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进安 《规划师》2000,16(6):43-45,49
该小区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在环境、社会效益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园林式的居住建筑布局,独特的道路网络、高雅的建筑格调,以及丰富多彩的景观序列,构成了荔苑小区独特的园林小区风格。设计用现代处理手法创造了“小桥、流水、人家”诗一般花园居住小区的生活意境。  相似文献   

2.
王进安 《规划师》2000,16(6):43-45
该小区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在环境、社会效益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其园林式的居住建筑布局,独特的道路网络,高雅的建筑格调,以及丰富多彩的景观序列,构成了荔苑小区独特的园林小区风格。设计用现代处理手法创造了“小桥、流水、人家”诗一般花园居住小区的生活意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建筑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在进行小区建筑的规划设计时,需要进行科学的构思,注重小区规划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基于此,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从设计理念、布局分析、造型设计等方面对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景观文化角度创建家园化生态小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态回归成了人们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的主题,生态小区也成了目前房地产开发的热点。本文从景观文化的角度,针对目前生态小区建设的不足之处,提出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生态小区的文化内涵,加强小区软环境——生态文化氛围的营造,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居住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英柏  念东  东婧 《建筑学报》2001,(7):58-60
21世纪的今天,随着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择居理念并不仅仅希冀于最基本的栖身需求,更多的是在追寻生活品质的提高。特别是对小区环境的理解和需求呈现出上档次、高品位的趋势。将房前屋后植点树,种点花草就称之为“小区环境”的概念正被淘汰更新。作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的南京月安花园在景观营造方面,力求开创一种新的模式或途径. 月安花园的景观设计,为避免以往景观设计中,过多遵循传统设计风格和难以与建筑及周围环境协调统一的矛盾,使景观的营造,能让建筑与景观环境用“同一种语言”说话。从建筑本身入手,不…  相似文献   

6.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文章梳理了我国部分地市老旧小区改造制度建设,规划引领,项目建筑、景观、环境设计等工作中注重营造建筑风貌特色、延续城市文脉、体现时代精神的经验和做法,为老旧小区改造中建筑文化风貌特色营造总结了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世界建筑导报》2007,(4):96-99
上海提香别墅是上海新近兴起的具有北美生活风情的经典城市别墅。奥雅根据地块原有承网纵横的乡村意境,着力刻画小桥、流水、人家的困园诗一般的浪漫情怀;同时根据纯粹的北美式风格建筑,单体设计上突出景观特性。发掘每一幢别墅所独有的晶质和特色,使景观与建筑环境水乳交融。设计中每幢别墅都拥有自己的前庭后院,  相似文献   

8.
蒋建 《广东建材》2010,26(7):171-173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筑设计实践,分析介绍了生态型高尚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重要内涵,对小区内部住宅建筑与环境景观设计中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了住宅小区建筑与环境景观设计要点,从而构筑出小区内部住宅建筑功能与景观环境和谐共融的绿色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9.
四、亲情小区的设计与规划(一)亲情小区环境的设计亲情社区的内涵应同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住宅和小区环境设计与规划应有利于维系和增进家庭亲情;二是有利于维系和增进邻里亲情;三是体现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各项活动、设施和服务部门的亲情关怀。亲情社区的理念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内涵,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含饴弄孙”的心愿。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梅墟拆迁安置小区绿化景观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工程概况梅墟拆迁安置小区东临规划东外环路、北邻滨江大道、西接规划道路、南靠江南公路,总占地面积约9.6hm2,其中建筑总面积约为11hm2,容积率1.15,绿化率35%。基地内的天然河道将基地分割为东西两块。2立意与景观布置梅墟拆迁安置小区绿化景观设计着重景观风貌设计,小区环境以水为设计理念,从赏水景———亲水体———思水源,层层深入,力求糅入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意蕴,提高小区环境品位。景观空间采用混合式园林布局,以植物群落景观为主,结合不同的铺装,创造各种景观空间。2.1入口区该区以入口标志为起景,中间以规则式花坛为基本构造元…  相似文献   

