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测定了用双氧水进行羊毛前处理时双氧水消耗特性。试验表明:双氧水具有较高的初始(5min内)消耗速率,双氧水的浓度越高,初始消耗量越大,随后双氧水的消耗速率逐渐减缓;在同等的条件下,低浓度处理具有较高的双氧水利用率,但总的来看,在较低处理温度50℃)的情况下,前处理的双氧水利用率不高,一般不会超过20%。大量的双氧水仍然残留在处理残液中,有待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 :在双氧水作用下 ,利用驯化的味精废水活性污泥处理厌氧废水 ,对CODCr,BOD5和色度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 ,处理过程受到温度、活性污泥加入量和双氧水加入量的影响 ,活性污泥用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双氧水的加入量与TOC (总碳 )的去除率成正比 ,而色度与TOC的去除率有密切关系。在 30℃、活性污泥用量等于废水量、理论双氧水加入量、不另加氮源、曝气 72h等实验条件下 ,活性污泥法处理厌氧废水 ,CODCr去除率达 79 1 % ,BOD5去除率达 71 0 % ,脱色率高达 93 8% ,并除去了恶臭气味  相似文献   

3.
利用紫外线对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对SO32-和Fe2 具有较高转化效率的突变菌株。结果表明,突变菌株将Fe2 完全氧化所需时间从诱变前的48 h缩短为24 h,并且具有较宽酸碱度适应范围。在突变菌株与Fe2 共存时,SO32-的氧化速率明显高于化学氧化,且以间接氧化为主,细菌对Fe2 的氧化是反应过程的限制步骤。当SO32-的初始浓度为2.7 g.L-1、Fe2 的浓度为0.43 g.L-1时,SO32-的转化速率为0.0153 g.L-1.min-1。  相似文献   

4.
文章调查了蓝牙技术在低速率的网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排队论模型为基础,对蓝牙低能耗保持模式(Hold)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再利用研究。研究表明,蓝牙运行在低速率时,重复性使用Hold模式可减少系统的通信时间,提高系统利用率。仿真和结果验证表明,当Hold时间参数不变和采用较大的基带数据分组类型,例如3-DH5,将减少蓝牙通信时间,提高系统利用率。此外,根据应用速率特点,结合Hold模式再利用的传输方式,合理地设置Hold时间、通信时间和硬件缓存大小等参数,可优化整个系统的成本和运行时的功率消耗。  相似文献   

5.
在供水管网中,影响余氯消耗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研究影响余氯在主体水中衰减的因素.通过研究发现,主体水中p H的变化对余氯衰减速率常数(kb)的影响不大,而随着温度(t)、初始氯质量浓度(C0)以及有机物质量浓度(TOC)的变化,kb均有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模拟出来,并建立主体水余氯衰减水质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实际管网中,可增强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enton试剂对某染袜厂两股含阳离子染料的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反应时间、双氧水用量、硫酸亚铁用量以及pH对印染废水的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Fenton试剂处理该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 ,色度及COD去除率增大 ,最佳反应时间为 30min ;色度及COD的去除率随着双氧水 (30 % )的用量增加而增大 ,最佳用量为 4mL/L ;硫酸亚铁最佳用量为 30 0mg/L ;最佳 pH值为 4.0。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COD浓度为 6 5 0mg/L的废水经氧化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COD值为 12 0 0mg/L的废水 ,需经絮凝预处理后再用Fenton试剂氧化 ,方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初始总糖浓度对木薯全渣乙醇发酵过程中糖消耗、酵母细胞生长以及乙醇积累的影响,采取分批发酵方式,间隔6 h取样检测.结果表明:初始总糖浓度253.75 g/L时,发酵效率最高(88.93%),乙醇生成速率、糖消耗速率、酵母数在初总糖浓度183.75 g/L时最大,分别为7.10 g/(L·h),13.88 g/(L·h),4.94×108个/mL;提高初始总糖浓度,糖消耗的终点时间、酵母生长到达最大值的时间、乙醇发酵时间延长,糖消耗速率、糖利用、酵母数、乙醇生成速率下降,乙醇发酵效率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8.
以纯水和管网水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氯氨比、氯胺质量浓度、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浓度、NO2--N质量浓度、温度θ和pH等水质参数对氯胺衰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胺在纯水中存在自衰减现象,氯氨比和初始氯胺质量浓度对其自衰减都有一定影响.管网水中氯胺的衰减速率则明显大于同条件下纯水中氯胺的衰减速率,w(Cl)∶w(N)=4∶1的氯氨比w(Cl)∶w(N)=3∶1的氯胺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氯胺初始质量浓度是氯胺衰减的重要因素,初始质量浓度越大,氯胺衰减的速率越快;水中有机物和NO2--N质量浓度的增加会提高氯胺衰减速率;温度对氯胺的衰减有明显影响,随温度升高,氯胺在水相中消耗变快;氯胺的衰减属于酸催化反应,pH的降低会增加氯胺的衰减速率.  相似文献   

