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绿色建筑因具有减少能源与材料使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优点而被广泛实践。然而,在全球加速实施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当前,尚缺乏关于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推动作用的讨论。在借鉴相关研究思路的基础上,通过适当调整和优化,确定了研究框架和方法:首先,以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桥梁,以德国DGNB所提供的评价指标与SDGs相关性的定性描述为基准;然后,借助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将指标与SDGs之间的定性关系进行补充和定量转化;再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权重与定量分析结果相结合,得到我国绿色建筑对SDGs贡献的一般性特征;最后,将绿色建筑认证项目的指标得分率,与其评价标准对SDGs的贡献相结合,得到特定绿色建筑对SDGs贡献的个性特征。结果显示,拟议方法可有效测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其认证项目对SDGs的贡献,进而反映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对SDGs贡献的一般性和个性特征。具体而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认证案例对不同SDGs的贡献有所差异,但两者对SDG12(可持续消费与生产)、SDG7(能源保障与清洁能源)和SDG6(饮水安全)的贡献均较为突出。厘清我国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析中韩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节能条款对于我国建筑节能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韩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SEED)节能指标的评价依据为韩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韩国《建筑能源效率认证标准》,结合这两项标准及中韩两国的能源特征,详细介绍了G-SEED节能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并将节能评价指标按照建筑与围护结构、供暖通风与空调、照明与电气、能量综合利用四部分与我国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分值权重的对比分析,发现韩国居住建筑注重建筑与围护结构,公共建筑注重照明节能与能源追踪记录,而我国的节能评价指标则更注重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即设备与系统的选择与优化上,其权重甚至达韩国的2倍。  相似文献   

3.
绿色医院建筑是未来医院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绿色医院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美国的GGHC、LEED HC,英国的BREEAM HC和澳大利亚的Green Star HC。本文针对上述4种绿色医院建筑评价体系的能源系统,对设备能效、分项计量、照明功率密度、可再生能源应用等重要节能指标在不同标准中的权重分数和具体评价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我国实际,采用措施性和效果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指标,有序对比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提出了我国绿色医院建筑评价的具体指标和各指标权重值。通过在4家医院进行试评,检验证明了所建立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基本具有可操作性,为正在编制的国家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分析了LEED认证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的节能设计要求,通过LEED v4参考标准ASHRAE90.1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以及最新参考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以围护结构系统、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要求为方向,对比分析国内外绿色建筑认证最新参考标准在一些关键评价指标的差异化,为建筑节能设计、绿色建筑评价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常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当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球战略时,绿色建筑也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也就应运而生。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价系统的发展,着重介绍了美国的绿色社区认证体系LEED-ND,根据此评价体系开发了适合企业及个人运用的LEED-DN认证自评软件。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及评价体系的日益重视,一款操作简单的绿色建筑认证自评软件将更加方便人们了解绿色建筑及促进绿色建筑的普及,对能源节约和绿色建筑的快速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绿色工业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工业建筑领域的内在要求。GB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未涵盖工业建筑,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成为工业建筑领域十分迫切的工作。通过与民用建筑比较,分析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的特点及难点,总结了我国在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方面的实践,提出应重视宣传推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绿色工业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工业建筑领域的内在要求。GB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未涵盖工业建筑,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成为工业建筑领域十分迫切的工作。通过与民用建筑比较,分析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的特点及难点,总结了我国在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方面的实践,提出应重视宣传推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导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技术规范,也是判别建筑设计方案是否达到绿色建筑要求的重要依据。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参考美国LEED和日本CASBEE标准,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由于我国标准从制定到应用的时间还不长,科学性与合理性仍需进一步检验。英国BREEAM是世界上首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体系完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研究BREEAM标准,将其与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各项指标与英国BREEAM-NC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发现我国标准大多为措施控制指标,强调过程控制;BREEAM-NC多为性能控制指标,强调使用效果控制。研究从指标范围、内涵、框架体系等方面对两个标准进行了剖析,结果发现英国标准更贴合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原则,我国标准应加强对绿色建筑实施效果的控制。即将推出的新绿建标准也对现行标准中存在的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修正。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LEED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逐渐被业内及公众所熟悉。在简释LEED评价体系及其在国内认证现状的基础上,将其与我国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其在我国发展的局限性,并从借鉴LEED的成功经验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加速,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绿色建筑的深入发展迫在眉睫,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制定与完善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英国BREEAM 2008和韩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建筑评价标准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分析了重庆市公共建筑项目在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第7章"建筑环境设计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内容后的增量成本变化情况。文章根据重庆市公共建筑实际情况分别设定了6个分析样本,并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公共建筑部分)》设定分析样本的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全面分析了其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的增量成本情况。  相似文献   

