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进刚  虞锦晖 《工程力学》1999,2(A02):96-99
本文介绍了六根承受集中荷载的双向受弯无腹筋钢筋混凝土矩截面简支梁的试验,指出了荷载斜弯角是梁斜栽面受剪承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受拉纵筋位于梁底面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承荷载斜弯角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魏慧  吴涛  刘洋  刘喜 《工程力学》2019,36(5):130-136
深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机理复杂且受尺寸效应影响显著,缺乏准确、合理的受剪计算模型。结合Tan-Cheng模型中对混凝土软化作用和深受弯构件尺寸效应的全面考虑优势,在深入研究混凝土斜压杆倾角α和构件复合抗拉强度ft对深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影响的基础上,简化压杆顶部节点区高度lc与α的关系,考虑腹筋有效作用区域修正复合抗拉强度ft计算模型,提出了不影响精度前提下的修正Tan-Cheng模型。研究表明:基于国内外308组深受弯构件受剪试验数据计算结果,建议模型计算精度等同Tan-Cheng模型,并能够准确考虑尺寸效应影响,但计算过程较为简洁;通过与现有典型各国规范建议模型对比分析表明,计算结果较规范计算值更接近试验值,能够更准确地对深受弯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纵筋用量以及箍筋强度等级是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现行规范的受弯构件斜截以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没有计入纵筋用量的影响,且箍筋限于Ⅰ、Ⅱ级钢筋。本文研究了纵筋用量对斜截面受承载力的影响。分析和了箍筋使用Ⅲ级钢筋时正常使用阶段的斜裂缝宽度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曾庆响  何高勖 《工程力学》1996,(A02):166-170
本文在12根的腹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极限平衡原理推导了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拉件抗剪强度的计算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构件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的受剪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典修正压力场理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根据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剪切破坏机理,考虑上部受压区混凝土和下部受拉区骨料咬合力及箍筋共同提供受剪承载力,推导出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表达式.与所收集的国内外有腹筋梁的275个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采用该文提出的受剪承载力表达式计算的受剪承载力与试验结果的变异性较小,可用于钢筋混凝...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梁次生扭矩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次生扭矩对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提出逐级加载、待定系数的方法计算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梁的次生扭矩,编制了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梁次生扭矩的全过程分析计算机程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通过对次生扭矩影响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的分析,获得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并提出在工程实践中,计算承受集中荷载的有腹筋双向受弯梁的抗剪强度时,次生扭矩影响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顾冬生  吴刚  吴智深 《工程力学》2012,29(8):227-235
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钢筋混凝土(RC)圆柱破坏时截面受弯承载力极限值进行计算,计算时考虑了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和纵筋应力强化效应。计算结果显示截面受弯承载力极限值比规范规定的理论值有较大增加,特别是在轴压较高、箍筋约束效果明显时。截面受压区高度计算是RC圆柱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关键。圆柱破坏时截面受压区高度主要受轴压比、配箍特征值和纵筋配筋特征值三个参数影响。根据数值计算的结果进行回归,提出了受压区对应圆心角απ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95个大比例试件试验结果,提出截面受弯承载力极限值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参数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轴压比为0.6时截面受弯承载力极限值比规范公式计算值能提高60%左右,这一显著的弯矩强化效应值得在设计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配置HRB600级纵筋的高强混凝土梁受剪性能,以纵筋配筋率、混凝土钢纤维掺量为变化参数,对5根配置HRB600级纵筋的无腹筋梁进行了受剪试验,对比分析了各试验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荷载-挠度曲线、裂缝宽度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纵筋配筋率的提高,HRB600级钢筋高强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和斜截面极限荷载增大,斜裂缝宽度减小;钢纤维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强混凝土梁的斜截面开裂荷载,限制斜裂缝的产生与发展;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高强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增大;使用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配置HRB600级纵筋的高强混凝土梁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其结果是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沈涛  梁书亭 《工程力学》2001,(A02):305-309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及其误差来源,并结合国内外有关试验结果对相关公式给出了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董春敏  周淼 《工程力学》2013,30(1):242-247
为避免矩形截面框架柱在斜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通过试验研究14根框架柱在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以桁架-拱模型为基础建立计算矩形截面框架柱斜向受剪承载力的空间桁架-拱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了框架柱截面面积、混凝土和箍筋材料强度、配箍率、轴压力以及混凝土强度折减系数对其斜向受剪承载力的影响。最后,利用该文以及其他试验共计30根矩形截面框架柱的斜向受剪承载力试验结果对此空间桁架-拱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计算值的对比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安全计算矩形截面框架柱斜向受剪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曾庆响  何高勖 《工程力学》1997,(A02):124-128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构件抗剪强度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简支梁抗剪强度的简化计算式。  相似文献   