9.
先将赤拟谷盗各虫态在不同升温速率(0、10、5、2.5℃/h)下从28℃升至50℃经历短期变温驯化,然后观察记录其在50℃下不同处理时间(0、15、30、45、60 min)后的死亡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处理时间、不同的升温速率对赤拟谷盗各虫态死亡率具有显著影响。在50℃下处理0~30 min时,经历变温驯化的赤拟谷盗卵死亡率比未经驯化的明显降低;在50℃下处理15~30min时,经历2.5℃/h变温驯化的赤拟谷盗幼虫死亡率显著低于经历其他变温速率驯化和对照组幼虫的死亡率;当处理时间为30 min时,赤拟谷盗蛹的死亡率随着变温驯化速率的减慢而逐渐上升,在50℃下处理15 min时,经历2.5℃/h变温速率驯化的蛹的死亡率为93.33%,显著高于其他变温速率驯化下蛹的死亡率;赤拟谷盗成虫的死亡率随着变温驯化速率的减缓而上升。  相似文献   

10.
在5种温度(10~35℃)、3个相对湿度(RH 65%、86%、100%)组合环境中以静态称质量法测定初始低水分(8.09%~8.45%)、正常水分(13.26%~14.12%)、高水分(21.03%~21.75%)籼稻"刚优"和糯稻"尖尖糯"稻谷籽粒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并采用修正的扩散方程描述水分吸附/解吸速率变化规律.在RH 65%~100%范围内,稻谷初始水分越低,10~35℃下的水分吸附速率越大,温度较高,吸附速率则较大.同样的初始水分样品,暴露的RH越高,它们的水分吸附/解吸速率越大.假定稻谷籽粒是均质的有限圆柱体,采用数值解法解偏微分水分扩散方程,并用斜率方法分析稻谷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两个正常水分稻谷品种样品在10~35℃范围吸附过程中,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4.318×10-9~1.546×10-8 m2·h-1.初始水分相同的稻谷籽粒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相同RH下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增加趋势,而在同一温度下随着RH增加则呈现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一种低成本的磷酸铁合成工艺,以硫酸亚铁为原料,经过硫酸亚铁氧化、碱式磷酸铁沉淀、碱式磷酸铁转化制备出电池级超微细磷酸铁.研究了硫酸亚铁氧化、碱式磷酸铁沉淀、碱式磷酸铁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加料时间、磷酸浓度等因素对磷酸铁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了合成磷酸铁的最佳工艺条件:氧化反应过氧化氢加料量为标准量的120%,加料时间50min,沉淀反应温度40℃;磷酸铵加料时间40min,转化反应温度90℃,磷酸浓度0.5mol/L.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了平均粒径小于3.0μm的电池级超微细磷酸铁,元素分析表明产品中金属杂质含量均小于0.005%,硫含量小于0.022%,且磷铁比为1.01,产品磷酸铁纯度较高.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未经高温处理的产品是一种无定形微细颗粒,而经过600℃高温煅烧后的产品结晶度高,晶型完美.  相似文献   

