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霞 《湿法冶金》2007,26(4):222-222
A.Giaveno等利用逆流空气提升器,研究了以当地铁氧化钩端螺旋菌(Lf-LS04)从La Silvita和La Resbalosa(阿根廷巴塔哥尼亚)低品位复杂硫化物矿石中生物浸出锌。反应器中装有pH为1.8的无铁9K介质,矿物粒度小于74μm,矿浆密度1%,表面空气速度0.01m/s。2种硫化物矿石(主要是La Silvita矿石)的锌回收率均高于用以前收集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2.
张丽霞 《湿法冶金》2007,26(3):165-165
Adelson D.de Souza等探寻一种有经济效益的结合生物浸出和化学浸出的工艺处理硫化锌矿。某闪锌矿精矿含51.4%Zn,1.9%Pb,31.8%S and 9.0% Fe,用中温氧化铁、硫细菌连续生物浸出,之后对生物浸出渣化学浸出。生物浸出阶段,第一个反应器产生高达20g/L的Fe(Ⅲ)溶液,该溶液给入下面的生物反应器以氧化闪锌矿。停留70h后,锌提取率可达30%。  相似文献   

3.
高硫高砷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浸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菌氧化-氰化浸金工艺处理高砷高硫金精矿,研究了不同矿石细度、矿浆浓度、细菌接种量、氧化温度、氧化时间和矿石硫、铁、砷的脱除率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浆浓度为10%,氧化温度为32℃,氧化时间10d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85.1%;矿石中铁、硫、砷的脱除率分别为70.5%,58.7%和41.1%时,金的浸出率高达87.7%。该工艺与常规直接全泥氰化浸出相比,金的浸出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硫酸介质中用硫脲处理含金的黄铜矿精矿,研究了某些浸出参数(如硫脲浓度、氧化剂、氧化还原电位、pH、温度、矿浆密度、酸预处理和添加SO_2)的影响。金和银的最佳提取率分别为95.5%和84.4%。发现过氧化氢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氧化剂,连续浸出是在矿浆固液比控制在60%时完成的。估计每吨精矿消耗硫脲5—7kg。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硫脲消耗和金提取率的重要因素。酸预处理和添加SO_2有利于降低硫脲消耗。预处理还能减少体系中SO_2的需要量和提高银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5.
生物冶金中浸矿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国内外主要浸矿微生物种类,分析了嗜中温细菌、中度嗜热细菌、中度嗜热古生菌和极端嗜热古生菌等嗜酸菌种及嗜碱菌种的生存习性、培养特点和浸矿能力,评述了浸矿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改良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以及多种菌属联合浸出、异养微生物浸出和浸矿生物反应器等高效强化浸出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低Au/S比难处理金精矿,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连续生物氧化一氰化提金工艺开展中试试验研究,考察工艺技术参数对后续氰化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化时间7d、矿浆浓度15%、溶解氧浓度2mg/L、温度45℃、搅拌速度50r/min条件下,硫化物的氧化率达81.44%,氧化渣氰化提金浸出率为93%。  相似文献   

7.
K.Lilova等利用两种不同的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无铁条件下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膜直接氧化合成硫化铜。结果表明,在没有中间氧化剂(如Fe^3+)存在条件下,铜可被生物氧化,但比铁氧化还原循环中以间接机理氧化的速率要低。研究了温度对硫化铜生物氧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直接氧化硫化铜,最佳温度35℃左右。液体介质的酸度在pH1.5~3.5范围内对氧化速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Cinkur浸出渣中含有12.43%Zn,15.51%Pb和6.279/6Fe。确定了浸出渣的组成后,分别进行酸浸和盐水浸出试验以回收锌和铅。回收锌的酸浸试验过程中控制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矿浆密度(固液质量比)。  相似文献   

