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是目前和未来一定时期我国教师教育改革重心所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师教育队伍建设,造就一流师资。  相似文献   

2.
农机专业是农林类高校开展工程教育、培养工科人才的传统优势专业,在国家实施新工科建设、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和双一流专业建设的多重背景下。以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例,从专业定位、历史沿革、专业特色与优势、改革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介绍农机一流专业建设的举措与成效,不断推进与提高农机一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方高校土建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等方面,对土建学科与执业资格制度相适应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提出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和人才培养综合平台建设、实行产学研有机结合以及提高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创新刨业的实际能力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在设备维修管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如何逐步缩小这种差距、实现迎头赶超,确实应引起我国企业的深度思考。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发展减速、国内钢铁市场需求持续萎缩的情况下,这种要求显得更加迫切。有鉴于此,本期专家视点特别邀请曾赴日本、韩国进行实地考察的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首席师、湖北省设备管理协会秘书长肖永刚老师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钢铁及其他企业有所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结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势,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制度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对于培养大量复合型、实用型的职业技能人才,推动国家职业教育全民化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资历框架、学分银行两项制度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契合度出发,分析如何利用两项制度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学分银行系统,提出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实现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我国大学在回应社会剧变的挑战过程中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在教育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等问题上却出现了“钱学森式”的困惑和迷思。大学声誉、大学质量依存于人才质量,人才质量依托于人才培养模式,故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是大学发展的基本前提。在社会转型的总体背景下,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学生发展本位、教学环节本位、社会需求本位的价值取向,确立合理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设计出合理的、可行性的培养体制与制度。  相似文献   

8.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论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和时代对师德的新要求,提出如何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许冬梅 《机械》2014,(8):41-44
通过对福建省数控技术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分析,指出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现状;明确高职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出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一个专业可以有多个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适合数控专业的"工学结合"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叙述各模式的特点、具体实施办法以及各实施阶段考核方法;同时,叙述了数控技术辅助职业岗位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哲学的视域重新审视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当前的教师教育存在教育生态环境不平衡、学术性和师范性对立、人才培养模式生态链断裂等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运用生态哲学观点,遵循以尊重生命的存在为前提、以回归生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为基础、从学术取向抑或师范取向转向生态取向、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文生态链四个原则.各级政府要对教师个体活动予以尊重,优化“教师教育生态环境”,打破“师范性”与“学术性”在课程体系上的樊篱,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经历了由设置独立的“定向型”师范体系向设置多元的“开放型”教师培训体系的过渡,存在诸多问题,如在课程设置上教育类课程比重较低;在课程传授方法上,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取向上,我们应该转向实用和技术取向;相应地,在课程结构、课程模式等方面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也是我国师范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趋势。综合性大学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因管理体制混乱,冲淡了教师教育的职能;因注重学术性而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性;在课程设置上,照搬师范院校的做法,缺乏创新性;因缺乏系统规划,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办学重心上移,无法满足基础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和谐统一、加强教育实习以增强教学实践实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展教师教育是解决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专业面临困境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研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新途径。高校应从全面推行体育校本课程、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人手,提升体育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促使其转变观念,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优化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研究表明,我国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教师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注重职后培训,忽视职前教师培养;缺乏教师教育文化的氛围等等。基于此,我国高水平综合大学要承担起教师教育的社会责任;加大参与教师教育的投入;加强教师培训与培养一体化:以及培育教师教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专业课教师讲授通识课既存在教育理念方面的问题,也存在教学策略方面的问题。在教育理念方面,专业课教师往往用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素质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的概念来理解通识课程,简单地将通识课理解为专业知识的普及课,没有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策略方面,大班上课,难以实行因材施教;以讲授法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分依赖多媒体,难以在课堂上开发新的课程内容;教学评价手段单一,难以实现教学评价的激励和调节功能。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文化素质教育的观点,树立起通识教育的理念,正确处理好通识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作为一种大学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旨在通过对自由学术的探讨,培养理性完善、情感优美、行为优雅的"完整的人",中国古代的"大学之道"就是一种通识教育的理念。其次要改进教学策略,选择经典名著作为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多地采用共同解决问题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区域教师教育是“区域的”、“依托区域的”和“为了区域的”之新型教师教育形式。教师教育.区域化发展是区域社会发展的有机部分。经济区域化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以及近年来的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成为其存在的理由。它具有本土性、统筹性、系统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当前区域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着重处理好师范院校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区域教师教育资源的统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斯朦豪斯的课程观视“课程即研究假设”、“课堂即实验室”、“教师即研究者”,倡导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凸现了教师“专业主义”的理论取向,提出了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及相关的知识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对我国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中外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电类各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生活化教学视角,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应更多地贯彻"关注学生体验"、"回归生活"等,从而为践行新课程理念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大学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课程设置的知识模块不是封闭的“金字塔”形状,应该是开放的“知识树”状态,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坚持技术知识本位、知识能力本位和做人本位的有机统一;大学课程设置门数每个专业控制在50~60门课程之间、总学分控制在150~160之间、每个学分控制在15学时左右,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分别控制在占课程总教学时数的1/3为宜。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给物理教师教育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使其面临严重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高师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先导性、整体性、专业性、实效性等原则,体现课程结构板块化、板块结构网络化、网络配置均衡化的课程设置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