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从"丝路文化"与"生土文化"两个方面,对乌鲁木齐的土遗址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在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下,当地古代生土建筑存在、发展的合理性、特殊性及文化特征。论证了保护乌鲁木齐的土遗址的历史文脉、延续乌鲁木齐生土建筑的记忆,使生土建筑重新焕发活力与生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生土材料由于低碳、环保、经济的优势而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近年来,伴随着建筑材料的革新,当代国外生土建筑涌现了生土和其他可持续性材料相结合的新型生土建筑形式。以当代国外生土材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与新型材料组合应用所创造的“低成本”与“高品质”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并分析生土建筑现代性表达的途径,谨此希望对我国生土建筑的发展与革新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建筑类型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对内蒙古土默川地区传统村落毛岱村生土民居实地调研的基础资料上,对现存晋风生土民居空间形态进行还原与分析,探究其"原型"与"变体"的关系,进而深入剖析晋风生土民居演变趋势及规律,为生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基础研究与资料。  相似文献   

4.
走向生土建筑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生态文明时代给生土建筑带来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叙述生土建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其震害特征,提出生土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秉承传统生土结构的精髓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符合当代人生活模式的生土建筑形式以及满足抗震要求的生土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李鎨翰 《福建建筑》2023,(11):109-113
在全球能源危机之后,生土建筑作为一种极具生态价值与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再度在国外建筑市场兴盛。生土材料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建造墙体、室内壁炉、室内装饰墙以及制作涂料等。与国外的蓬勃发展相比,现代生土建筑当前在我国的发展似乎停滞不前。究其原因,法规对于一国的产业发展有相当的影响。了解国外法规发展经验,将对我国生土建筑产业链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此,从分析几个代表性国家的生土建筑法规出发,探究法规对该国生土材料使用与生土建筑设计的影响。并借鉴国外生土建筑法规,结合我国国情展开探讨。加强与生土建筑产业相关专项法规的制订与政策扶持,推动生土建筑产业作为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6.
生土建筑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土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在近代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生态文明与地域文化给生土建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详细介绍了生土建筑的国外发展情况及国内的研究现状及水平,分析了震害产生的主要原因,简要归纳了生土建筑的结构形式、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土建筑、建造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教席所在地"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高等建筑学院国际生土建筑中心"在生土建筑教育与推广方面的经验介绍,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回归建筑学最基本的原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生土民居发展脆弱的问题,以秦巴山区青木川地区的生土建筑为例,通过现状调研分析,运用现代技术及理论,剖析了秦巴山区生土建筑特征,总结了继承秦巴山区生土建筑的特色、生态建造经验及生态适宜性技术,以期对研究其他地域的山区生土建筑发展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河西走廊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瑞安堡为研究对象,对其总体建筑功能布局、生土建筑技术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古民居建筑的布局特点和生土构造方式,为地处沙漠干旱绿洲边缘聚区的民居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生土在当代建筑的应用具有生态和文化上的双重意义.通过对法国生土建筑发展现状的介绍,包括在法国已初步形成的生土建筑产业链的整体状况,尤其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土建筑、建造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教席所在地的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高等建筑学院生土建筑研究中心CRATerre在生土建筑研究、教育和工程方面的经验,为我国生土建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积极可行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现代生土住宅的探索与应用.在保持传统生土住宅绿色特征的基础上,现代生土住宅在建筑造型、抗震性能、耐久性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做了改进和完善,使生土住宅建筑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生土砌块建筑的发展过程,以及国内外关于生土砌块在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生土材料自身特点和复杂性,以及现代建筑技术要求的提高,指出需要进一步开展生土砌块性能优化及生产应用技术研究:生土砌块性能优化、生土砌块的再生性、生土砌块试验方法、生土砌块生产应用技术、配套粘结和抹面材料,为生土砌块和生土砌块建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生土营建工艺在我国建筑历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文章首先通过对传统生土建筑研究中分类方法的探讨,强调营建工艺在生土建筑材料研究中的关键性地位;然后,从传承与演变的角度,对不同工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建立起本土营建知识体系与现代生土工艺研究对话的连接基础,指出工艺的应用机理是新老工艺间的本质区别,并总结新工艺的发展趋势和瓶颈;最后,展望生土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生土营建工艺对提高人民福祉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土建筑作为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它因具备取材方便、便于施工、造价低廉、节能环保、融于自然等许多其他建筑形式不能比拟的优势而生生不息、历久弥坚。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各种建筑材料不断涌现,生土建筑逐渐淡出过人们的视线。在注重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日,生土建筑因其建筑蕴含着巨大的生态价值和发展潜力,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本文通过对生土建筑的研究现状和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生土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对生土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以及生土材料分布的广泛性造就了生土建筑类型的多元化,集生态、艺术、文化、技术、人文等方面于一身。本文以汶川萝卜寨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整理,分析其生土聚落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萝卜寨生土聚落适宜性的更新策略。籍此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生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建筑垃圾泛滥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利用陕北黄土高原巨量黄土资源,运用现代生土改性及建造技术,研究发展既可降解于土壤又能满足现代建筑空间需要的现代生土砌体建筑,是实现人工建筑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广义循环的有益探索。以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循环为原则,提出现代生土砌体建筑传承文脉、空间适应、因地制宜、循环利用的实施策略,并通过生物方法实现生土砌体固体废弃物的土壤还原。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建筑结构类型中,生土建筑结构是我国出现较早的且较为成熟和完备的施工技术及重要手段之一。生土建筑结构具备自然依托性好、取材便捷、施工适应性强等特点,在以往的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深入分析国内生土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阐述生土建筑在各项建筑性能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本文以福建省生土建筑现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福建省农村现存生土结构进行针对性研究,就生土建筑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流程进行系统分析,系统总结了生土结构的类型、基础结构、主要承载体系、屋盖结构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存生土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加固技术方案,以期延长既有生土建筑结构的安全服役时限。  相似文献   

18.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以及生土材料分布的广泛性造就了生土建筑类型的多元化,集生态、艺术、文化、技术、人文等方面于一身。本文以汶川萝卜寨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整理,分析其生土聚落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萝卜寨生土聚落适宜性的更新策略。籍此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生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源于青海高寒高海拔地区传统农牧民居形式的启发,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青海省不同地区的土质研制了生土系列新型墙体材料,对其制品进行了试验分析和研究,并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新型生土建筑技术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经过研究发现,青海地区传统生土建筑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各地区土质基本能适合制备生土系列新型墙体材料,其力学和物理性能基本满足当地农牧民居建筑的要求和风格,利用生土系列新型墙体材料筑造的建筑也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认可和赞扬。  相似文献   

20.
由于生土材料的生态优越性,使得现代生土建筑能够促进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研究的重要对象。文章着眼于陕西的陕北地区,以现代生土砌体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形态、建筑色彩、建筑材质和建筑装饰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传统地域建筑,总结现代生土砌体建筑需要的特质,力求设计出根植于地域,在传承和发扬传统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增加现代生土砌体建筑的现代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