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Fenn公司最近研制成功一种高速精密冲击剪切机,它能高速切断圆料以及多角形、异形截面的线材和棒料。根据截面尺寸和下料长度的不同,生产效率可达50~300件/min。剪切长度误差为±0.125mm。与锯床和普通冲剪机床相比较,这种新型的冲击剪切机在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坯料的自动进给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从机床结构、脉冲电源系统、数控系统、精密分度轴等几方面介绍了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后的研究成果--多轴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并用典型的加工实验验证了该机床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功能,为精密复杂模具和零件的电火花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制作母机.  相似文献   

3.
关尚军  杨克 《机床与液压》2012,40(2):7-8,29
我国普通导盘机床传统的工件人工夹紧方式及人工推动主轴进给和分体式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导盘加工的高效、精密、自动化的技术要求。为此进行了导盘数控机床的创新设计。设计的机床能实现工件的自动夹紧,具有液控伸缩式主轴和整体式结构,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08 mm,表面粗糙度达到Ra1.6μm。并采用了有源隔离技术,提高了数控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叶片电解加工机床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能够实现按最优进给角度加工叶片,研制出三轴进给的叶片电解加工专用机床。介绍了机床的加工原理、机床结构、性能规格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实践证明在该机床上电解加工方料毛坯,加工出的叶片经专用量具检测,叶片型面精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超精密切削、磨削、特种加工中,大行程驱动与高精度进给是难以解决的矛盾,也是多坐标超精密加工的难点.本文以三维结构的超精密加工为对象,进行了适合超精密三维结构特种加工运动平台的设计,实现了较大行程的三维精密运动.该精密运动平台也是研制超精密加工机床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4轴精密电火花成形机,该机床主体结构采用立柱式布置方案,主轴和进给系统分别采用电主轴和直线电机驱动;机床控制系统采用基于P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工作台传动采用半闭环控制方案,主轴进给采用全闭环控制方案;并开发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控制软件.  相似文献   

7.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我们对电镀金刚石砂轮平面磨削加工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加工表面质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主轴转速为6000r/min、进给速度为300mm/min、磨削深度为0.05mm的条件下,走刀长度达到30m时砂轮直径磨损量为0.11mm,在实验所采用的加工参数条件下表面粗糙度达到Ra0.57—1.12μm,加工表面质量较高。文中还对电镀金刚石砂轮的磨损形式、磨损机理以及砂轮的修整进行了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难加工材料复杂形状零件的精密加工问题,基于电解-机械复合加工原理,研究开发了五轴联动数控电解机械复合加工机床,组合引进了五轴联动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和五轴联动数控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采用五轴联动数控电加工技术,可实现整体叶轮、窄槽、窄缝、深腔、异形盲孔、内腔侧向盲孔等特殊复杂形状加工的工艺要求,加工精度优于±0.003 mm。  相似文献   