9.
张丽霞 《湿法冶金》2006,25(3):164-164
S.M.Mousavi,等研究了几个变量对采用柱式生物反应器回收锌的影响。矿石中主要硫化矿物是闪锌矿和黄铁矿,次要矿物为黄铜矿和方铅矿。用台架规模的柱式浸出反应器进行浸出试验。反应器中接种有嗜温(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嗜热(硫杆菌,Sulfobacillus)铁氧化菌,它们分别是用Sarcheshmeh黄铜矿精矿(Kerman,伊朗)和Kooshk闪锌矿精矿(Yazd,伊朗)分离得到的。接种细菌的反应柱中,有黄钾铁矾和元素硫形成。随着溶解铁离子浓度的增大,闪锌矿的浸出速率趋向于增大。低PH范围内,溶液中细菌的显微计数趋向于升高。另外,低PH条件下,颗粒粒度降低对锌浸出影响加重。结果表明,用嗜热培养基获得了最大锌回收率。对于嗜温和嗜热菌,反应柱温度在28~42℃,120d后,锌溶解率分别达到72%和85%。  相似文献   

10.
对细粒、含锌和金的复杂硫化矿进行了一系列台架试验,试验在三个串联的20L搅拌反应器中进行。混合人工培养的嗜中温细菌用于45℃下的生物浸出;混合培养的嗜高温细菌用于65℃下的生物浸出。用嗜中温细菌浸出时,锌的浸出率为80~87%;用嗜高温细菌浸出时,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Sarcheshmeh铜冶炼厂为例,提出:提高生物浸出强度不利于铜的回收,但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用混合中温细菌从烟尘中浸出铜是有希望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冶金技术,难处理金矿的生物预氧化工艺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生物预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三价砷会对细菌造成伤害,导致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本文采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f)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生物预氧化实验,研究生物预氧化过程中砷的价态变化及其对细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生物预氧化过程中,微生物氧化作用产生的高氧化还原电位(大于480 mV)可以使矿物溶解释放出的三价砷较快地氧化为五价砷,使其毒性减弱。在实验中发现,较低的初始矿浆浓度和较高的细菌接种量有利于产生较高氧化还原电位,使生物预氧化操作顺利启动。  相似文献   

13.
张丽霞 《湿法冶金》2007,26(4):205-205
J.A.Munnoz等研究了低品位铜矿石的银催化生物浸出。在摇瓶试验中,研究了接种、矿浆密度、[Ag]、培养基、pH及[Fe^3+]对低品位硫化铜矿石银催化生物浸出的影响。矿石中的主要矿物是黄铜矿。预试验结果表明,其他离子(Sb,Bi,Co,Mn,Ni及Sn)的加入不会加快铜的溶解,相反,嗜温微生物的接种和银的加入对铜的浸出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M.Gericke等介绍了一种极嗜热生物氧化黄铜矿精矿 (黄铜矿 66% ,黄铁矿 1 1 % )的能力。 70℃条件下的间歇试验表明 ,铜的提取率可大于 98%。在 3级中间工厂 ,用标准机械搅拌槽和充气槽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考察了滞留时间、矿样粒度、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传递供给对生物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 ,铜的提取率可达 95%。但是 ,与嗜中温生物和中等嗜热生物相比 ,极嗜热生物对所用的固体精矿 (或许与原料的粒度有关 )更敏感。试验还得出 ,要保证有高的氧化速率 ,保证反应器中有足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很重要的。用极嗜热生物浸出黄铜矿精矿@张丽霞…  相似文献   

