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0 引言在厂家说明书及部分参考资料中 ,对于匝间保护中负序功率方向元件的最大灵敏角 ,仅提到整定为 - 1 0 5°,没有提及该元件是作为闭锁元件还是启动元件 ,也没有提及电流互感器 ( TA)回路取自发电机端部还是尾部 ,这样容易使调试人员理解不清 ,整定出现错误 ,造成保护的误动和拒动。本文对负序功率方向元件的最大灵敏角整定和电流回路的取向进行探讨。在以下的讨论中 ,均以其中一相作为参考相。1 发电机匝间短路的情况发电机匝间短路时 ,发电机内部出现横向负序电势 ,如图 1所示。图 1 发电机匝间短路时示意图Fig.1  Schem atic di…  相似文献   

2.
负序功率方向继电器接线正确性检查姜贵臣河北省电力工业局(050021)负序功率方向继电器一般用在变压器高压侧和负序电流继电器构成负序电流方向保护;最近又大量用在大型发电机保护中;作为发电机静子匝间短路保护中的闭锁元件。正常运行中继电器不动作,就是电流…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中期负序功率继电器巳落户西安电网,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超高压电网、大容量自耦变压器逼近古城郊外。反映不对称短路故障的负序功率方向保护逐渐增多,应用普遍。为了验证负序功率继电器的动作方向正确性,仍延用规程及仅事故措施的精神,利用负荷电流、工作电压来模拟故障以检查负序功率继电器的动作行为。作为进一步核实包括负序功率继电器在内的全部接线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马鞍山第二发电厂发电机负序功率方向继电器在区外故障过程中中的误动情况,通过分析该负序功率方向继电器的电原理图,而得到其动作特性。对比该负序功率方向继电器和纵向零序电压继电器所组成的匝间保护与传统的匝间保护接线方式的区别,历该负序功率方向继电器无常闭接点输出而不能起到传统匝间保护中的闭锁作用,但又按照传统匝间保护接线,因此造成了误动,根据问题所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发电机负序功率方向继电器动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马鞍山第二发电厂发电机负序功率方向继电器在区外故障过程中的误动情况 ,通过分析该负序功率方向继电器的电原理图 ,而得到其动作特性。对比该负序功率方向继电器和纵向零序电压继电器所组成的匝间保护与传统的匝间保护接线方式的区别 ,因该负序功率方向继电器无常闭接点输出而不能起到传统匝间保护中的闭锁作用 ,但又按照传统匝间保护接线 ,因此造成了误动。根据问题所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负序方向元件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随着风力发电快速发展,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大规模接入电网使得电源的负序等值阻抗不再固定,传统负序方向元件不再适用。通过推导转子侧变流器不间断控制和撬棒投入两种工况下DFIG的负序等值阻抗解析表达式,得到两种工况下的负序等值阻抗相角的变化规律。发现传统负序方向元件受DFIG接入的影响,存在灵敏度下降甚至不正确动作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负序方向元件的改进措施:故障前,利用DFIG参数在线确定不同工况下的最大灵敏角;故障后,根据DFIG运行状态,采用灵敏度和可靠性较高的动作判据。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后的负序方向元件具有灵敏度高、自适应DFIG运行状态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指出为了提高纵向零序电压型发电机匝间保护的动作可靠性,应具有负序功率方向闭锁元件;纵向零序电压元件的整定值,应根据发电机的定子结构决定;对纵向零序电压元件增加100~200ms的延时,可以提高匝间保护的动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详细说明了电力设备或线路的负荷(功率)方向选择元件的原理,分别对相间功率方向、零序功率方向和负序功率方向保护带负荷校验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不同的方向保护的试验方案和试验结果加以分析,使得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人员对不同的方向元件保护的调试方法和试验结果有个正确认识,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负序功率方向在目前应用日益广泛,运行实践表明,由于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人员的现场经验及理论水平有限,对调试方法和试验结果缺乏理论分析或分析错误:因而误接线、误判断时有发生,造成误动作或拒绝动作,直接威胁主变、主机乃至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为此本文利用对称分量法理论分析表明,当负序功率方向保护安装处正方向上发生不对称短路时,负序功率方向继电器所感受的负序电流I2超前负序电压U2为105°,并提出利用负荷电流工作电压模拟试验判断其负序功率方向保护的正确性检查的程序,供继电保护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继电保护方向元件的带负荷校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说明了电力设备或线路的负荷(功率)方向选择元件的原理,分别对相间功率方向、零序功率方向和负序功率方向保护带负荷校验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不同的方向保护的试验方案和试验结果加以分析,使得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人员对不同的方向元件保护的调试方法和试验结果有个正确认识,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故障分量负序方向保护的原理与应用 ,讨论了该保护在辅助判据的设计、定值整定、工程设计及如何避免暂态过程方向误判别等问题。对各分支中性点没有抽头引出及各分支不能安装TA的机组 ,该保护可作为发电机内部不对称短路的主保护。  相似文献   