9.
数控机床在实际生产中,各轴伺服参数调整不好将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为提高多轴联动中各轴伺服参数的匹配性,推导三轴数控机床加工轮廓误差的计算方法,分析三轴数控机床各轴进给系统伺服参数对轮廓误差的影响,提出2个进给轴之间伺服参数匹配方法。以人字齿的加工为例,对比了参数优化前后的实际加工轨迹,参数优化后人字齿的轮廓误差由优化前的300 μm减小到100 μm,各轴伺服参数匹配能够有效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0.
吴晓君  杨洋  舒骁  张凤勇  张露 《表面技术》2019,48(6):361-369
目的通过M300模具钢曲面磨抛加工实验研究,解决传统抛光工艺效率低下等问题。方法采用弹性球头磨具对M300钢进行了曲面抛光加工,设计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主轴转速、磨具粒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主要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与材料去除率的作用。使用Hilbert路径走刀方式进行加工,可均匀遍历整个待抛曲面,利用五轴加工中心作为试验平台,电子分析天平、三维表面形貌仪作为检测仪器,得到优化的工艺参数和优选区间。结果在9组选取的磨抛参数中,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表面粗糙度(0.078μm),材料去除率和磨耗比分别为2.152 mm3/min、0.07。对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切深,对材料去除率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切深和进给速度。对于多目标优化,切深、主轴转速、进给速度、磨具粒度的影响程度逐次降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组合为:球头磨具320#,主轴转速4500 r/min,切深0.4 mm,进给速度80mm/s。结论采用弹性球头磨具磨抛可提高M300模具钢的材料去除率,改进加工表面质量,进而提高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1.
精密数控车床批量加工零件的精度稳定性是衡量机床性能的重要指标,其中加工过程中的进给轴受热伸长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数控车床进给轴热变形方向及伸长量进行研究,对比丝杠预拉伸及数控系统热误差补偿功能,指出这两种降低进给轴热误差方法局限性,提出一种使用中空油冷循环系统降低进给轴热误差的方法。该中空油冷循环系统,一方面通过中空丝杠内循环的冷却油带走丝杠螺母的发热量,另一方面通过轴承室内循环冷却油带走轴承的发热量。进行了系统结构设计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使进给系统在加工时保持温度稳定,降低热误差,进而提升批量加工的精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王炳达 《机床与液压》2022,50(19):50-55
介绍五轴机床最佳进给率和高性能精密控制算法加工方式,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引入进给率调度算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五轴弯曲刀具路径的循环加工时间。在寻找沿刀具路径的最佳进给时,考虑了五轴驱动器的速度、加速度和加加速度限制,以确保伺服驱动器以最小的跟踪误差平稳和线性运行。为设计一个精确的轮廓控制器,开发分析模型来估计五轴加工实时过程中的轮廓误差,通过考虑刀尖与参考路径的法向偏差和刀轴方向与参考方向轨迹的法向偏差来定义两种类型的轮廓误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型复杂构件焊接及其加工技术要求,介绍了一款双摆轴五轴联动数控焊接机床的设计与分析,包括机床总体设计,各进给轴设计以及机床结构有限元分析,为大行程空间复杂构件数控焊接机床研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针对自主研发的高精密五轴机床,开发了一套开放式数控系统。阐述了精密五轴机床的机械结构,搭建了基于工控PC和UMA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硬件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基于QT软件开发了数控系统的软件,实现了数控程序编辑、轴运动控制、工艺参数设置、人机交互等功能,并详细说明了数控操作面板与手轮功能的实现过程。最后,通过菲涅尔透镜加工实验,验证了开发的数控系统能满足高精密五轴机床的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恒定机床进给率下加工刀尖点速度波动的问题,提出了同时考虑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下运动学性能约束的进给率规划方法.首先推导了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之间的运动学变换关系,然后综合考虑了机床各轴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约束条件,以及刀尖点与工件相对运动速度与加速度约束条件,对各程序段中的机床进给速度进行规划.将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后置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规划进给率后,加工时间比恒定进给速度下缩短了32.9%,加工速度更为平滑.  相似文献   

16.
GSK218M加工中心数控系统是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普及型数控系统,适配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钻床等机床。系统采用32位高性能的CPU和超大规模可编程器件FPGA,实时控制和硬件插补技术保证了系统μm级精度下的高效率。系统标准配置为4轴3联动,旋转轴可由参数设定,可选配4轴4联动,系统最高定位速度30m/min,最高进给速度15m/min。  相似文献   

17.
GSK218M加工中心数控系统是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普及型数控系统,适配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钻床等机床。系统采用32位高性能的CPU和超大规模可编程器件FPGA,实时控制和硬件插补技术保证了系统μm级精度下的高效率。系统标准配置为4轴3联动,旋转轴可由参数设定,可选配4轴4联动,系统最高定位速度30m/min,最高进给速度15m/min。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基于静压支承技术自主研制的三轴超精密单点金刚石车床SGDT350。机床采用模块化设计,构建了开放式控制体系,成功实现了机床的高精度运动。经实测机床主轴回转跳动≤50nm,导轨直线度允差≤0.3μm/250mm,加工φ75mm口径SR250mm铝合金凸球面面形PV值达0.24μm,表面粗糙度Sa值达3.5nm,表明了机床具有较好的运动精度和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9.
正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数控精密微孔电火花加工机SE-WX018加工孔径范围:0.07~1.0 mm;具备电火花多轴联动铣削加工功能,可采用微细长圆电极或异形电极铣出0.07 mm的微细窄槽和需求的各类微小异形孔。适用于精密零件刻伤及航天航空精密电子元件等加工需求;具备扁平电极等各种类型电极加工各种精密微细型腔、微细窄槽和微小异形孔。适用于各类喷丝板、熔喷板等纺织化纤行业需求;  相似文献   

20.
0 引言 高效精密平面铣削技术的关键就是在大进给速度的前提下达到较高的平面铣削精度(相当于磨削水平),国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高效精密铣削的进给速度已达到2~3m/min以上,在国内,过去人们为了达到较高的平面铣削精度,往往采用降低进给速度,即减少每齿进给量方法实现.随着对机械加工生产效率和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过去那种低进给速度(<300mm/min)的平面精铣工艺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高生产率要求,因此,高效精密平面铣削技术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