15.
含砷难处理金矿石的生物氧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确定加工过程中砷的最终结果,评价生物予处理对金提取的影响,研究了难处理合砷金矿石的生物氧化。试验是在半-间歇搅拌生物反应器、连续流搅拌生物反应器和巨柱式生物浸出系统中,使用铁和硫化物联合氧化细菌进行的。监测了生物氧化过程中硫化物的氧化和砷的溶解作用,并将其结果与随后进行的氰化试验过程中的贵金属的提取联系起来。另外,采用阴离子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监测了存在于溶液中的亚砷酸盐[As(Ⅲ)]和砷酸盐[As(V)]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还评价了最终尾矿和中和生物氧化溶液所得到的含砷矿泥的稳定性。浸出结果表明,使用生物氧化工艺从这种矿石中可获得95%以上硫化物氧化率和47%的砷提取率。在生物予处理后的氰化过程中金的提取率由49%增加到约80%。溶液中砷的总浓度高达17g/L对细菌数目并无明显的不利影响。在所有情况下,砷最初以As(Ⅲ)形式溶解。典型的浸出液里As(Ⅲ)的含量是As(Ⅴ)的18倍。由于As(Ⅲ)化合物比As(Ⅴ)化合物稳定性差且毒性大得多,因此矿泥物料在环境中的长期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对矿泥毒性浸出过程稳定性试验结果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间已进行过很多研究,以了解在使用矿质化学嗜酸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浸出硫化矿的机理。认为在黄铁矿(FeS2)生物氧化过程中有两种机理同时起作用:(i)附着的细菌对矿物的直接氧化机理;(ii)三价铁离子对矿物的间接化学氧化机理。在后一种情况下,反应产品二价铁离子和元素硫能被细菌进一步氧化。这两种机理都能用下列反应式描述: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用中等嗜热菌(sul fobacillum thermosul fidao xidans,s.t)和极端嗜酸中温古生菌(ferroplasma thermo philum,f.t)浸出砷黄铁矿,通过摇瓶试验考察了不同矿浆浓度和细菌接种量对细菌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浸出体系矿浆浓度会降低砷黄铁矿浸出率;中等嗜热菌相较于极端嗜酸中温古生菌在高矿浆浓度下有更好的耐受性;提高体系细菌接种量,细菌与砷黄铁矿的反应速率加快,但浸出率并未提高;中等嗜热菌在矿浆浓度1%、初始接种浓度107cell/mL条件下,对纯砷黄铁矿中砷的浸出率在12d后达79%。  相似文献   

18.
嗜热嗜酸菌生物浸出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邹平  杨家明  赵有才 《云南冶金》2003,32(Z1):66-69
介绍从云南某温泉区采集的高温水样中分离出的嗜热嗜酸菌的某些特征及其对原生硫化铜矿的氧化浸出效果.嗜热嗜酸菌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有细胞壁,直径0.6~0.9μm,革兰氏阴性,好氧,以CO2为碳源,能在改良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添加酵母汁等有机物不能刺激其生长.嗜热嗜酸菌能氧化元素硫和黄铁矿中的铁,并将其作为能源物质,但不能氧化硫酸亚铁中Fe2+.氧化浸出的最适温度65℃,最适pH2.0.对-90μm低品位硫化铜矿粉矿浆浓度10%,搅拌浸出12d,嗜热嗜酸菌对总铜的浸出率为97.00%,而中温氧化亚铁硫杆菌为32.43%.浸渣的物相分析表明,嗜热嗜酸菌对原生铜矿的浸出率高达97.05%,而对照组仅能浸出15.43%.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和中度嗜热西伯利亚硫杆菌对含钼量极低的钼尾矿进行生物浸出实验研究,考察了有菌体系、无菌体系以及不同细菌对钼尾矿浸出效果的影响。采用ICP法测定浸出液中的钼浓度,pH计测定其氧化还原电位,并对浸出渣进行了SEM、XRD表征。结果表明:当矿浆浓度为5%时,两种微生物浸出工艺均能处理极低品位的钼尾矿,细菌的存在有利于钼尾矿的浸出;西伯利亚硫杆菌对钼尾矿的浸出效果更好,浸出23d后钼浸出率达到18%,而氧化亚铁硫杆菌的钼浸出率仅为8%。  相似文献   

20.
生物-化学两级循环反应器预处理坪定难处理金矿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艳利  张晓雪  李红玉 《黄金》2009,30(7):41-45
试验研究了矿石粒度、温度、Fe^3+浓度等因素对生物-化学两级循环反应器预处理甘肃坪定难处理金矿石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70℃、Fe^3+质量浓度为6g/L(6K)、矿石粒度-74μm的条件下,该矿石经生物-化学两级循环反应器氧化预处理72h后,砷的浸出率可达到17.7%以上;预处理5d后的氧化矿样金的氰化浸出率高达91.76%。而用传统生物氧化法预处理10d,金的氰化浸出率为80.31%。试验结果还显示,温度的升高、Fe^3+浓度的增加,可促进化学反应器中Fe^3+对矿物的氧化,且矿石的粒度细预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