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数字集群技术发展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数字集群发展及应用情况,论述了数字集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指出中国集群通信技术GoTa、GT800的诞生为中国数字集群通信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提出了一种中国共网数字集群通信产业发展的思路,认为应妥善处理好公网、共网、专网的关系,找准集群通信的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集群通信市场.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引入第一套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到现在,集群通信在我国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由于种种原因,模拟集群通信发展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数字集群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在国内得到逐步应用和关注。近期,在北京举办的“中国PTT/数字集群论坛”,众多运营商、设备商及专家就目前中国电信市场PTT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海玉 《通信世界》2004,(39):162-162
随着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数字集群共网凭借技术与经济性优势,正成为未来集群通信的主流。近日,记从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铁通将借数字集群通信“振翅高飞”。  相似文献   

4.
《通讯世界》2009,(6):81-81
对于中国集群通信市场发展来说,2008年的奥运会无疑是一个分水岭,或者说是“里程碑”。自从2000年12月原信息产业部颁布了TETRA数字集群标准,到2008年整整8年的时间,是TETRA数字集群在中国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段,它标志着我国的专业通信客户市场已经完全接受了TETRA数字集群技术。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我国数字集群取得了较大进展,国内市均需求逐渐升温。2005年,我国面临着将收回全部或部分模拟集群网频率,模拟集群网向数字集群网转换的问题。国产数字集群应怎样继续发展?数字集群专网的市场和用户情况如何?模拟,数字怎样才能实现良好转换?在送走2004年迎来2005年的这一时刻,回顾与展望一下我国集群通信的进展,思考一下我国集群通信发展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刘守文 《移动通信》2005,29(3):16-18
文章分析了开发拥有完整自主民族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集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中国集群通信系统共网建设和集群通信产业化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自主创新和市场驱动导向为基点。分析了集群专用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公网、专网、共网和应急联动通信等有机互补合作的发展关系,提出了包括适应各类专用应急通信需要在内的中国数字集群与应急联动通信的相关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汤庆 《移动通信》2006,30(4):43-44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内数字集群通信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壮大,数字集群通信在我国的指挥调度通信业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供技术先进、高性价比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配套产品和延伸产品,并使之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同时,将国内外企业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带动国内数字集群通信制造业的群体突破,从而形成有竞争力和可持续自我发展的数字集群通信制造产业链,对推动整个数字集群通信产业的兴旺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字集群通信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祖辉 《电信快报》2002,(7):7-9,13
2000年12月28日,信息产业部发布了我国“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行业推荐性标准,至此我国集群通信正式从模拟走向数字。不久,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又先后发布了有关数字集群通信频率配置和管理的两个文件,尤其是以信息产业部名义发布的关于优先发展数字集群通信共网的“关于800MHz集群频率使用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简称518号文件),更为数字集群通信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该文件的主要内容为:(1)停止为800MHz模拟集群通信系统指配频率;(2)搞好800MHz数字集群通信系统频率使用规划;(3)加强800MHz数字集群频率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10.
金秋十月,2005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展览会上,数字集群通信成为HSDPA、踟、视频通信外又一新亮点。作为拿到国家数字集群实验网试商用运营牌照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卫通和中国铁通不约而同地将数字集群通信作为展览的重点之一,都开辟了专门的展台来展示其数字集群业务。中国卫通的展台以蓝白色太空舱造型为主体结构,现场模拟十运会开幕式调度组织向观众展示了其“一键行”GOTA数字集群通信网络(见图1);铁通为了充分展示“一讯通”数字集群系统的强大功能,特地在其展位的中央设立了一个模拟的指挥调度中心,对“一迅通”的主要功能进行演示和操作(见图2)。近几年来,数字集群通信在我国逐渐升温,但由于管理运营模式、数字集群用户市场培育和设备价格高居不下、国产标准有待完善等问题,我国数字集群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然而近一年来,集群通信相关政策动向、国产数字集群标准和产业链的完善,以及数字集群网络在被誉为通信“奥运会”的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上的精彩亮相重新点燃了人们对国产数字集群的希望,似乎在昭示着经过漫长的酝酿和起步阶段后,国产数字集群的春天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1.
曾晓延 《电信快报》2002,(12):5-6,9
1联通国脉集群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联通国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集群通信部是公司下属的事业部,主要从事集群通信共网运营业务。1990年,公司引进并开通我国第一套集群通信公用网系统,经过十多年来的市场开拓和业务发展,目前已具备模拟和数字两大集群通信系统体制,拥有4套系统设备。1.1模拟集群系统自1990年5月开通第一套SmartNet模拟集群通信系统以来,联通国脉已有12年经营集群通信业务的历史,目前用户终端约16000台,其中付费用户终端约11000台。现有3套SmartNet模拟系统,共83个信道,实际在用的68个信道支撑10000多台用户终端…  相似文献   