12.
郑可佳  宋德萱  杨丽 《建筑技术》2013,(12):1086-1089
介绍“能源及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认证的国际化情况及在上海地区认证的获奖级别、项目类型、业主类别、设计与咨询机构。在对现状进行梳理并与绿标认证建筑进行对比后认为,今后应引导更多的建筑向绿色转移。  相似文献   

13.
We conducted a re-analysis of data supplied by the New Buildings Institute and the US Green Buildings Council on measured energy use data from 100 LEED-certified commercial and institutional buildings. These data were compared to the energy use of the general US commercial building stock. We also examined energy use by LEED certification level, and by energy-related credits achieved in the certification process. On average, LEED buildings used 18-39% less energy per floor area than their conventional counterparts. However, 28-35% of LEED buildings used more energy than their conventional counterparts. Further, the measured energy performance of LEED buildings had little correlation with certification level of the building, or the number of energy credits achieved by the building at design time. Therefore, at a societal level, green buildings can contribute substantial energy savings, but further work needs to be done to define green building rating schemes to ensure more consistent success at the individual building level. Note, these finding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preliminary, and the analyses should be repeated when longer data histories from a larger sample of green buildings ar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析与设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建筑的实施效果依赖于设计人员对相关评价标准的理解和执行,通过对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其在建筑设计阶段涉及到的87项评价条款,根据不同专业及技术措施对其分类统计,计算出不同专业及技术措施的得分情况,根据这些数据分析绿色建筑设计工作的特点及侧重方向,结合建筑设计阶段8个设计专业的100余项申报文件在不同设计阶段的分布情况,总结出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在不同设计阶段的设计任务及工作重点,提出绿色建筑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围护结构节能评估研究及指标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野  江亿  谢晓娜  林海燕 《暖通空调》2004,34(11):36-43
综合分析了目前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标准的研究现状。研究并建立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围护结构节能评估方法,对不同类型建筑根据其建筑本身及使用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通过模拟计算确定了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及体育场馆建筑的具体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运行后实际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气候区内绿色建筑主要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选取位于该气候区内共11个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办公建筑,通过调研实际能耗,结合用户主观问卷调研,与常规办公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主观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类办公建筑,绿色建筑与常规建筑无明显差异,均略低于引导值;对于B类而言,绿色办公建筑的总能耗显著低于常规办公建筑,但与能耗指标相比二者能耗均较高,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在室内环境品质满意度方面,用户对绿色建筑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建筑,在空气品质和室内环境控制上尤为明显,光环境的差异则更多是归因于天然采光的设计,而非人工照明的优化。最后通过一个案例从节地、节能和室内环境等3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适宜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7.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对建筑节能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NABERS、BREEAM、LEED、GBTOOL、CASBEE和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对比分析,指出建筑的节能管理是国外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而在我国还需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针对既有建筑改造的评估,将建筑节能管理纳入主要的评估内容,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的评估体系与国外接轨,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国建筑节能管理水平,提升物业管理单位节能文化,促进节能建筑和建筑的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Green Mark评估体系虽设立年限较短,但由于其操作性强、标准明确、有效合理,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成为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介绍了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及指标设置,对指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能源效率、节水、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实践、室内环境质量及其他绿色特征等主要指标进行了说明,简单介绍了Green Mark的评估认证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即将发布实施的《深圳市工业建筑绿色设计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思路、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该标准涵盖了工业建筑设计的各个专业,明确了工业建筑绿色设计的流程、方法和技术要求,以便设计师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深圳市工业建筑绿色设计标准。该标准以电子信息类工业建筑为对象,切合深圳市产业特点,同时对其他工业行业绿色设计标准的编制起到重要的参考和促进作用,以推动深圳市绿色工业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书明  冀兆良 《建筑节能》2011,39(5):20-23,3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建筑逐步走向成熟.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相当大的比重,对绿色建筑的实现至关重要.依据LEED NC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探讨了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建筑生命周期各环节有关绿色建筑的要求及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