12.
为利用高延性混凝土(HDC)良好的拉伸和剪切变形能力,提高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该文通过对9根HDC加固梁、1根高性能复合砂浆加固梁及3根未加固梁进行静力试验,研究剪跨比、加固层厚度和加固层是否配置箍筋对梁破坏形态、受剪承载力及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HDC面层对无腹筋梁进行抗剪加固,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HDC面层可代替部分箍筋的抗剪作用,改善无腹筋梁的剪切破坏形态,并提高梁的剪压比限值;HDC加固层越厚,其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提高越明显,但加固层厚度较大时,需采用措施防止HDC面层间发生剥离破坏;HDC面层配置附加箍筋,可进一步提高试件的受剪承载力和耐损伤能力。基于试验结果,该文提出了HDC加固试件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对4根跨高比为16的配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简支梁进行了受弯性能试验及受弯承载力分析,试件变化参数为钢纤维体积掺量和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掺量从3%提高到5%时,试件的开裂荷载提高了6.0%~11%,极限荷载仅提高了1.4%~2.5%;纵筋配筋率为3.21%的梁发生适筋破坏,配筋率为6.74%的梁发生部分超筋破坏;增加纵筋配筋率可显著提高UHPC梁的受弯承载力(提高34.9%~36.5%)。基于截面平衡条件、平截面假定以及UHPC和钢筋材料本构关系,建立了UHPC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受弯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水平地震作用下恒压受弯无筋砌体承重墙的受弯力学性能,研究了正截面在不同阶段弹塑性受弯能力的历经过程。基于砌体正截面非均匀应力的本构关系假定及拉压区应力图形的等效化,对不同初裂情况下各阶段的恒压受弯能力计算公式作了理论推导,并进行了编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砌体墙在通常轴压比下,正截面边缘首先拉裂,之后受弯能力不会退化而是逐渐增大;达到极限受弯承载力后,截面产生压碎,受弯能力退化呈直线下降型;弯曲拉裂是从截面局部开始和发展的,受弯能力呈现类似配筋混凝土墙柱的延性,拉裂和压碎的开展过程随轴压比的增大而缩短。砌体墙在高轴压比下,正截面首先压碎,随后受弯能力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5.
贾金青  姚大立  余芳 《工程力学》2014,31(8):126-133
基于12榀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简支梁和2榀预应力型钢普通强度混凝土简支梁的受剪试验,揭示了影响试验梁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剪跨比、箍筋间距、腹板厚度、混凝土强度和预应力度对试验梁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斜截面开裂荷载和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具有更好的受剪承载力和剪切延性,以及更大的刚度;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建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了该文提出的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研究成果将为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的设计计算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喜  吴涛  魏慧  刘伯权  邢国华 《工程力学》2015,32(12):108-116
根据集中荷载作用下8根剪跨比0.26~1.04、跨高比为2和3的LC40级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简支深受弯构件受剪性能试验结果,重点分析了该类混凝土深受弯构件的破坏过程与破坏形态。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计算理论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深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完成了22组该类构件受剪承载力试验计算与我国GB50010-2010、ACI318-08、CSA和EC2等现有规范计算结果及软化拉-压杆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分析表明: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深受弯构件破坏形态分为剪切破坏和弯剪破坏两种,剪跨比λ≤1,其受剪承载力基本由混凝土斜压杆控制,软化拉-压杆模型计算结果接近试验值,与现行规范计算结果相当,但软化拉-压杆模型有明确的力学模型,能够合理反映深受弯构件受力机理。  相似文献   

17.
王英俊  梁兴文 《工程力学》2015,32(12):161-167
将纤维增强混凝土(FRC)梁柱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剪机制简化为约束斜压杆机制和桁架机制的综合作用,约束斜压杆机制由节点核心区FRC和箍筋共同作用形成的约束FRC抵抗,桁架机制由节点核心区梁、柱纵筋与周围FRC之间的粘结力承担。考虑这两种机制在受剪承载力机制中的比例,推导出FRC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将所收集到的28个FRC梁柱节点试件受剪承载力试验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二者之比的平均值为1.04,变异系数为0.08,验证了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魏慧  吴涛  孙俐欣  李磊  刘喜 《工程力学》2020,37(8):40-54
偶然的超越荷载、长期的环境侵蚀及温度变形等易导致深受弯构件斜截面的服役能力降低,出现开裂,影响正常使用。完成15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深受弯构件受剪性能全过程试验,系统研究了剪切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分析了剪跨比、加载板宽度和截面高度对构件受剪服役能力的影响,基于裂缝发展趋势建立裂缝宽度与荷载水平的宏观对应关系,探讨了相关规范中正常使用阶段斜裂缝宽度限值对该类构件的适用性。研究表明:随剪跨比和加载板宽度增大,试件最大斜裂缝宽度呈增长趋势,且配置足够数量的水平和竖向腹筋能够有效抑制深受弯构件的斜向开裂,试件名义斜向开裂强度和最大斜裂缝宽度均受尺寸效应影响较小;受剪全过程中试件的宏观剪切裂缝宽度与相应承担荷载水平呈现显著对应关系,且基于普通混凝土深受弯构件试验数据建立的服役性能评价指标可用于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深受弯构件服役性能预测;按我国规范中最小腹筋配筋率设计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深受弯构件难以满足斜裂缝宽度限值要求,建议适当增大腹筋最小配筋率。  相似文献   

19.
刘喜  吴涛  刘毅斌 《工程力学》2019,36(11):130-138
考虑主观、客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以深受弯构件受剪分析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引入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高效采样方法,通过R语言对深受弯构件概率模型参数进行MCMC随机模拟,给出参数的最优估计值及其对应的可信度,在先验模型基础上建立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概率模型,完成模型前后的对比分析,并根据不同置信水平确定了深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的特征值。结果表明:基于MCMC方法得到的受剪承载力概率模型是在50000次迭代分析后产生的结果,能合理地解释影响参数的不确定性,可信度较高;后验概率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较先验模型更接近试验值,且离散性小。  相似文献   

20.
吴涛  黄凯  刘喜  刘伯权  黄华 《工程力学》2015,32(11):210-217
贝叶斯理论具有充分利用模型信息和数据信息且考虑先验分布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通过贝叶斯多元线性参数估计方法,建立基于影响参数的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贝叶斯概率抗剪模型。基于该模型和271组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试验结果,完成了模型参数计算及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同时,利用贝叶斯参数剔除法对抗剪模型进行简化,并与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ACI318-08、CSA和EC2等现有规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利用贝叶斯方法建立的基于影响参数的深受弯构件抗剪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采用贝叶斯动态更新后结果较规范值更接近试验值,简化后模型能较为合理的进行深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