石的矿物学特性研究,对指导选矿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矿物组成及含量、主要矿物的粒度及嵌布特征分析、不同磨矿细度下重要矿物的解离度分析,并对影响选别指标的工艺矿物学因素进行总结。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冬瓜山深部矿石中铜矿物绝大部分为黄铜矿,墨铜矿占8.46%,且含有24.26%的滑石、蛇纹石易浮层状脉石矿物;黄铜矿、墨铜矿、磁黄铁矿、磁铁矿和黄铁矿的嵌布粒度不均匀,尤其是20μm以下部分占11.04%,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含量占75%时,仍有26.06%与脉石连生。以上性质都是铜选矿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指导选矿厂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藏某氧化铜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西藏某氧化铜矿石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试验根据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以传统的硫化浮选工艺为基础,采用“硫氧分步粗选-粗精矿混合精选”的工艺流程并辅之以新型高效浮选药剂,有效地选别和综合回收了矿石中的有价元素铜和伴生金、银。闭路试验指标为,铜精矿品位31.66%、回收率83.25%,铜精矿含金1.50g/t、银106g/t,金、银回收率分别为78.62%、64.3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疆某氧化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中铜的品位为1.07%,其中氧化铜中铜占有率为50.24%,因此该矿石类型属于氧化矿石。脉石矿物中方解石含量较高,达24.93%,同时易泥化脉石矿物白云母、绿泥石的含量也较高。此外,该矿石中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磨矿解离效果差。综上可知,该矿石属于难处理矿石。因此,要较好地利用该铜矿资源,在浮选过程中应采取适度细磨,并注意脉石矿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秘鲁某斑岩型含砷铜钼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宏东  金建文 《矿冶》2012,21(1):91-94
对秘鲁某斑岩型含砷铜钼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中砷、铜、钼等元素的赋存状态,丰富了该类型矿石的矿物学资料,并就影响选矿指标的矿物学因素进行了分析。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型矿石的氧化率比较低,铜钼应具有较高的选矿回收率,选别作业时容易获得较理想的选矿指标,但矿石中的砷会在铜精矿中有显著的富集,应该重视砷黝铜矿在选矿流程中的走向,充分利用砷黝铜矿与黄铜矿之间浮游性的微小差异生产高、低砷铜精矿。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浮选?浸出工艺处理含铜0.94%的玄武岩型氧化铜矿,该铜矿物氧化率高,嵌布粒度较细,属于低品位难选氧化铜。通过硫化浮选法回收部分氧化铜矿及硫化铜矿,可得到品位为16.2%,回收率为50.7%的浮选铜精矿,通过硫酸浸出法回收浮选尾矿中的细粒级铜矿物,浸出率达87%,此浮选-浸出工艺实现了铜矿物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6.
云南某铜矿原矿含铜1.68%,铜的氧化率为19.64%,其中结合氧化铜占13.69%,是一种复杂难选的硫化铜混合矿.由于铜泡石在矿石中含量较高,难以活化,因而精矿回收率仅为80%左右.考虑技术经济因素,较为合理的分选流程是采用原矿磨矿细度70% -74 μm单一浮选流程,可获得铜精矿品位为32.23%、铜回收率为78.48%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大姚某难选氧化铜矿工艺矿物学特征与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大姚某难选氧化铜矿,氧化率高、结合率高、钙镁含量高,含泥量大,且含有大量的纤硅铜矿,嵌布粒度极细。无论采用浮选法或湿法选铜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本试验研究从矿物学特征入手,查明该类矿石难选的原因,并选用具有针对性的氧化铜矿活化剂D2,制定较为合理的浮选流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浮选指标,精矿铜品位达21.12%,回收率61.29%,伴生银也得到回收。  相似文献   

18.
铜矿资源是世界各国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铜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易选的硫化铜矿石资源逐渐消耗殆尽,因此,氧化铜矿和氧硫混合铜矿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必然。老挝蚀变玄武岩氧硫混合铜矿,含铜1.00%,氧化率17.60%,其中结合氧化铜占5.60%。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矿具有矿物组成复杂、粒度嵌布细且不均匀、解离不完全等特点。基于选厂的实际考察及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分析了磨矿细度、药剂用量、选别流程等对铜回收率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硫氧混合粗扫选—粗精矿集中两次精选—中矿再磨再选流程,其结果表明在-44μm粒级含量占95%的磨矿条件及最佳药剂用量条件下,获得了两种铜精矿;其中精矿1,铜品位为4.23%,铜回收率为3.63%;铜精矿2,铜品位为19.38%,铜回收率为71.56%,合并后铜精矿铜品位为16.52%,铜回收率为75.19%。  相似文献   

19.
西藏玉龙铜矿氧化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西藏玉龙铜矿1号矿体氧化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中铜、钼等元素的赋存状态,并就影响选矿指标的矿物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型矿石中铜的氧化率较高,加强对氧化铜矿物的浮选回收可以明显提高铜的选矿回收率;矿石中一定量的砷赋存在黝铜矿中,浮选时砷会在铜精矿中富集;钼的硫化物主要是辉钼矿,由于该矿物嵌布粒度较粗,容易浮选回收,但矿石中钼的氧化率也比较高,钼的选矿回收率不会很高。浮选工艺试验过程中应重视对铜氧化矿物的浮选回收及对黏土类易泥化矿物抑制效果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