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德国东部Knigstein砂岩型铀矿床产出的地质构造背景、矿床(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开采的工程技术和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2.
保加利亚于1945年开始找铀,并于50年代后期发现了第一批铀矿床。1946年成立了保加利亚-苏联联合开发公司。经过45年的勘探,对整个保加利亚领土(11万km~3)均进行了盖格米勒计数器航空伽玛测量。对80%的领土进行了地面伽玛测量,总共打了1800多万米钻孔和640km的平巷工程。在45年期间由于进行了上述工作,结果共发现了35个矿床。其中某些矿床,如Buhovo、Eleshnitza和Momino可以说是矿区,由几个矿床组成。这些矿区是由中等规模矿床组成,已计算的储量为5000—20000tU。其余的32个矿床为小矿床,储量不超过5000tU。有7个矿床处于勘探阶段,14个正在开采,14个已采完。位于保加利亚西南部的2个水冶厂处理来自Buhovo脉型矿床的矿石和Eleshnitza砂岩型矿床的矿石。2个水冶厂的生产能力足以处理全部开采的矿石以及来自原地浸出的载铀树脂。在保加利亚原地浸出技术应用很广泛,7(?)的铀是用这一方法回收的。75%的储量赋存于砂岩型矿床中。从Buhovo、Partisanska Poliana、Beli Iskar、Smolian等脉型矿床中开采的是高品位矿石。保加利亚的铀储量、矿山和水冶厂的生产能力足以满足6个核电站(总装机容量3.54GW)对铀燃料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日本砂岩型铀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深入阐述“绿色凝灰岩区”和“非绿色凝灰岩区”的区域构造演化特征以及与成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日本砂岩型铀矿床铀源进行探讨,认为最有利的铀源来自基底或周边的花岗岩,其侵入时代为晚白垩世到古近纪(大约距今60~70Ma)。在矿床地质特征一节,列举日本人形咔和东浓两个重要的铀矿床矿例,对其含矿主岩特征、矿床物质成分、成矿富集因素、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研讨。最后,概括了日本以古河道(底部型)为特征的砂岩型铀矿床的找矿途径。  相似文献   

4.
希阿格达和达尔马道夫是俄罗斯以地浸方法开发的两个底河道型砂岩铀矿床。希阿格达矿床为新近纪的底河道型砂岩铀矿床。矿床位于赤塔市以北200km、贝加尔湖以东250km,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括论述了砂岩型铀矿床的5个主要特征,说明开采和处理该类型矿床时,采用钻孔地下浸出方法已成为现实可能。但由于砂岩型矿床建造中伴生有放射性核素和有毒的铍、硒、砷、镉及铜、汞、铬、镍等其他元素,当采用地下浸出技术开采和加工处理铀矿石时,地下环境和邻近的表面水层和大气层等可能受到各种各样因不同工艺技术发展的影响。应当本着有利于环境的安全、价廉可采用、土地复耕方案简单的原则进行综合性的生态评价。经验表明,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影响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是:矿床地下水条件、岩相岩性、水动力因素、含矿构造类型和矿床的景观地理与经济位置等。这些因素适用于每个具体地区相同类型铀矿床环境污染影响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原地破碎浸铀的矿床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工艺矿物学特征,认为原地破碎浸铀技术的顺利实施决定于不同的地质因素。以前铀矿床的勘探和地质条件的评价是基于传统的开采方法来评定的。为了采用原地破碎浸出采矿法来开采矿床,有必要对以前勘探的矿床进行开采前的重新评价,或在新勘探这类矿床时按原地破碎浸出采矿法所需的地质条件来评价。介绍了莫西涅茨.B.H所提出的对采用原地破碎浸出采矿法开采的矿床进行可行性评估的方法,并认为该评估方法对我国铀矿床开采前地质条件的评估具有指导性意义。另外以某铀矿床为例,采用莫西涅茨.B.H法进行了原地破碎浸铀的可行性评估。  相似文献   

7.
热液铀矿床     
这是一本专门论述热液铀矿床的著作。书中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为六章,讨论热液铀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矿物学和成因模式。作者总结了热液铀矿床的重要特征,描述了这种类型的矿床在铀的地球化学旋回中的位置,并发展了一种可解释矿床产状及其矿物组合的成因模式。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野外工作,作者认为热液铀矿床和砂岩型铀矿床的地球化学行为相似,在这两种矿床类型的形成过程中,铀都是通过氧化溶液的搬运,并由六价还原为四价而沉积  相似文献   