12.
钛硅分子筛催化丙烯环氧化是一条生产环氧丙烷的清洁工艺,其多相反应体系的相态研究是优化该反应体系的基础.利用可视相平衡仪在不同条件下测量了丙烯在甲醇-双氧水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体系温度、双氧水有效质量浓度和甲醇含量是影响丙烯溶解度的关键因素.在双氧水∶丙烯∶甲醇摩尔比一定、温度相同且体系均为气-液-液三相平衡的条件下,30%(质量分数)双氧水氧化体系甲醇相中丙烯的溶解度低于50%(质量分数)双氧水氧化体系.在双氧水有效含量不同的两种氧化体系中,当甲醇含量较低时,体系呈现为气-液-液三相平衡,在30~60℃范围内可通过升温提高丙烯的溶解度;提高甲醇含量到一定程度时,体系液相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呈均相,为丙烯环氧化提供良好的反应环境.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不锈钢钝化液使用浓硝酸、浓硫酸、铬酸等强氧化剂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操作条件苛刻的问题,采用挂片在滚筒中旋转浸泡的方式进行钝化,研究不锈钢柠檬酸双氧水钝化工艺,探讨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塔菲尔曲线测得其自腐蚀电流密度以表征其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钝化效果的影响因素显著性顺序为柠檬酸质量分数〉双氧水质量分数〉钝化温度〉钝化时间;柠檬酸环境友好钝化液的最佳配方为:柠檬酸质量分数10%,双氧水质量分数15%,稳定剂F质量分数15%,缓蚀剂E质量分数1%,温度40℃,钝化时间60min.柠檬酸双氧水钝化后测得不锈钢自腐蚀电流密度为5.210×10^-6μA/cm2,小于传统钝化后测得的不锈铜自腐蚀电流密度(6.098×10^-6μA/cm2).新型的柠檬酸配方钝化效果比传统配方的钝化效果好,对环境的污染负荷小,为化工集装罐实际钝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红麻全秆APMP废液中的H2O2、单宁及溶解木素等对厌氧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研究表明,未经驯化的颗粒活性污泥H2O2的50%抑制浓度为300mg·L-1,驯化后污泥对毒性耐受力大大提高,驯化后污泥、单宁的50%毒性抑制浓度为930mg·L-1,APMP废液的综合毒性抑制平均为31%.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金属蛋白助剂质量的浓度、过氧化氢质量浓度、硅酸钠等其它助剂质量浓度及漂白温度、漂白时间等因素对大豆蛋白纤维漂白效果的影响,确定出了金属蛋白助剂在过氧化氢漂白大豆蛋白纤维应用中的最佳催化漂白工艺,其为:金属蛋白助剂为2g/L,30%过氧化氢为15ml/L,硅酸钠为6g/L,精练剂为0.13g/L,在75℃下保温处理60min。并评价催化漂白新工艺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适量金属蛋白助剂可以提高过氧化氢对大豆蛋白纤维漂白的白度,并且提高纤维的保水率,但与未处理纤维相比,催化漂白新工艺处理的纤维强力降低了4.25%,断裂伸长率增加17.65%。  相似文献   

16.
采用Anozol活性染料对蛋白质改性粘胶纤维——含丝素蛋白粘胶纤维的染整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Na2CO3和H2O2对其前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经除氧酶处理后前处理织物染色性能的变化以及元明粉、Na2CO3对织物上染率、K/S值和色牢度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得出一套适宜于该粘胶织物的染整工艺.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螯合剂对脱墨浆过氧化氢漂白的稳定作用以及不同硅酸盐阻垢剂对硅酸盐垢的分散作用.复配出一种既可以稳定过氧化氢漂白又可以抑制硅酸盐结垢的双功能助剂(以质量分数计,DTPMPA 2.25%、DTPA 4.50%、EDTA 4.50%、硅酸盐阻垢剂A 15.00%,蒸馏水73.75%).使用此助剂进行一段过氧化氢漂白,漂浆ISO白度可达到58%,比单独使用DTPMPA,ISO白度提高2.5%.  相似文献   

18.
以双氧水与乙酸为氧化剂,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氧化脱硫。按正交设计方法考察双氧水的体积分数、双氧水与乙酸的体积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脱硫率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反应温度>双氧水与乙酸的体积比>双氧水的体积分数>反应时间;各因素对收率的影响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双氧水与乙酸的体积比>双氧水的体积分数。并得到氧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双氧水的体积分数为5%,双氧水与乙酸的体积比为2∶3,采用两段温度反应,先30℃后50℃,反应时间各为10min。此时,硫的质量分数由112.2μg/g降至7.038μg/g。  相似文献   

19.
采用酸浸法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回收金属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盐酸-30%过氧化氢、硫酸-30%过氧化氢和硝酸-30%过氧化氢为浸取液,回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金属钴,研究了浓度、温度、30%过氧化氢的量、反应时间、固-液比等对钴浸取率的影响.经响应面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盐酸-30%过氧化氢最适宜做浸取液,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为4.0 mol/L,盐酸-30%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20.
炼钢粉尘-Fenton法对亚甲基蓝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炼钢粉尘富含氧化铁和少量金属铁,在酸性条件下可溶出不同价态铁离子的特点,将炼钢粉尘作为铁离子来源,直接与H2O2配制成类Fenton试剂,研究其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机理. 考察pH、炼钢粉尘用量、H2O2浓度、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各因素对亚甲基蓝降解效果的影响,得出在实验室条件下降解亚甲基蓝的最佳工艺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炼钢粉尘与H2O2配制成的类Fenton试剂不但能对亚甲基蓝进行快速有效地降解,其降解效果还高于用Fe2+与H2O2配制的传统Fenton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