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lanning》2016,(8)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工业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重视,并且在设计中得到了有效体现。人性化设计,即设计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作用,使工业产品设计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虽然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当下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在一些工业品的设计中,设计者未能把握人性化设计的实质,导致设计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剖析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注重立足于人性化设计本身,探究工业设计如何遵循这一理念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从对当代建筑环境设计的认识出发,介绍了设计表达的涵义,结合应用探讨了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方式,阐述了设计表达的原则,总结了设计表达在传递设计思想和拓展设计思维中的作用,以提高对设计表达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城市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的理念,分析了无障碍设计的要点,从坡道设计、盲道设计、二次过街人行横道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无障碍设计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指出无障碍设计在保证障碍人士出行安全的同时,营造出了和谐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4.
浅谈公路绿化设计的重要性及应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桂英 《山西建筑》2010,36(29):339-340
通过阐述公路绿化设计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公路绿化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概括了公路绿化设计的分类,并详细归纳了公路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总结了几点设计体会,从而为公路绿化的合理设计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3)
饮料包装设计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维过程。本文从现代饮料包装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现代饮料包装设计的国内外现状。阐述了饮料包装设计的意义,探索了饮料包装设计的方法。提出了设计创新和培养设计师创造力的重要性,通过提高设计师的创新能力,推动包装的设计发展,以适应世界新经济的竞争、创新设计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以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设计为研究主题,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的设计价值,进一步归纳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设计的现存问题,探究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设计策略,希望通过研究将国内的给排水设计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5)
以具体天然气压气站为设计实例,介绍了天然气输送压气站项目设计过程,在理论设计、自动化设计、安全设计、设备选型、开车运行等各个环节中,提出了合理的设计、选型及优化方案,使压气站设计达到环保、安全的要求。并通过分析实际运行的数据,为天然气压气站的设计提出了合理的设计运行方案,可供相关天然气压气站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工业建筑》2013,(Z1):585-587
介绍了当前地下工程设计的一般性技术,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地下工程的设计要点。得出地下工程设计是一项由初设计、现场监测及修正设计组成的系统工程。其中初设计的支护参数可由荷载-结构方法确定。现场监测是联系初设计与修正设计的枢纽,也是整个系统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正确分析监测结果,适当加强或降低初设计的支护强度,既保证了工程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性。该方法可为地下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唐西娅 《山西建筑》2004,30(12):19-20
介绍了设计思维与创意 ,从如何进行设计思维、设计创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指出设计思维是设计创意的基础 ,设计创意让设计思维更具有创造性、超前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
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有机设计以崇尚自然的理性设计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同。首饰设计中的有机设计从造型到材质都遵循了尊重自然的核心理念。文章从有机设计的曲线、自然的造型、取材自然、混搭多种材质等方面阐述了首饰设计中的有机设计手法,探讨了首饰设计中有机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李苗  陈晓明 《华中建筑》2012,30(4):156-158
侗族传统建筑群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侗族建筑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形式。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侗族建筑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该文通过对通道县所辖的侗族村寨的实地调研,例举出了旧建筑与新建筑的区别,并对演化的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苏北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苏北地区既有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并结合该地区特有的区域、气候以及建筑形式,开展调查分析;初步研究了苏北地区既有公共建筑的能耗结构,找出了造成严重能耗的症结所在,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苏北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集成技术,供设计及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上海理工大学的历史建筑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阔  杨丽  何亮 《山西建筑》2010,36(31):7-8
首先简述了上海理工大学历史保护建筑群的历史渊源和建筑风格,以及其所具有的文化意义,接着从经济层面分析并提出了这些历史建筑群的保护策略,最后通过利用Ecotect软件作出一些日照分析,并从人居环境的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关于这种历史建筑群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4.
绿色生态节能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节能改造能有效降低旧建筑的高能耗和高污染问题,针对建筑改造中的生态节能技术进行研究,分析节能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类型模式和方式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改造过程中节能措施的具体应用,试图寻找出可持续发展的旧建筑改造的节能生态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张旭  张奔牛 《重庆建筑》2010,9(10):21-24
本文就作者赴四川灾区援建所察和对玉树地震救灾的调查,引起联想,谈了抗震设防目标修订、标准提高的设想及理由,论述了抗震设防的理念、发展方向、遵循原则以及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对工程建设颇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工业建筑的外部空间是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的指引下,人们对工业建筑的外部空间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其中对工业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绿化设计的理念得到广泛的认可,所以对外部空间充分的绿色植物设计将是工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actual environmental issues of energy savings in buildings, there are more efforts to prevent any increase in energy use associated with installing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The actual standard of thermal comfort in buildings ISO 7730 is based on static model that is acceptable in air-conditioned buildings, but unreliable for the case of naturally ventilated buildings. The different fiel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ccupants of naturally ventilated buildings accept and prefer a significantly wider range of temperatures compared to occupants of air-conditioned buildings. The results of these field studies have contributed to develop the adaptive approach. Adaptive comfort algorithm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 EN15251 and ASHRAE standard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adaptive approach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buildings. These adaptive algorithms seem to be more efficient for naturally ventilated buildings, but need to be assessed in field studies. This paper evaluates different algorithms from both static and adaptive approach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buildings across a field survey that has been conducted in France in five naturally ventilated office buildings. The paper presents the methodology guidelines, and the thermal comfort algorithms considered. The results of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algorithms are provided wit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assess the applied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8.
Application of orthogonal pairs of rollers on concave beds (OPRCB) isolating system to short‐ and mid‐rise building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t first, the analytical formulation of the set of equations, governing the motion of Multi Degree of Freedom (MDOF) systems, isolated by OPRCB isolators, has been developed. Then, some multi‐story regular buildings of shear type have been considered, once on fixed bases and once installed on the OPRCB isolators. Next, som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ccelerograms of both far‐ and near‐fault earthquakes with low‐ to high‐frequency content, particularly those with remarkable peak ground displacement values, have been selected and normalized to thre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levels of 0.15 g, 0.35 g and 0.7 g, and their stronger horizontal component simultaneous with their vertical component have been used for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considered buildings. Story drifts and absolute acceleration response histories of isolated buildings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using a program, developed in MATLAB environment by using the fourth‐order Runge–Kutta method, considering the geometrically nonlinear behavior of isolators. Maximum relative displacement and story drifts as well as absolute acceleration responses of considered isolated buildings for various earthquake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rresponding fixed‐base buildings to show the high efficiency of using OPRCB isolators in multi‐story and tall regular building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是大量的旧建筑处理问题。由于人们对旧建筑再利用的价值认识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动机多样化,使得一些原本有保存价值的旧建筑不断被拆除,由此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城市机理退化等问题。为扩大我国旧建筑再利用的实施范围,分析了旧建筑再利用的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通过总结发达国家及地区在旧城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综合旧建筑再利用的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旧建筑再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汶川地震中中、小学校校舍破坏严重,特别是砌体房屋损失惨重,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提高中、小学校校舍抗震能力,避免灾害的重演,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舍安全工程”,对所有中、小学校校舍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介绍了笔者参加的江苏省中、小学校砌体房屋抗震鉴定及安全鉴定情况,分析总结了中、小学校砌体校舍房屋存在的主要抗震问题,探讨了砌体房屋校舍的抗震性能及地震中可能的破坏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校砌体房屋针对性的加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