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某市政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系统采用改良A/A/O工艺,针对运行中出现的定期(国家法定节假日)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强化脱氮措施.在小长假期间,进水有机碳源略有降低,通过提前将运行模式调整为脱氮A/O模式,可保证生物处理系统的脱氮效果;在长假期间,尤其是国庆节和春节期间,进水有机碳源会大幅降低,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为确保出水总氮浓度达标,除提前调整运行模式外,必须辅助投加葡萄糖作为碳源.实践效果表明,以上强化脱氮措施可有效保证出水总氮浓度的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2.
低浓度进水UCT工艺的脱氮除磷调试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某污水处理厂采用UCT工艺处理低浓度进水,通过采取增加进水量、投加除磷药剂、补充碳源等措施,成功解决了低浓度污水的脱氮除磷难题.  相似文献   

3.
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处理低温地区综合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加悬浮填料可强化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脱氮效果和抗低温能力,北方某矿区新建污水处理厂(2 080 m3/d)即采用了悬浮填料活性污泥复合工艺.在平均水温为12.7℃的条件下,系统对COD、氨氮和SS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86.92%、80.52%和94.70%,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南方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投加悬浮填料的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填料选择、填料缺氧流化、填料拦截与疏导、曝气系统设计、反应器设计、底泥均化、碳源利用、对预处理和后处理的要求等,这为采用SBR及其衍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积累了经验,拓展了悬浮填料强化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国内污水厂面临地表Ⅳ类水提标,缺乏相关技术及经验,且运行能耗高。北方某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设计规模为4.5×10~4m~3/d,设计出水为地表Ⅳ类水标准,采用新型悬浮载体强化脱氮除磷工艺(A~2/O-A/O),在好氧区投加SPR-3新型悬浮载体填料。稳定运行期间,出水COD、BOD_5、NH_4~+-N、TN、TP均稳定达到类地表Ⅳ类水标准,出水相应指标平均值分别为20.64、4.70、0.49、7.89、0.28 mg/L。当进水碳源不足时,在总回流比为200%~300%、碳源投加量为10 mg/L条件下,对TN去除率均值达到89.71%,同步硝化反硝化提高了总氮去除率,降低了回流比,后置反硝化区内碳源利用降低了碳源投加量。MBBR区设计为微动力混合池型,无需使用推流器,不仅节约了投资和运行成本,更有利于系统运行维护,平均电耗为0.289 9 k W·h/m~3、0.906 4 k W·h/kg COD。新型悬浮载体强化脱氮除磷技术能耗低、容积效率高、运行效果稳定,适用于地表Ⅳ类等高标准水质要求的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6.
MBBR工艺用于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市李村河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程规模为17×104m3/d,在综合分析污水厂现有工艺、占地、进出水指标及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升级改造的生物处理工艺采用投加悬浮填料工艺(MBBR工艺),实施改造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7.
MBBR工艺强化污水脱氮除磷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东济宁市污水处理厂存在的脱氮除磷效率低与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MBBR工艺进行了强化脱氮除磷的现场试验,探讨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不同填料填充比、外源性碳源对系统脱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常温(21~29℃)、系统HRT为8.4 h、污泥回流比为100%、好氧混合液回流比为300%、好氧区前三段悬浮填料填充比为50%的条件下,试验系统对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0.58%、92.4%、46.3%和65.5%,处理能力优于同期污水处理厂生产系统;②在上述工艺运行条件下,投加外源性碳源(甲醇)33 mg/L,试验系统的总氮去除率由46.3%提高到72.3%,出水总氮10 mg/L,同时出水COD有所降低。研究结果显示,MBBR工艺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硝化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为污水处理厂下一步的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DeniteFilter(反硝化滤池)是将生物脱氮及过滤功能合二为一的处理单元,一池多用,兼具除磷脱氮功能。针对TN达标难点,无锡市芦村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深度处理中采用了该工艺,运行中发现,投加理论碳源量时,出水TN不能达标,经分析,是二沉池出水DO及滤池进水DO上升消耗了碳源所致,因此,重新核定了碳源投加量。运行结果表明,增加碳源投加量后出水TN达标。建议通过改进滤池出水堰形状和增加碳源投加精确控制系统来削减碳源投量。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合川污水处理厂在提标改造项目完工投用前,对现有Orbal氧化沟工艺的生物脱氮进行了问题诊断及效能提升。水质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碳源短缺是限制生物脱氮的重要原因。为此,提出通过调控内回流比和投加外碳源(乙酸钠)来提升生物脱氮效能。结果表明,当内回流比为300%、乙酸钠投加量为2 240 kg/10~4m~3(相当于104 mg/L的COD)时,出水TN浓度可稳定在10 mg/L以下。进一步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4℃、进水TN为57. 2~81. 1 mg/L的条件下,控制内回流比为300%、乙酸钠投加量为1 540 kg/10~4m~3,出水TN平均值为14. 4 mg/L,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0.
团岛污水厂MBBR工艺的升级改造及运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岛市团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过程中存在实际进水水质大大超过设计标准、出水水质标准提高、厂内已无发展用地等问题,对污水厂原有改良A2/O工艺进行改造;优先保证反硝化所需的缺氧区池容,硝化不足部分通过投加SPR-1生物填料来保证,将好氧段改造为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填充率约为29%,悬浮污泥泥龄为5.5 d,生物膜泥龄约为24 d,曝气系统采用中小孔径穿孔管曝气,无需增购鼓风机;运行三年来,效果良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可同时强化脱氮除磷,对难降解有机物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主要水质指标均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整个系统内填料流化状态良好,并未出现填料的堆积及堵塞筛网,改造后系统的运行能耗与改造前基本相同,并未增加;该工艺可大幅减少工程量,具有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简便、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可较好地解决市政污水厂升级改造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