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知识观不仅决定了教师在课程知识面前的态度,也影响了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展现.传统课程强调知识的客观性、普适性,教学目的即知识传承,教学过程即知识再现与舞台表演,教学方式注重事前预设与模式搬运,教师教学个性受到抑制.建基于新知识观上的课程改革,宣扬课程知识的个体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特征,因而教学目的转变为知识的创造,教学过程转变为知识生成与生命表现,教学方式侧重于及时行动与因地制宜,教师教学个性得以生成.  相似文献   

2.
大学师生实施研究性教学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在于: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惟理是尊的权威观、共同参与的角色观,提升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导师”型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应培养研究兴趣;转变角色,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反思型学习者”,从单纯的好奇的求知者转变为逐渐成熟的研究者,从课程的接收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之一;掌握研究基本功;培养科研毅力、科研态度及科研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3.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的必修主课.它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信息性等特点,并兼有直接为企业生产服务的功能.本课程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而获得维修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但是,该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实践性很强而学生的感性知识较少;(2)课程内容涉及面宽且繁杂,而学生原有的知识面较窄;(3)按传统教学方式主要由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4)教师研究课程内容多,研究学生则较少.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专业课“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重要使命的关键手段,本文以电类专业核心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师团队、教学内容、学生情感、推进手段四个维度,探讨了专业课“课程思政”创新模式,建立健全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主体和评价反馈机制,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初步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工科课程,是电气、电信、环境、化工、大数据等工科专业的必修课。本研究针对“工程力学”教学中学生面临的公式繁多、概念原理不易理解的问题,指导学生课后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把概念和公式转化为有限元算例,通过计算,消化理解课程中的概念和公式,进行辅助教学。列举了3个典型例子,通过ABAQUS有限元计算与课程公式结果进行比较,学生能直观理解杆的纵向变形公式、用叠加法求解梁弯曲变形结果的正确性,以及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应力云图,理解了应力集中现象和影响范围。通过有限元计算,展示了利用有限元分析针对学生课后辅助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课后,学生随时可以在微信群内探讨把概念或公式转化为有限元算例的合理性、ABAQUS软件有限元计算的问题、课程知识点以及与课程有关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都可充分讨论。与传统课堂授课相比,ABAQUS软件在“工程力学”课后辅助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直观理解课程中的理论公式和概念。此外,本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动手能力。本研究为学生课后学习“工程力学”课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背景下,根据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观”理念,开展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文中以重庆大学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为例,从顶层设计优化课程群结构,深度融合创新实践体系,将软件工具—理论教学—实验—项目贯穿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环节。探索了与一流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同时引入现代虚拟教研室支撑“大工程观”的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和实践实施。  相似文献   

7.
《机电信息》2008,(24):55-56
为了让广大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五星级的服务,海信空调再出重拳:在专业安装的基础上,果断推出“即买即装”服务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消费者。  相似文献   

8.
“机器人系统集成”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系统方案设计、硬件安装、程序调试、运行维护等能力。由于产教融合深度不够,该课程现有教学内容普遍滞后于生产实际,存在学用脱节、技能滞后的问题。基于此,研究了“岗课赛证”融通的“机器人系统集成”课程改革。通过对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等湖南区域内工程机械头部企业进行调研,总结了相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课程教学目标,实现了岗课融通;对标岗位职业能力,遴选出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以竞赛设备为教学载体,开发出贯通是教学项目,实现了课赛课融通;遴选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1+X证书,完成试点申报,将学生考证结果融入课程考核评价中,实现了课证融通。“岗课赛证”融通的“机器人系统集成”课程改革将“岗”“赛”“证”融于“课”,实现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与产业、竞赛、证书的主动对接,有利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锤炼。  相似文献   

