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论述了我国地震导致很多公路桥梁发生损坏,给抗震救灾带来巨大的困难。从而使得桥梁科技工作者对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及通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总结桥梁抗震加固技术的现状及方法,对如何改善桥梁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状况下,随着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城市建筑逐渐向着多高层方向发展。多高层建筑施工工序复杂程度较高,存在较大施工难度,在结构设计与加固措施等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近年来,板柱结构凭借着平面布置灵活性强、施工简单、具有框架结构优势等特点,在多层建筑结构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般情况下,板柱结构在厂房、仓库与商场等多层建筑中有着较强的适用性。本文就结合具体事例,对建筑板柱结构改造加固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地壳的不断变动,都导致地震的发生频率在不断地变高,从而要求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要在建筑的防震、减震方面进行改进。该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建筑在抗震鉴定方面的现状,基于当前抗震鉴定设计要求,分析了抗震鉴定的主要方法及内容。并结合实际工程理论,论述了当前比较常见的加固设计及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中人员及财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具体接层改造工程,介绍了设计过程中设计后续使用年限、地震作用、风荷载、抗震构造措施等内容的选取方法,给出r加固节点构造以及核心筒内墙体、楼板拆除、重建顺序,进行了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验算,供今后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加之近几年地震的频繁发生,人们对建筑的抗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建筑中砌体结构房屋占很大比例,砌体结构的抗震问题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本文就砌体结构中的民用建筑及单层砖柱厂房做了浅要分析,希望能为以后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汶川地震给我国建筑工程事业敲响了警钟,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未来的发展要更加注重抗震设计以及抗震结构的构建,努力通过抗震设计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固性,保障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无法预报、破坏严重的特点。因而在工程中尽可能的减小震害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和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我国房屋建筑抗震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抗震性能鉴定的重要性、步骤以及鉴定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并研究了当前广泛使用的抗震加固改造措施,对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鉴定与加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钧 《中国科技博览》2014,(14):151-151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且地震区域分布较广泛,震害频率较高、破坏性地震较多。经历了2008年四川汶川和之后不久的青海玉树等几次破坏性较大的地震后,国内工程界对于各种结构形式的建筑物所发生的震害表现和相应的抗震能力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总结和理解。伴随着抗震规范的修订,结构工程师应当更加重视抗震设计,加强抗震数值分析并在设计中采用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切实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犬震不倒。本文旨在探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总结和发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家广  吴斌  赵俊贤 《工程力学》2018,35(3):151-158
防屈曲支撑可以显著减小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层间变形需求,该文提出一种新的防屈曲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实用设计方法,以实现在增设防屈曲支撑的同时避免对构造措施不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主体结构构件逐个进行局部加固这一抗震加固目标。首先提出层间承载力最薄弱柱和层间最弱塑性铰抗震思路来分别解决小震下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问题和大震下结构层间变形验算问题;然后给出了设计方法的具体设计流程;最后,将设计方法应用于一栋图书馆阅览楼抗震加固设计中,分析结果表明防屈曲支撑加固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层间变形均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要求,验证了提出的结构实用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防屈曲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初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地震越来越频繁地在世界各地发生,现代桥梁建筑的抗震性能的设计问题也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桥梁建筑工程是交通网络的关键要素,因此桥梁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为达到桥梁合理的抗震性能,桥梁结构设计师应通过以往的工程项目以及地震灾害等经验所获得的正确的基本设计原则及设计思想,从而可以更好地解决桥梁建筑结构上、材料以及方案上的问题,这也是桥梁抗震概念设计的精髓所在。桥梁合理的抗震设计就是使桥梁的抗震结构在强度、刚度以及延性上有最佳的组合,从而可以有效而又经济地达到抗震的目标。本文便从桥梁受到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上、桥梁抗震设计的设计原则上以及桥梁抗震设计的相关问题三方面对桥梁的抗震进行探讨,从而详细地分析了现代桥梁建筑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为地震多发区,近100年超过7级地震就发生过15起,我国有41%的国土地震基本烈度在7度及以上地区。地震作用对桥梁结构影响较大,会给桥梁带来无法修复的损伤。本文结合以往设计经验及汶川地震桥梁破坏结果,分别阐述5种桥梁破坏形式以及在进行桥梁抗震设计中,采用何种方法来提高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等级。通过本人的一点见解,希望对于桥梁设计人员能够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李亭 《中国科技博览》2012,(11):207-207
抗震设防目标决定着抗震规范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措施。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按多遇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进行截面设计,以及验算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变形。第二阶段设计为弹塑性变形验算,对抗震有特殊要求或对地震特别敏感、存在大震作用时易发生震害的薄弱部位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从而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抗震设防标准的意义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水工抗震中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当前我国水工结构抗震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动态,诸如:结构-库水-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地震输入机制、坝体和地基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地震反应的动态设计和水工结构的抗震可靠度设计等,作了概要阐述。介绍了近年来在这一领域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并讨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5.
桥梁震害宏观调查是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抗震构造措施及震后桥梁加固修复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汉川地震强震区的桥梁及其它交通基础设施的地震破坏情况进行的详细调查,揭示此次地震造成桥梁、特别是山区公路桥梁地震中破坏的形态和原因,可为今后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水土抗震中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我国水土结构抗震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动态、诸如:结构-库水-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地震输入机制,坝体和地基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地震反应的动态设计和水工结构的抗震可靠度设计等,作了概要阐述。介绍了近年来在这一领域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并讨论了需要进行一步研究的若干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用市政桥梁基于位移的抗震安全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在用市政桥梁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安全评估的步骤和方法。依据国内外普遍接受的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以墩柱顶的位移延性系数、墩柱底截面钢筋的拉应变和混凝土的压应变为参数,通过比较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地震需求,提出了在用市政桥梁结构抗震安全评估标准。用基于位移的方法和评估标准,对北京5座在用市政桥梁进行了在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安全评估,为这些桥梁是否需要抗震加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外套增层协同减震在旧房增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使用耗能元件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与改造的外套增层方法 ,这种外套增层方法能使新旧结构共同工作而构成协同减震结构 ,它能有效地增强外套结构底层柱的稳定性及抗侧能力 ;同时能有效地降低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减震效果明显。是增层与抗震加固的有效结合 ,为旧房的增层改造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工程建设设计中,楼梯是关系到使用者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是地震发生时以及发生后业主逃生的主要通路。通过楼梯抗震设计能够提高楼梯抗震性能,为震后的逃生提供基础通路。而且,在现代楼梯与整体结构的研究中发现,抗震楼梯设计与整体结构的共同作用与分析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本文就抗震设计楼梯参与结构计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综合对比中美抗震设计规范体系的总体效果,根据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给出的典型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案例的设计结果,采用中国规范对其进行了对比设计研究,详细分析了按照中、美规范设计得到的结构构件尺寸、动力特性、设计地震作用和材料用量。并建立了中美两个结构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初步研究了二者的抗震性能。通过研究发现,中美抗震设计方法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中,在相同地震危险性情况下,我国规范反应谱的设计地震作用较大,并且我国规范对结构层间位移角的限制比较严格,二者使得按照中国规范设计的结构其设计地震作用以及材料用量均显著高于美方设计结果。但中美设计方案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基本相当。该文对比结果可供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