11.
天津西井峪村传统院落景观是典型的地域性民居,在营建技艺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生态、文化理念,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总结西井峪村传统院落景观的现实需求、利用“活态更新”理论指导传统院落景观环境、干砌石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从而达到传统院落景观优化的目的。文章梳理了符合活态传承理念的村落人居环境改善方式,以期为传统院落景观活态遗产传承提供可行性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濠江花园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注重合理的空间结构布局;注重和谐共融的居住环境塑造,注重合理活泼的道路网系统设计;注重空间层次、沿街景观、景观视线和绿化环境的组织;注重均匀分布的公建布局以及简洁的建筑单体设计;注重现代化的智能管理系统的构建,从而为小区创造优美、宁静、舒适、安全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3.
梁朝晖 《四川建材》2008,34(1):62-63,65
近年来城市居住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设计指导思想看,景观建筑学思想摆脱了“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局限,使居住区环境设计从分级绿地组织和环境要素配置走向营造宽松舒适的休闲生活环境:从强调绿化覆盖率走向注重居住区环境的整体生态效益;从以功能性为主走向以全面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环境设计服务于人们全方位的生活感受(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本文从居住区发展的几个阶段指出生态学思想融入居住区环境具有时代及现实的意义,并从基地处理、绿化设计、水环境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天津西井峪村传统院落景观是典型的地域性民居,在营建技艺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生态、文化理念,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总结西井峪村传统院落景观的现实需求、利用“活态更新”理论指导传统院落景观环境、干砌石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从而达到传统院落景观优化的目的。文章梳理了符合活态传承理念的村落人居环境改善方式,以期为传统院落景观活态遗产传承提供可行性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重点研究人文活力空间的营造,探讨文化古城多样性、多元化的创新途径和发展模式。以济宁市这一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古城为研究背景,结合济宁经济开发区创研中心项目实例,在遵循"以人为本"、"文化延续"的设计原则下,从建筑布局、立面设计、景观与建筑交融这三大方面分析人文活力空间的营造策略。以满足建筑在文化、精神、功能等层面的多种需求,同时也使济宁市焕发新的面貌,进一步提高济宁市的文化内涵与知名度。  相似文献   

16.
夏斐  郭清华 《华中建筑》2006,24(9):84-86
该文介绍了上海“恒信家因”二期规划的设计理念、规划导则和景观概念设计.详细阐述了该小区环境内涵的创造和由此引发的感想,并提出了关于住宅区环境内涵创造的几点建议,为人们进行小区环境创造给予启迪和参考。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代代相传的社会文化风俗,以及相应的技术、材料特性,产生了江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与建筑体系。历承千百年的发展,江南民居,独树一帜,升华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民居和空间环境所散发的迷人魅力,不知让多少人为之陶醉。江南民居真正意  相似文献   

18.
刘晓艳 《华中建筑》2006,24(8):122-124,127
该文从建筑思潮、文化理念入手,全面分析介绍“锦绣江南家园”住宅小区在规划、建筑、景观、室内装饰等方面的特色,突出本小区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注重文脉承传,同时,又尊重地域风情,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进行风格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一个设计中标别墅小区景观规划方案为例,文章探讨了在新时期水景楼盘的景观实践中,关注本土文化,注重住区景观的生态性、生活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以水形、水态、水韵为小区园林环境的基石,促进水景观与人的良性互动.并以生态化、本土化的自然植物景观和生活化、艺术化的硬质景观设施,以水为纽带,共同营造诗意栖居的生态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20.
《景观设计》2013,(4):J0099-J0102
设计理念 该项目作为创建“绿色三星”示范园区的助推器,其设计紧扣低碳节能的主题,时尚现代,并与场地内建筑的风格互相融合,相得益彰,体现园区高尚品位。景观设计与建筑简洁现代的风格相呼应,将建筑风格延伸至景观环境中,营造园区现代、时尚的景观氛围;项目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商务交流、休闲游憩的非正式交流空间。设计以满足产业园区办公人员行为需求为功能导向,设置空间变化丰富、环境氛围优雅、公共与半私密相结合的活动场所,满足园区日常商务交流、职员办公间歇休闲游憩、放松身心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