9.
“智性教育”是运用智性的教育方式来塑造学生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开启人的思维、知觉与“智性”,最终激发他们不断创造与创新的能力。它与传统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着重智性启发而非技术训练”,其宗旨与通识教育颇有相通。目前各医学院校均已开设了医学心理学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许多尴尬。作为通识课程.其课程规划与设计应以智性的关怀为出发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顺应通识教育理念;同时,须整合通识课程教师资源,促进教师通识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陈述了《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在“1+3”新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CMD”即“认知→制造→设计”的课程内容设计思路,并按照“认知与仿真”→“项目训练”→“现场实战”三个阶段顺序开展教学,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今后的职业岗位变迁相统一,采用了由教师、学生、企业等三方参与的互动式评价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品质及效果,对同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一项重大策略,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任务。针对“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存在“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实践能力不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根据“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师德素养、思政教育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国际化能力等6个维度能力,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的基本策略,即“师德铸魂”提升师德素养、“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学能力提升”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分层培养分类卓越”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产赛教融合”提升专业建设能力、“校企协作共同体”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请进来+送出去”“国际化+专业化”提升国际化能力,从而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教学内容随学生的学力差异自然分化并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它与一味强化教师的讲解,增加训练强度,延长教学时间的外延式教学不同,自然分材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互帮、释疑、练习、反思组成的教学格局,从课堂教学的价值理念、课堂资源观、师生观三个主要方面对现行的“以教代学”的课堂进行改造,努力实现课堂的内涵式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习领域课程有助于解决职业学校学科课程体系与其培养目标脱节的问题,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中,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却是有待解决的核心课题.以“机械设计”学习领域课程中“平面连杆设计”为例,说明了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即在专业能力和综合社会能力两个方面设立教学目标;以主题内容概览图作为教学导入;使用三明治教学方法和采用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积分账户作为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4.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课程组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经过多年对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引入新的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由于职业院校生源多元化,采用相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对具有生源差异和个体差异的学生进行“一刀切”教学,易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生“吃不消”的现象,这使得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针对上述问题,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基于在线课程的机械设计基础动态分层次教学方法。“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机械零部件选用方面的知识,具备运用有关技术标准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及使用维护能力。依托在线课程平台,结合分层次教学方法,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动态分层次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包括利用在线课程的讨论、问卷等活动准确全面掌握学情,并合理分层;重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分层教学;采用三元三维立体化的分层评价。课程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后,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希望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及标准零件的设计、选用和维护等知识。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知识点涉及方面广、机构传动相对抽象,对学生发散思维要求较高及传统教学方式下质量保证不足等问题,结合现代管理理念PDCA循环理论,将PDCA模式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前期规划设计、中期课程实施以及后期评价改进等各个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提出了应用SOWT分析和SMART原则进行课程目标标准的确立方法;课程实施阶段:提出了将思维导图方法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策略;评价改进阶段:提出了将鱼骨图根原因分析模型应用于诊断教学问题和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等工具应用于教学问题的创新解决等路径。基于PDCA模式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系统性对保证课程的质量有积极作用。新方法、新策略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凸显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为相关机械类课程地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课程理论最早于20世纪初发端于美国,到20世60年代前后,有关课程的思想逐步发展,并出现了不同流派。但从泰勒到多尔,其课程理论都有局限性。中国学者在本世纪提出了“五I”课程观,对“人的课程”这一理念作了系统的阐述。本文特别讨论了课程与文化的关系以及隐性文化和隐性课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课程:生存的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选择和创造的生存智慧。这一定义试图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课程观打通。生存智慧中应包含后现代所强调的生活经验、现代所推崇的理性知识和前现代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后现代课程观特别强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课程和体验课程,反对把课程理解为学科知识的做法,这种观点值得借鉴;但学生的体验、选择和创造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这一点上我们仍坚持现代和前现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以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背景,推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字化成果应用,汽车底盘课程组深化三教改革,构建了“一个平台两线循环三项教改四个协同五位融合”的模式框架,对接市场需求,推广“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在线开放平台”应用,解决了产学研融合的难题。实践证明:做好双线循环数字化教学成果应用,利于以学生创新型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质量体系的构建,利于岗课赛证的融通,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于持续改进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机械设计”课程学习有一定难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比较差等问题,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大学专升本机制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先介绍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应翻转课堂的设计,教学设计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案例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教学设计要根据具体内容做不同的设计;其次介绍了翻转课堂实施过程,这是重点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是不一样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分配,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发放,作业的布置、检查与辅导;最后介绍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最终得出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不仅提升了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效果、学生能力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