8.
本书主要概述了显生宙砂岩建造中铀矿床的沉积、成矿、水文以及地球化学环境的地质条件,从而建立识别新勘探区的地质标志,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本书对每一个具有砂岩型铀矿床国家的地区(至少一个)作了描述,这些地区大部分都是主要的开采区和储藏区。全书分4部分:(1)介绍了砂岩型铀矿床,描述了世界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环境;(2)详细描述并讨论了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地区的砂岩型铀矿床;(3)讨论了砂岩型铀矿床的地球化学和地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综合找矿模型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提出了砂岩型铀矿综合找矿模型的构建流程;深入研究了DS铀矿床的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及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建立了DS铀矿床的多源信息描述模型,从中归纳总结出DS式铀矿田和铀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完成了东胜—榆林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南澳(南纬30°10′,东经139°24′)附近,澳大利亚人新发现了一个世界级铀矿床——Four Mile矿床。Four Mile为一卷状砂岩型铀矿床,地勘工作从2005年起正式开始,该矿由东、西两部分组成,矿体埋深为160~180 m。此地的地勘工作由3家公司负责,Four Mile卷状砂岩型铀矿床离目前正在开采的贝弗利地浸砂岩铀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麦克阿瑟河铀矿床是世界上品位最富(平均17.33%U3O8)和规模最大(铀储量和资源量达18.5万吨)的铀矿床。开采这类矿床在辐射控制和高压水力处理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该文简要介绍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重点讨论了该矿床地下开采方案,以及辐射防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二连盆地努和廷铀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努和廷铀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努和廷矿床为同生沉积后生改造型铀矿床。晚白垩世二连期湖泊发育区控制了矿床定位。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同生沉积成矿、后生改造和表生作用3个阶段,成矿年龄为85Ma、(41±5)Ma和6~13Ma。在总结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建立了努和廷铀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论了在土耳其发现的各种铀矿床,并概述了已完成的勘探工作和所取得的结果。土耳其矿产普查与勘探研究所负责全国的铀矿床的勘查工作。这项工作是根据地质控制因素和传统放射性测量方法来完成的。到目前为止,全部已发现的矿床均显示有次生铀矿化;这些矿床被列为低品位矿床。根据矿床的产出形式和地质特征可分为三类:(1)产于陆相成因碎屑岩建造的矿床,这些矿床见于变质结晶岩的古老岩体边缘;(2)产于湖相火山沉积层凝灰岩和凝灰岩,该岩层属于第三纪;(3)产于第三纪砂岩建造中的铀矿床,该砂岩见于某些花岗岩周围。  相似文献   

14.
1992年8月,笔者随核工业地质局赴乌克兰铀矿地质考察组在乌克兰进行铀矿地质考察期间,有幸目睹这类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钠交代型铀矿床。现就考察时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乌克兰钠交代型铀矿床地质特征”一文,对矿床容矿围岩、岩浆作用、地质构造、钠交代作用、矿床规模等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一个新的铀成矿类型——构造-油气型;讨论了该类型砂岩铀矿床形成的区域背景、构造特点、成矿环境、矿化特征和矿床成因;认为与传统的层问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不同;强调贯通型断裂构造和油气对铀成矿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今后砂岩型铀矿普查勘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波希米亚北部地区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产有众多的脉状铀矿床。这一地区的铀矿床已经过了长时期的找矿勘探和开采。本文是“波希米亚脉状铀矿成矿地质背景”的续篇,着重阐述矿床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320铀矿床经过二十多年的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矿山开采以来,地质人员从工作中逐步认识到矿床成因的复杂性。通过对前人资料的学习,结合矿山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提出一些看法。一、矿床地质特征矿区位于新华夏沉降带中的一个复式向斜东南翼的几个次级背斜内(图1)。矿区内主要出露二迭纪、白  相似文献   

18.
超大型和特大型矿床在自然资源供给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超大型和特大型矿床的共性特征系统研究,对实现找矿突破、提高资源产能具有积极意义。针对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世界铀矿床数据库(UDEPO)内容过于简略的不足,运用VB语言开发了世界超大型和特大型砂岩铀矿床数据库,包含主页展示、信息录入与更新、数据上传、详细信息展示和下载四大模块。同时,开展全球砂岩铀矿床的信息梳理和资料搜集,并将搜集的文献、遥感影像和地质资料上载至数据库,完成了数据库的初步建设与应用,从而弥补了国内铀矿床数据库的空白,也为后续开展超大型和特大型砂岩铀矿床的系统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拥有的78个矿床(规模大于500 t,品位高于0.03%)中,砂岩型铀矿为21个,占全俄78个矿床的27%。在俄罗斯拥有的21个砂岩型矿床中,以底河道型砂岩铀矿床为主(13个),为全俄21个砂岩型铀矿床的  相似文献   

20.
TMS铀矿床为巴音戈壁盆地最大砂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重要的后备铀资源聚集地。在详细分析矿床铀矿体不同类型的基础上,总结了铀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并提出了具体找矿预测判据。TMS铀矿体类型按岩性可划分为砂岩型、泥岩型和混合型3类;按控矿因素又可划分为物性转换面控制矿体和化学转换面控制矿体2类。总结出TMS铀矿床矿体的4种空间分布样式以及不同岩性矿体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最后,结合砂岩型铀成矿系统,总结了找矿预测的具体工作内容,对在矿床外围和邻区开展铀矿找矿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