12.
在模拟集群通信的时代,由于技术不开放、标准不统一,全球集群通信市场处于混乱、割裂的”七国八制”局面。为了避免在数字集群通信时代重蹈覆辙,1998年3月,国际电信联盟(IrrU)根据世界各国提交的集群通信系统标准,制订了APC025、Tetralpol、EDACS、TETRA、DIMRS(iDEN)、IDRA、Geotek七个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国际标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TETRA和iDEN两种系统在全球应用最为广泛,也被我国信息产业部作为数字集群技术的行业推荐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从本世纪开始.数字集群通信技术逐渐登上舞台,并引起了业界的重视和兴趣。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国内数字集群通信市场,有望成为一个大的产业化市场。  相似文献   

14.
郑祖辉 《移动通信》2008,32(3):15-19
文章对iDEN、TATRA、GoTa、GT800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我国数字集群专网和共网的建设和运营现状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各行业及部门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李侠宇 《移动通信》2006,30(4):28-30
制定数字集群标准是专业无线通信发展的核心要求,尤其是制定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集群技术标准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介绍了我国目前应用的四种数字集群通信标准,并对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自主创新导向下的数字集群通信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如明 《移动通信》2007,31(2):11-16
文章以自主创新与市场驱动导向为基点,论述了包括适应各类专用应急通信需要在内的中国数字集群通信的相关发展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发展数字集群通信专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祖辉 《移动通信》2006,30(4):13-16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作为当今专业无线通信的主体.其独特的技术特征,使之具备了卓越的高效,应急反应指挥调度能力。随着近几年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专业无线通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模拟集群系统在2005年年末已退出市场.我国政府对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建设非常支持,加上各行业对数字集群通信认识的提升和需求的增加.数字集群通信将会在2006年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为此.《移动通信》杂志本期特开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技术专题.与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界的专家、学者、生产商,运营商.使用部门等.一起就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标准进展、产品研发、市场运营,业务应用等各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本期专题特别邀请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副主任、集群通信专家委员会主任、《集群通信应用与发展论坛》秘书长郑祖辉先生担任审稿专家。在此.我刊编辑部对郑祖辉先生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本期专题所有撰稿作者表示由衷的谢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郑祖辉 《无线电工程》2001,31(9):I004-I006
<正> 在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和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的支持下,第三届“集群通信应用与发展论坛”研讨会于8月8~9日在北京顺利召开。此次论坛研讨会的主题为“数字集群通信共网运营”。会上,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通信学分会主任委员来国柱致开幕词,无线电管理局陈如明副局长、电信管理局陈家春处长出席会议并做了精彩的报告。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国外的数字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自主创新与市场驱动导向为基点,论述了包括适应各类专用应急通信需要在内的中国数字集群通信的相关发展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数字集群通信共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通信是由专用通信发展起来的.数字集群通信作为专网使用当然是名正言顺的。但由于数字集群通信使用的频段有限(800MHz集群通信频段仅有15MHz.600个25kHz宽的信道).因此为了能让更多的部门和单位使用.提出集群通信“共网”的概念。共网是为了与现在有几亿用户的公网有区别。公网(Public network)是为广大个人用户服务的,而共网(Common network)是集群通信专网的公网.范围就小多了.用户主要是集团用户.所以两者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