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信息化与西部制造企业集群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制造企业集群是新经济形势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以制造业信息化实施为背景,在分析西部制造业现状和制造企业集群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论述制造业信息化对促进西部制造企业集群发展的作用机理,探讨面向企业集群战略的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高宝鸡市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工业强市建设,根据科技部建设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的要求,宝鸡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带动七个县区科技工业园信息化。到2010年,9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装备,以企业数字化促进城市信息化建设,把宝鸡建成中国西部先进装备制  相似文献   

3.
在2002年出现的制造业信息化热潮中,涌现出了很多热点问题。其中以PDM为主的技术信息化在制造业企业中表现出了强劲的需求。据有关方面对国内主要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显示,大约6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对PDM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或者已经和这方面的厂商开始接触),不少企业已将PDM作为近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另据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站“e-works”的浏览量统计显示,对PDM文章和产品资料的点击量在各栏目中跃居第四(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ERP技术发展的现状、趋势及思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制造企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企业资源计划ERP(ERP:Enterprise Resource P1anning)为代表的管理数字化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特点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对外贸易的支柱和国家安全的保障。制造业本身的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推动企业信息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前提,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障.也是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对外贸易的支柱和国家安全的保障。制造业本身的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推动企业信息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前提,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障.也是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长期致力于我国企业管理变革和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并提出过许多独到的见解的资深管理专家金达仁,日前就大连市制造业信息化主题接受了《MM现代制造》杂志记者的专访,概要阐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竞争模式、我国企业管理现状,以及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其思想与观点对推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普遍意义。本刊现摘要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ERP应用在中国已有10多年的历程,如今势头犹如离弦之箭。今天,实施信息化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当务之急。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制造业,加强基础管理素质,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已成为业界共识。科技部高新司李健司长说:“我们将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建立起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面前,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还是软件厂商都在抓住机遇,借助信息化实现中国制造企业的腾飞,使我国变成制造业信息化强国,并进而成为真正的世界制造业中心。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信息化在国家‘十五’期间取得了很大成效,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如何认识、评价、总结、提升企业信息化总结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面向经济全球化,引领制造业信息化深化发展,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特别是,如何量化评价企业信息化成效,制造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是政府、企业、软硬件供应商共同关注的话题。”这是7月15日《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杂志社在北京召开的“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讨会”上,国家863/CIMS主题总体组专家组组长、《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杂志主编杨海成针对未来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方向所指出的。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阐述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指出信息化的标志是信息共享、连续流动和协同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益,使我国制造业更加具有竞争力。从企业的运作和业务流程的角度探讨了数字化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并就如何在中国制造企业实现信息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1制造业企业面临全面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在离散型制造业企业中,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应用了CAD和财务软件,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单元软件标准化比较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家大力开展了“甩图板”和财务电算化的推广行动。通过应用CAD和财务软件,使企业提高了设计效率,强化了财务核算,增强了对信息化的认识。一些企业还应用三维CAD、CAE、CAM等软件,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随着IT技术的发展,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开始向纵深发展,开始引入CAPP、PDM、ERP等信…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构建企业集群成为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强化区域竞争能力的基本战略。以企业集群为对象,以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为背景,探讨了面向企业集群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及其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13.
PDM技术的出现真正实现了CAX的集成,成为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制造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产品获取市场,获取效益,从而逐步扩大企业规模。因此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应从产品问题、市场问题着手,通过信息化促进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目前制造业ERP系统的实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许多企业都面临是否进行信息化的抉择。由于对信息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大量失败的信息化项目案例,使得广大企业往往彷徨于信息化门槛之外,渴望对自身进行信息化改造,却又担心信息化失败带来沉重打击。有鉴于此,为使制造业企业充分了解信息化,认识信息化,进而实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信息化从CAD技术应用起步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2004年,科技部《2003中国制造业信息化CAD/ERP产业技术发展报告》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对1000多家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中,为了科学、系统、客观地评价和引导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科技部组织有关研究机构、院校和中介服务体系等单位,专门设立了研究课题,进行了多层次、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并且取得了成果,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晨 《机电信息》2005,(5):27-29
在介绍制造业信息化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制造企业的特点和现状,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机电一体化》2007,13(1):23-23
在2006年中国IT制造业信息化论坛上,近百名政府官员、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集成、协同、创新与利润四大热点为制造业信息化献计献策,而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更是成为与会者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既是先进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的构建过程,也是企业的一个庞大、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青岛市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通过企业信息化,带动了青岛市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我们国家的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已逾二十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为了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科学地评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国家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决定从2002年开始.开展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指数统计调查工作.通过采集多样的企业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掌握企业更多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