12.
基于零序方向或者负序方向构成的保护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占重要地位,但当系统经高阻接地或PT断线时,一些测量点的序电压很小,进而影响方向元件的判别。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仅利用测量电流本身(如零序电流或者负序电流)自构建零序或者负序的参考量值,基于测量电流与参考量的比较结果转换为状态量,进一步由线路两端方向状态比较构成保护判据。在系统发生不对称故障后,利用故障零/负序电流的微分、反向等数据综合处理,获取送受端方向一致的电流参考量,再基于测量零/负序电流与参考量的比较构建新的方向判据。该方法不需要电压信息,大大降低了保护的通信量,在高阻接地、不同故障初始角等情况下仍正确动作,可应用于广域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本保护判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方向高频保护负序功率方向元件的非全相运行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着重分析了负序方向元件在超高压线路中非全相运行时的工作情况,比较了各种电容电流补偿方法对负序方向高频保护元件的影响。EMTP仿真结果表明,线路两侧断线又发生故障时,基于故障分量的负序方向元件可以正确动作。  相似文献   

14.
快速工频量高频方向保护的新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相电压补偿方向元件的不足,提出了两种新型的方向元件--负序电压补偿式方向元件和相电压故障分量补偿方向元件,通过大量的EMTP仿真验证了其优良性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快速工频量高频方向保护的新方案,即:对于各种不对称故障采用负序电压补偿式方向元件,对于三相故障采用相电压故障分量补偿式方向元件,对于非全相状态下的故障采用和电压补偿式方向元件。  相似文献   

15.
高压电网自适应接地距离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接地距离保护对高压电网高阻接地故障反应的灵敏性,提出了一种对过渡电阻Rg具有高度自适应动作边界的新型动作判据。根据接地阻抗继电器自适应动作判据的构成原则,在分析了负序电压极化的自适应阻抗继电器动作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负序电压移相极化阻抗继电器的移相控制方法、移相极化的工作性能。分析表明,将负序电压根据近保护安装点侧系统的负序阻抗角的大小适当移相后作为极化电压,接地阻抗继电器对Rg不但有更好的自适应性,也保持了其方向动作的明确性。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新的动作判据确实提高了继电器对保护范围末端高阻接地故障动作的灵敏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纵联零序方向零压不够时保护拒动的实际问题,考虑到系统中各站点间的负序转移阻抗远小于零序转移阻抗,单相接地故障时负序电压大于零序电压这一特点,论文提出了基于负序分量补偿的方向保护补充判据。判据进行了周密的实用化考虑,利用故障后零负序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来判别故障方向,在深入分析判据动作特性及灵敏度的基础上,按照故障特征的差异逐步提高灵敏度,综合构成了较完善的纵联接地方向保护方案。实例验证与仿真结果均表明,由该负序分量补偿的纵联零序方向保护在零序方向元件因电压不足而拒动时,能可靠判别故障方向,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选择性,从而有效改善了纵联接地保护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中,负序纵联保护显现出了极高的优越性。但是,负序方向元件的最大缺点是不能反映所有类型的故障,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都在寻求好的方法进行改善。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负序方向元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数据窗的延迟来实现在各种故障下人为的制造出负序分量,使其在各种故障类型下都可以可靠动作。  相似文献   

18.
论微机负序距离继电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介绍了多相补偿距离继电器的应用基础是故障前系统的三相对称,而其动作方程是三相不对称的,因此要调整该继电器对不同相别的两相短路有相同的灵敏度,会加大机械制造和调试的难度。而微机负序距离继电器动作判据的依据是序分量,它是三相对称的,使该继电器能对不同相别的不对称故障有完全相同的特性。两种继电器都不反应负荷与振荡,当故障与振荡同时发生时,多相补偿距离继电器会不正确动作,故它仍需加设振荡闭锁;而微机负序距离继电器由软件实现,内需增加简单的辅助判据,就可以完全不受振荡的影响而正确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